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浪科技
一手掌握,科技“鲜”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FC农产品研究  ·  【菜系周报】AAFC微调加菜库存,关注菜籽消耗节奏 ·  11 小时前  
中工网  ·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些人将直接受益! ·  18 小时前  
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  ·  农业农村部专题研究稳定生猪生产和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  3 天前  
微观三农  ·  湖南: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水平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浪科技

反诈宣传日必读:虚拟资产防「坑」识「诈」攻略

新浪科技  · 公众号  ·  · 2024-06-29 07:03

正文


出品 / 新浪科技(ID:techsina)

近年来,网络诈骗案件频发,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从电信诈骗到虚拟资产投资陷阱,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且越来越隐蔽和复杂。


近日公安部公布了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其中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就是通过网络平台等渠道发布股票、外汇、期货、虚拟资产等投资理财信息,吸引目标人群加入群聊,通过聊天交流投资经验、拉入内部“投资”群聊、听取“投资专家”“导师”直播课等多种方式获取受害人信任。在此基础上,诈骗分子打着有内幕消息的幌子,诱导受害人在特定虚假网站、APP小额投资获利,随后诱导其不断加大投入。当受害人投入大量资金后,诈骗分子往往编造各种理由拒绝提现,让其继续追加投资直至充值钱款全部被骗。


6月29日是全国反欺诈宣传日,科普诈骗危害,提高公众对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共同守护个人资产安全是不可忽视的社会责任。在近日新浪财经联合欧科云链共同打造的「Web3相对论」节目第三期中,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飒和欧科云链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蒋照生出席节目,从各自的行业从业经验出发,与新浪财经主持人深度探讨:虚拟资产领域如何防“坑”识“诈”?



新型犯罪知多少?

新浪财经刘迪: 常见的利用虚拟资产进行犯罪的形式、手段有哪些?在新型犯罪治理方面,行业有哪些进展?


蒋照生: 目前最常见的四种利用虚拟资产犯罪的形式是:洗钱、诈骗、传销、赌博。其中,54.72% 的虚拟资产犯罪与洗钱相关,仅2022年全球就有超73.3亿美元的虚拟资产涉嫌洗钱活动。但洗钱究其根本属于下游犯罪,无法独立于它所服务的上游犯罪独立存在,而虚拟货币洗钱犯罪所服务的上游犯罪具有明显的集中性, 通过数据分析,大约九成左右为传销诈骗类和赌博类案件。其中,虚拟资产诈骗、传销和赌博都更加针对个人投资者,由于作案手法专业和犯罪活动隐蔽,普通投资者往往很难发现问题。


当然,随着虚拟资产犯罪形式和手段的不断迭代,欧科云链也在不断升级应对各类犯罪活动的技术手段,例如目前我们在区块链数据分析技术、区块链电子数据取证技术、跨链桥和混币器数据追踪技术、智能合约审计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以区块链数据分析技术为例。欧科云链目前提供的虚拟资产犯罪相关的链上数据分析更侧重于资产流向穿透、地址关系网络、交易风险监测与预警等维度。可以对虚拟资产交易记录进行分析,识别可疑的交易及地址信息,再通过数据挖掘和聚类分析实现可疑交易与地址的多层级穿透和趋势分析,同时借助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提高分析准确性和可解析性,从而提高区块链交易与地址分析与追踪的效率和成功率。


另外,在跨链桥追踪技术方面,目前业内也有很多技术思路,比如桥接交易分析、智能合约审计和事件驱动分析都是比较常见的方法。我们在跨链桥分析方面目前也有一些积极的进展,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可以支持超过十余条区块链的跨链数据映射与解析。未来我们也将持续去做技术升级迭代,满足更多用户与机构的安全需求。


新浪财经刘迪: 虚拟资产领域常见的法律风险有哪些?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利用虚拟资产洗钱案件时与其他案件有何不同?


肖飒: 目前来看,虚拟资产领域的案件主要有几类:诈骗、盗窃、洗钱、组织领导传销等。其中,组织领导传销类案件相对较多,各地警方办案的经验也相对丰富。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犯罪形式出现,电子证据的获取就成为了一个比较大的难题。


其实处理这类案件的核心挑战在于取证难。当个人用户的虚拟资产被盗时,涉案资金很容易通过跨链桥、混币器等方式被快速转移,导致追踪和固定电子证据成为关键难题。目前已经有一些企业的产品工具可以帮忙克服难题,帮助后续的法律分析工作顺利进行。


新兴金融领域,

个人资产安全如何保障?

新浪财经刘迪: 虚拟资产是否受法律保护?


肖飒: 我们会看到,由于我国不是案例法体系国家,不同省市对于虚拟资产相关案件的判决可能存在差异。然而,近年来,这些判例逐渐显示出趋同的趋势。特别是针对USDT、BTC和ETH等传统主流虚拟资产,从刑法角度看,它们越来越被视为刑法意义上的财产,但在民法的视角下,这些虚拟资产则更多地被视为数据。这意味着,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法院可能并不将这些虚拟资产视为真正的资产,这就构成了一个不稳定因素,所以从法律角度来看,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新浪财经刘迪: 如何保护个人虚拟资产安全?


蒋照生: 虚拟资产领域目前还处在相对早期的状态,出现创新和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如果不能承受这些风险,建议不要盲目参与其中。个人需要理解“安全无小事”,“天下不可能掉馅饼”这些最朴素的道理。


给想要了解或者已经进入虚拟资产领域的用户一些安全建议:


· 不管任何时候,保管好你的私钥,不轻易泄露给任何人;

· 不要轻易打开来源不明的链接,更不要轻易签名授权;

· 做好资产隔离,不要把所有资产放在一个篮子里;

· 数据不会说谎,要学会使用各类链上数据分析工具;

· 对自己负责,不做超出承受能力的投资决定;

· 如果发现遭遇诈骗或传销,要及时要专业机构和公安机构求助,做自己资产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这些建议之前在很多场合,包括在欧科云链研究院的安全报告中也多次提到,希望能够再次引起大家的注意。


行业进步离不开理性认识

过去,区块链和虚拟资产常被误解为洗钱和犯罪的温床,但事实并非如此。任何金融资产都可能成为犯罪分子的工具,而虚拟资产只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区块链技术的公开透明性实际上使得利用虚拟资产进行的洗钱和犯罪活动更容易被监测和追溯。


公众常担心链上信息的公开可查询性意味着隐私全无,对此,蒋照生解释道,区块链技术除了具有公开透明的特性,还提供了有限匿名性。这意味着链上信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匿名的,与用户的真实身份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只要用户谨慎使用和保护个人信息,区块链技术并不会对我们的信息安全构成威胁。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避免虚拟资产骗局的关键在于提高自我认知和保持警惕。首先,要充分了解所投资的项目,不盲目跟风或推崇名人效应。其次,提升专业能力,利用如欧科云链OKLink区块链浏览器等工具对项目进行深入分析,确保投资决策基于充分的信息和理性的判断。最后,时刻保持警惕,对关键信息进行反复验证,避免陷入各种投资陷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