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id
《山水情》
仅仅19分钟的水墨动画片,
豆瓣评分9.2
。
自1988年问世以来,
《山水情》荣获了海内外多项大奖,
被誉为水墨动画片的巅峰之作,
是中国动画的划时代见证。
没有只言片语的影片里,
叙写的是老琴师和渔家少年之间,
纯洁的师生之情。
老琴师在归途中病倒,
幸而在荒村野渡被渔家少年搭救。
在渔家少年的悉心照料下,
老琴师身体康复,
教授琴技,相赠古琴。
茫茫山野,白云之巅,
少年遥望苍茫山野中恩师的身影,
为一曲离歌抚琴相送,
从此相望天涯。
中国道家师法自然、与世无争的思想,
禅宗明见心性的灵感,
在杰出的水墨技法与古琴技艺里,
被挥洒得淋漓尽致。
而这样优秀的作品问世,
要感谢全大师的豪华制作班底。
人物、场景的设定,
邀请的是著名国画大师,
吴山明先生和卓鹤君先生,
其画工纯熟,
着意于空灵山水间的写意。
令人惊叹不已的是,镜头转向老琴师弹古琴时的手法,
勾、挑、打、摘等无不娴熟,连左手的泛音、按音等也如同真实拍摄。
音乐制作亦出自大家之手,
金复载先生作曲,龚一先生独奏。
或许你对他们不甚熟悉,
那么请在各大音乐网站上点击古琴曲,
绝对不缺他们颇受好评的作品。
大量使用古琴曲,
丰富了这部美术短片,
深邃、悠远的人文情怀,
含蓄与苍劲,
恰是一曲《山水情》。
这样优秀的作品,
出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在老上海,
它甚至比迪士尼更加出名。
昔日它曾在迪士尼等动漫巨头崛起的年代,
独占一方天下。
1957年4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建厂。
在50多年的岁月里,它创作出的优秀作品享誉国内外,屡次获得金质奖、金鸡奖、银熊奖等国际大奖。
拥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稳定的市场,
它的生产能力为年产14—15部,
最难得的是,
几乎件件都是精品。
《山水情》是大画家吴山明所著,
《小蝌蚪找妈妈》根据著名画家齐白石风格制作,
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
水墨动画的特点,
是有晕染,有留白,
但又是散点透视。
画面动起来后,
晕染的感觉,
在动感之中又产生了另外一种美。
制作水墨动画的工艺极其复杂,
它需要分层渲染着色,
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美影对水墨片投入巨大,
组建了异常雄厚的制作班底。
除了聘请上面提到的国画名家,
还邀请了特伟、钱家骏这样的,
老一辈动画大师。
正是如此不惜工本的艺术追求,
中国水墨动画在国际上博得了交口称赞,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同中国竞争,
日本动画片甚至称之为“奇迹”。
不得不提中国动画的扛鼎之作,
《大闹天宫》
几乎几代人的童年里都有的,
无所不能的孙猴子。
它的破石而出,
历时4年,
有15万4千多张画面,
画面雄伟壮丽而又变幻无常,
可以说在那个时候,
代表了世界动画60年代的最高水准。
“鹅黄上衣虎皮裙,大红裤子配黑靴”,动画大师严定宪回忆50年前参与制作《大闹天宫》时说,他们在工作室里花了两年来创作。
他说:“那时候的条件不能和现在比,我们全是手绘。”
为了捕捉孙悟空的神情,
设计者对着镜子“挤眉弄眼”,
多次模仿,
把自己想象成那个泼皮猴子。
那时候的美影动画组,
大多都是定格动画,
动画片《阿凡提的故事》就是代表。
定格动画
要一帧一帧地拍摄对象,然后将其连续播放,性质与快速翻书的纸上小动画相似。拍摄道具是木偶、泥人儿等传统艺术形式。
也就是说,他们得先捏出一个阿凡提来,再进行千万次地拍摄。
定格动画在如今看来,
已是小众而耗时费力的制作工艺,
科技不断发展,
有了3D打印模型、三维制作、虚拟实镜技术等,
但仍然有无数人醉心于传统。
它自有很多无可替代的魅力。
那时候的动画片,
除了饱满的人物与丰富的剧情,
还教会我们太多人生的道理。
《哪吒脑海》里,
抽了龙太子筋的哪吒,
为救钱塘百姓,
勇敢地将责任担起。
《葫芦娃》中
,
七兄弟不顾性命搭救爷爷,
面对蛇精毫不畏惧。
《宝莲灯》里,
沉香还在和二郎神斗法,
主题曲《想你的365天》,
还在诉说着中华孝道。
令人叹惋的是,
由于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脱离,
自《山水情》之后,
优秀动画片越来越少。
《山水情》因此被称为“中国水墨动画的绝唱”
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
不可或缺的精神空间。
- END -
(图片源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说明:文章源于签约作家或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原创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公示!
▼
点击
阅读原文
看看上一期,我们关注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