专栏名称: 精英讲书
阅读改变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发现新西兰  ·  奥克兰房价开年大跌!挂牌量猛增 ·  4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35岁熬进大厂但Leader比我小10岁,要 ... ·  4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热议 | ... ·  6 天前  
发现新西兰  ·  新西兰骑行者索赔$1.2万,引发争议!“这个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精英讲书

带来好消息的罗振宇,依然在焦虑

精英讲书  · 公众号  ·  · 2025-01-04 10:23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讨论了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及其商业模式,分析了罗振宇如何努力摆脱“贩卖焦虑”的标签,同时指出其演讲中商业元素与知识内容的混合,探讨了其商业模式背后的焦虑情绪,以及观众对此的认知和态度。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罗振宇努力摆脱‘贩卖焦虑’标签

罗振宇通过减肥成功、穿浅色西装上台演讲等方式,试图撕下身上‘贩卖焦虑’的标签。尽管如此,他的演讲内容和商业模式依然透露出一定程度的焦虑情绪。

关键观点2: 罗振宇跨年演讲的商业模式分析

罗振宇的跨年演讲融合了广告、电器、保险、出海贸易等元素,成为一种独特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虽然带来了收益,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批评。

关键观点3: 罗振宇演讲中的知识内容与商业元素的融合

罗振宇的演讲中融合了知识和商业元素,通过案例来阐释金句和知识点。然而,观众对这种做法的态度存在差异,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融合方式,有些人则认为这是一种商业化的倾向。

关键观点4: 公众对罗振宇演讲的认知和态度

公众对罗振宇的演讲存在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一些人认为他的演讲带来了有价值的信息和启示,而另一些人则对他的演讲中的商业元素和宣传手段持批评态度。

关键观点5: 罗振宇商业模式背后的焦虑情绪

尽管罗振宇努力摆脱焦虑的标签,但他的商业模式背后依然透露出一种焦虑情绪。这种焦虑可能来自于经济环境的不景气、市场竞争的激烈以及自我定位的压力等因素。


正文


说罗振宇还在焦虑似乎不太准确,因为这么多年,他一直在尽全力撕下身上那张“贩卖焦虑”标签,减肥成功、第一次穿浅色西装上台演讲,足以令他可以自豪地宣布与过去告别。可是,穿透跨年演讲上一层又一层的泡沫和迷雾,你依然可以看到一个焦虑的罗振宇。


一年一度,微信朋友圈的知识跨年狂欢如期登场,从2024年12月31日晚上八点半开始,密密麻麻的相关链接占满了整个手机屏幕。你打开电视或者视频平台,情况也差不多。


这次罗振宇到了杭州,开始“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的第十场,主题是“来自未来的好消息”。你没弄错,这么多年,几乎成了焦虑化身的罗振宇,以“报喜鸟”的姿势,带领一众粉丝走进新年。


这里就不再重复他的那些言论,不妨看看最新跨年演讲的回放,看看他是否带来了“未来好消息”,我想,但凡能做独立判断的人,都要失望了。


除了开头暖场的那个巴黎奥运会的案例,接下来,你会看到一个接一个的广告,有电器、有保险、有出海贸易,甚至还有窗帘。当然你可以说,这些都是案例,用来证明和阐释那些金句和知识点。


但我想,我们还是不要骗自己了。我也知道这么多年,罗振宇在喜欢他的人心中的地位,强行进入批评模式,会让很多人认知失调。可是,连罗振宇自己都转可以转过这道弯,我们普通人为什么不能呢?一直向他学习的粉丝更加可以?


我们还是现实一点,把这层漂亮的泛着轻烟般雾气的“好消息”的薄膜撕下来吧。


现在的钱真不好赚了,以知识跨年为标榜的“时间的朋友”都不装了,四个小时的演讲,成了一个巨大的直播带货现场。你说我说得不对?那么试问你还记得哪几条知识和金句,你的购物车里多了什么?


商业精英们还是要佩服罗振宇的,并能通过这场跨(直)年(播)演(带)讲(货)向他学到很多。经济环境如此不景气,居然做到不漏过任何价值,做到一鱼多吃,必须赶快带上笔记本一个步骤一个步骤记下来。


平时不论看电视广告还是看平台主播带货,对观众来说都是免费的,你可以爱看不看;而跨年演讲是收费的,去现场的人先被收了一道门票钱(听说票钱还卖得很贵),看了那么广告,下了很多单,完了回来还要做大有收获状发朋友分享。


恐怕这个时候还不能叫苦,一是不能让自己认知失调,二是不能被别人笑话。粉丝们可以拿出一万种理由反驳,但我说的是商业模式,并且这个商业模式真的很厉害。


也许由于罗振宇的朋友刘润的前车之鉴,罗振宇进化得更实在,软饭硬吃,软广告硬打没什么,但必须修复内容的BUG。有了刘润的负面案例在前面趟雷,我相信那些广告商的品牌和产品都经得起考验,不会出现货不对板,更不可能翻车。但你不能否认这是一个商业模式的事实。


著名作家六神磊磊在文章中曾透露初次见罗振宇的一个细节。罗振宇当面向他提议,把他的作品放进自己APP里的电子书,六神磊磊问“为什么”?接下来就很有意思了,六神磊磊说对方像扫描一样看了他一会,像是在评估眼前这个人的智商,然后刨除一切虚词说“为了赚钱”。


好吧,我也承认罗振宇是一个商人,公司要赢利才能发展,才能养活那么多员工,今后才可能上市赚更多的钱,所以才要用一种方式筛选一批用“用户”。打打广告也无可厚非,只是非得把大型广告现场包装成“我给你们带来一个又一个好消息”就不地道了。


我们说,除了看一个人在说什么之外,更重要的是看他在做什么。商业模式没有好坏之分,只看你做得还是做不得,或者说看你愿意去做还是不愿意去做。在我看来,这个“万物皆可通吃”型商业模式的背后,依然站着一个焦虑的罗振宇。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罗振宇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那就是“你都不怕认知失调,我们更不用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