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曾少贤
干货与鸡汤并存,理性和感性齐飞。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玄鸟书屋  ·  《道德经》二十四章:自见者不明 ·  昨天  
掌上长春  ·  下架,微信最新公告 ·  昨天  
掌上长春  ·  下架,微信最新公告 ·  昨天  
混知  ·  腊八为啥要喝粥?还有啥别的讲究? ·  2 天前  
媒哥媒体招聘  ·  急聘影视制片助理,直推剧组可实习 ·  3 天前  
媒哥媒体招聘  ·  杭州剧院招聘!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曾少贤

大学的人脉很重要吗?

曾少贤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8-06-23 09:53

正文



这是知乎的热门问题,全网浏览量超过了700多万,如果要按浏览量来进行排名的话,这个问题在知乎应该相当靠前的了。

 

曾少这几天闲来无事,把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逐一翻了个遍,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大部分回答都旗帜鲜明地对大学人脉,进行强而有力的抨击。只要提及远离社交,好好学习这些关键字眼,都能获得相当多的点赞,而一些人站在更加中立的立场进行回答,反而获赞廖廖。

 

也就是说,关于该不该交朋友这个问题,知友在经过讨论之后,其实已经达成了共识,这个共识无论怎么经过探讨,都无法改变。

 

所以,如果你是一名新手,想要在知乎收获赞同或者粉丝的话,就得针对特定的问题,生产出读者想要看到的内容。

 

读者都在强调人脉是没有用,那就用自己的实例来说明自己在遭遇困难之后,并没有一个朋友伸出援手,用这个活生生的例子突出人脉一无是处,最后用“交什么朋友,好好读书才是王道”这句非常政治正确的话语做为结尾。

 

你的这个回答,有极大的概率会收到无数的赞同,获粉无数。

 

但曾少很好奇的是,在大学里,结交朋友和好好学习,一定是无法兼得的吗?为什么一定要贬低朋友的作用呢?





在我们的自我概念中,我们一直认为自己是充满智慧的,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充分考虑问题的正反面,通过查找足够多的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

 

但事实上,我们大脑中预先存在的信念,会干扰我们查找、加工、整合信息的整个过程,以便让输入到大脑中的信息,完美地和先前存在的信念兼容。

 

在探讨大学人脉重要性的问题之前,首先让我们来阅读以下的一段文字:

 

除少数调研称手机辐射可诱发特定肿瘤外,多数大规模的调研及权威机构认为手机辐射是无害的,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公众对手机辐射的担忧远过于夸张。

 

作为父母,如果还是担心可以控制小孩玩儿手机的时间,但更要控制小孩的辣条摄入量。作为男友,与其提醒女友睡前关机,不如提醒她出门涂防晒霜。

 

在阅读这段文字之前,对于“手机辐射是否有害”这个问题,其实大部分人都有了属于自己的信念。一部分人坚定地认为手机辐射是有害的,另外一部分人则十分肯定地认为手机辐射是无害的。

 

持有不同信念的人,在加工这段文字的时候,着重点是不同的。

 

认为手机辐射是无害的人,当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会将这个结论整合进自己的信念之中,也就是说,当外部的文字和内心的信念达成一致时,我们更加愿意对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整合;

 

而认为手机辐射是有害的人,当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会更加注意这段文字提到的各种细节,为的是将来可以对其进行辩驳,以维护自己先前的信念。

 

所以,你以为你和其他人看到的是同一则信息,其实你们记住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





面对一些富有争议性的问题,我们大家都知道最明智的做法,应该是理性的看待自己观点和他人观点的异同, 并比较和权衡双方证据的可靠性, 以此决定是否需要改变自己已有的信念。

 

但事实上,我们却往往会犯“证实偏差”这样的认知错误,也就是说,因为大脑中错误的认知信念,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去证实它,而没有想过要去对其进行更为理智的思考。

 

网络上很多问题都是富有争议性的,我们经常可以在网络上看到这样的争论:

 

原本关于手机推荐的问题,最终会论为果粉和安卓两大阵营互相站台和对骂;

 

原本关于美国政体的探讨,最终会沦落到川普粉和川普黑两大阵营互相攻讦;

 

就连使用一个简简单单的平板电脑,最终都会自动分成ipad和surface两大阵营……

 

当我们面对这些争议性的问题时,我们首先会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不断寻找和证明自己已经持有的信念。


假如曾少喜欢苹果手机,那我就会不断寻找关于苹果公司和IOS系统各种好,各种吊炸天的新闻,在这些信息的佐证中,我会加深对于苹果手机的忠诚度。

 

今后碰到谁我都会说苹果手机是最牛逼的,只要有人胆敢推荐小米,喜欢华为,我都会骂他个狗血淋头。





回到“大学的人脉很重要吗?”这个问题上来,正如上面所说的,对于这个问题,你其实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信念。

 

如果你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从小到大都没有什么深交的朋友,当到大学看到周围的人都成群结队,里应外合(好像并不是这个成语),面对孤零零的自己和成群结队的别人,你不仅陷入到自我怀疑之中:所谓的人脉真的有用吗?

 

当你带着对人脉半信半疑,或者干脆是不相信的信念在知乎进行搜索时,搜索出来的知友回答,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出发,讲述了自己不靠朋友,拼命读书,最终走上人生巅峰的例子。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一次又一次印证和强化了关于“人脉无用论”的信念。

 

你真的会认为读书才是最重要的,所谓的朋友,都是在逢场作戏而已。

 

但此时此刻,一个非常外向的同学,喜欢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他的信念是认为“人脉是重要的”,当他怀有这样的信念时,他在知乎上搜索,就倾向于对“哪一瞬间让你意识到人脉的重要性?”这样的问题进行搜索和加工,在一个又一个回答中,他原本关于人脉的信念,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他真的就会认为人脉才是当务之急,所谓的学习和读书,都是浮云罢了。

 

同样都是关于人脉,当你用不同的框架进行提问,你得到的答案,可能会有十万八千里的差距。

 

如果你手里面拿着锤子,你满脑子都会在想,究竟哪里可以找到钉子;当你手里面拿着捕鱼用的网,你一心想找的,不过是一个又一个池塘罢了。





我想说的是什么?我想说的是,当面对一些富有争议性的问题时,最好不要带着自己已有的信念去查找和加工信息,更不要带着“非此即彼”,“非黑即白”这样的二元价值观去审视这个世界。

 

知乎其实是一个非常崇尚政治正确的社区。


什么是政治正确?就是同样的一个问题,通常只有一个而且只有一个所谓的正确答案。

 

奋斗一定要去大城市,三四线都是井底之蛙;男的一定要年薪几十万,女的一定要健身和读书;读书一定要用kindle,健身一定要去健身房……

 

这些问题原本就没有一成不变,或者说是拿到四海皆准的答案。

 

就像人脉重要不重要这个问题一样,受过人脉好处的人,会跟你说人脉当然非常重要,大学肯定要多积累点人脉;


吃过人脉亏的人,会跟你说人脉就是恶毒的潘多拉盒,大学期间一定要避而远之。

 

此时此刻的你,就如同要过河的小马,自己的答案,只有自己去亲身实践后,才能知晓。



你可能还想读:

沉迷于抖音的真正原因

低质量的努力,千万不能要

安利一个欲罢不能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