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圭民歌《可爱的奶牛》,真的很可爱~
每隔四年,
乌拉圭
这个小透明就会在世界杯赛场上怒刷一波存在。
上届前锋苏亚雷斯咬了一个意大利后卫,吓得意大利队都不敢出线了。
本届又影帝加身做戏做全套,戏这么足,眼看乌拉圭离开,狗还有点小伤感。
乌拉圭全称叫
乌拉圭东岸共和国,
位于南美大陆的东南部。
这是一个夹在阿根廷和巴西两大国之间的小国,国土面积只有阿根廷的十五分之一,巴西的四十五分之一。
河网密集,
水量丰富,但没有一条河流经本土,南美大河都是它的界河。
夸雷姆河、亚瓜龙河和米林湖将它与巴西分隔开来。
乌拉圭河和拉普拉塔河对岸就是阿根廷,因为地处
乌拉圭河的东岸,
乌拉圭人也称自己为
东岸人。
大约4000年前,印第安人已经开始在这里生活。
据说印第安人经常在河里捡贝壳,乌拉圭就是一种贝类动物,乌拉圭河也因此得名。
虽然面积不大,但乌拉圭位置重要。
这里是通过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及乌拉圭河这些南美大河进入大陆的中心地带。
16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在这里开始了发现之旅。
没料到当地印第
安查鲁亚人
非常勇猛好战,1516年,第一批刚上岸的西班牙人就被团灭。
此后三百年,查鲁亚人一直是欧洲殖民者生命和财产的巨大威胁,至今乌拉圭人还以
“查鲁亚人的手掌”
来形容一个人的勇气和开拓精神。
不过现在纯种的印第安人已经不存在了,乌拉圭是一个欧洲移民组成的白人国家。
土著这么猛,也没什么矿产。
西班牙人在墨西哥和秘鲁这些地方掠夺了两个世纪,雄心勃勃建立了大都市的时候,对于乌拉圭始终有点
不知如何下嘴的尴尬。
乌拉圭地势
以平原为主,
最高的卡特德拉尔山,海拔只有514米,还没有纽约帝国大厦高。
南部地区是阿根廷
潘帕斯草原的延伸,
乌拉圭85%以上的土地可以种地放牧。
1603年,一个西班牙人从欧洲运来了100头牛、100匹马,野生放养。
因为降水温度适宜,草原上还没有天敌,不到一百年,乌拉圭草原就出现近一千万头野牛和野马撒欢儿的场面。
对于当地印第安和西班牙混血的高乔人来说,骑马浪荡四方,饿了就杀头牛,吃腻了还可以吃鸵鸟换换口味。
牛皮还能卖钱,乌拉圭的各种牛制品成为欧洲市场最紧俏的商品,这一时期也被称为
放荡不羁的皮革时代。
谁说天上不掉馅饼,乌拉圭就是
天上掉牛肉饼。
乌拉圭人自称为
“伟大的肉食主义者”,
牛肉是消费最多的肉类。
听说乌拉圭海域的龙虾也不错,不过在乌拉圭人眼里那就不是肉。
联想苏亚雷斯咬人的习惯,真是细思极恐啊~
作为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的
过渡地带,
两国没少在乌拉圭动手。
首都
蒙得维的亚
就是西班牙人为了扼制葡萄牙人扩张建的。
科洛尼亚
最初是葡萄牙人建的港口,中途来来回回被易手了七八次,现在这个小镇就是两牙风情街。
在乌拉圭此起彼伏的独立运动下,
又被阿根廷和巴西抢来抢去。
1828年,英国为了更好地做买卖当了回居委会大妈,调节阿根廷和巴西在里约热内卢签署和平条约,同时承认
乌拉圭的独立。
阿根廷之后,安耐晒logo又一次出现在国旗上~
独立之后,经过了几十年的战争动荡,在20世纪初终于抽到一个好签。
现代乌拉圭之父——
巴特列总统
任期内,蒙得维的亚有了第一个冷藏柜。
1905年,第一船
冷冻牛肉
运往英国,出口量翻倍。
巴特列还进行一系列
社会改革,
改善教育,提高妇女地位,反对宗教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
在他有机会独揽大权时候选择向瑞士学习,修改宪法,增加国家行政委员会来制约总统权力。
到1929年巴特列逝世的时候,乌拉圭已经从一个混乱落后被列强剥削的南美软蛋成为一个
政治稳定、经
济发达、社会福利完善的国家。
1930年,
第一届世界杯
就在乌拉圭举办,乌拉圭兴建足球场,非常豪气地承担了所有参赛球队的交通费用。
最终还击败阿根廷夺冠,全国放假狂欢了一个礼拜。
人民生活幸福感高,乌拉圭被称为南美瑞士,
“没有一个地方像乌拉圭那样好”
这句话在欧洲口口相传。
尽管这种农产品出口经济容易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乌拉圭在日后遭遇了经济停滞,军事独裁,但今天依旧是拉丁美洲政治稳定,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典范。
长期以来,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福利制度造就了一个
幸福的乌拉圭。
乌拉圭人平和质朴,不贪恋奢华,
喜欢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