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过来就是:谁说小鸟没有嘴,可小鸟的嘴没有穿透我房屋的道理啊!你平白无故告我不嫁你,还企图让我进牢狱。任凭你千告万告,你不给聘礼,我就不嫁你!
听到这里,大家也行会觉得这姑娘真俗。我们先别急着下结论,看人家姑娘怎么说。
《韩诗外传》和《列女传·贞顺篇》说这姑娘是申女,许嫁之后,夫礼不备,反而怨女孩不嫁,把这姑娘告上了官府。
这姑娘在堂上义正词严地发表了一通演说:夫妇者,人伦之始也,不可不正。对方娶我是要让我替他家生育子女的,这是传承家业的大事,夫家从一开始就轻礼违制,一物不俱,一礼不备,一开始就不按规矩来,就是不重视这场婚姻,也不重视家族的繁衍与传承,我就不能嫁给这家。
听到这儿,你难道不觉得这姑娘挺正气的吗?可能正因为这股子正气,这首诗才符合了《诗经》“思无邪”的主旨,也才得以入选。其实,婚姻一开始正气点儿,挺好。事后倒后账,那才憋屈和面目可憎。如果夫家一开始就轻慢了你,没有这种自尊自重的坚持,后果可想而知。
其实要聘礼是古代很重要的生存智慧,婚姻与婚礼都得先走礼数。古代资源有限,女性经济又不独立,所以古人要聘礼首先是因为明白男人通常靠不住,万一男人花心休女人回家,那这点聘礼还可以作为女人在娘家的家用。
对穷人而言,聘礼可能就是一点财物,而对有钱的女方家而言,聘礼可就不是这一点点财物了。通常要让这个男人在女方家先干七年活,这种做法真的更有智慧。
我们经常读到这样的故事,结婚之前男人要服七年的劳役,甚至还有更可怕的事情,比如要去杀龙除暴,要男人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取某种宝物,等等。
表面上看这是在考验男性的毅力和能力,往更深的层面看,其真正的目的不过是为了保障婚姻。首先,这七年之艰苦是让男人明白幸福来之不易,要珍惜;其次,就是用这七年的艰辛断了男人以后再娶的心,比如说如果再去另一家服七年的劳役,那么这个男人的体力、智力、勇气恐怕都会不够了。说白了,就是中国古人活得明白,知道把自保放在婚姻之前。
古代的女性是先知先觉,把自保放在婚前;现代的女性是后知后觉,把自保放后面,一旦情绝,就分你家产。
这种故事现在太多了,爱情一旦破灭,女人就会因爱而生憎恨,恨不得让伤害了自己的男人倾家荡产,一则让他知道天下女人都面目可憎,二则他也没钱再娶他人,实际上就是不给他留后路。这种做法最大的弊端就是污染了自己的心灵,因为任何伤害都是相互的,都会引发我们对人性的不信任和厌恶。
所以,“活明白”于古于今,都是件重要的事儿。有礼、有法、有情,可以让我们活得简单、干净。毕竟人生苦短,有些事儿按规矩去做,可以节省下精力和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召南·行露》的最后一章,和第二段有点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