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研究大咖张剑辉做了一个小尝试,
将一线投资人小范围聚一起,
闭门喝茶、聊天、吹牛皮,
投资人互相启发,观察员学习提问。
这里,不仅有轻松愉悦的下午茶,
还有最真实、有料的思想碰撞。
每月一期,不见不散!
- 茶话主人 -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Yne57nsyufTl2hwnx0Cn9V0yoMApyrL9P3JWVHmYjKwIxEiazOyKsvNr6MsKn4uUn5mIibtXy83nm1AGtnBNVzHg/0?wx_fmt=jpeg)
张剑辉:国金证券金融产品中心总监
内敛但敢于自黑的清华人,国内最了解私募的基金研究者,跟国内众知名投资人相伴成长、成名。
- 茶话嘉宾 -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Yne57nsyufTl2hwnx0Cn9V0yoMApyrL9ubfmt5WwBNujEAC1lEQXnSbZfco0DjEgtxmVfzhN8SuarWUmqxbPMg/0?wx_fmt=jpeg)
胡远川:合晟资产董事长、总经理
一个债市活账本,从债市苦活、累活干起,投资“计较”每一分钱,当其他嘉宾谈到一些操作时,他随口而出各时点的市况和交易收益。
梅东亚:茂典资产执行董事
去年的债券私募冠军,实战派。从打一个个电话去接触债市,以战代练多年,成为嗅觉敏锐、尽早出手、宁可少吃一口肉也要及早撤退的投资“猎豹”。
曾刚:汇添富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副总监
国内公募界最知名的债券投资人,6年前从华富基金转会,没选高薪开价的某券商,去了没开价、更是一个“干事地方”的汇添富基金。
曾杰:耀之资产董事总经理
学法律出身,从做不良资产入行,受不了坐在办公司里搞风控,主动市场前线,几句话不离控风险。
- 茶话围观 -
聪明投资者 范范和肖肖
两人都在基金业或围绕基金业打转了15年,坚信“聪明”是一种简单、专注、专业并有社会价值感的智慧,喜欢花时间和精力去和这样极少数“聪明投资者”聊天,户外爱好者。
上周三下午,首期“剑辉下午茶”开张,国内第一梯队公募、私募债市投资人闭门喝茶聊天。
根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去年国内有23家百亿以上的证券私募。来首期“剑辉下午茶”的三家私募,管理规模都在百亿以上,而来自汇添富基金的曾刚,则是公募最受瞩目的债券基金经理。
这可能是国内最强大的债券投资人阵容,这里没有形式主义,只有不浪费时间的干货……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Yne57nsyufTl2hwnx0Cn9V0yoMApyrL9pqkCHThtPDMYArTPAIjz5t0lFpoW8Crr15GvdnnicaMMibYywzAL8How/0?wx_fmt=jpeg)
债市熊了9个月了,今年3月底,一天逆回购利率飙涨到吓人。然而,在资金面本该更紧的6月底,预期中“最危险的时刻”竟然没来。
在“剑辉下午茶”见到曾刚,我开口就问,这两天货币市场基金收益飙升,是钱荒吗?在忙着到处找钱吗?
他说,没有,今年年中资金不紧张。
曾刚是上海第一大公募基金公司——汇添富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副总监,汇添富基金公司投研能力和业绩在公募行业领先,曾刚管着公司多只产品。
合晟资产总经理胡远川对6月底的资金面也很淡定。他说:“不会有流动性问题,现在银行不用操作的,3月份可比现在艰苦多了。”
胡远川是清华大学理学博士,曾在兴业证券做自营,后转任兴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2011年创办私募机构合晟资产。6年之内,“胡博”带领合晟资产成为国内债券私募前三名。
在不同领域的如鱼得水,一位熟悉胡远川的投资人评价说:“他做事很有方法论,有一套模型化的思维方式。”
回顾自己的私募历程,胡远川开玩笑说:“今天中午跟一群兄弟吃饭,弟兄们说,上半年是一口血两手汗,战战兢兢还是被打地满地找牙。”
哪有这么惨?朝阳永续数据显示,合晟资产旗下产品收益全部为正,近一年整体赚了约5.2%。
敢自黑的人,通常比较自信。来参加“剑辉下午茶”的胡远川,着蓝色Polo杉、土黄色休闲裤,轻松靠坐在沙发里,说一句,是一句,随和自信,算起账来,一笔笔很清楚。
胡远川说,5月中旬以来,银行委外赎回的市场趋势已经止住,6月份还有一些银行表示要加投合晟资产,情况在好转。
但市场是否就此稳住,还需要观察。胡远川担心:“负债端不稳定,我觉得下半年可能引发些波动。”
胡远川在担心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茂典资产执行董事梅东亚却对短期市场颇有信心。
茂典资产是去年的私募债券冠军, 今年上半年一直比较谨慎,收益都不错。
梅东亚对7月债市比较乐观。他说,如果行情正常走,会持续到8月份。但如果7月收益下行过快基本上到7月份就结束了。
尽管短期乐观,梅东亚并不恋战,他近期都在降久期和降杠杆,理由是,可能4季度会不太好。不过,因为看好7月份,他把降杠杆和降久期的速度放慢了一些。
他说, 5月份从感性、理性的角度都看好市场,但是也只敢谨慎做多,杠杆也没有上很多。
梅东亚感慨:“每天面对市场都要做选择,你会战战兢兢,买很难受,卖也很难受,是一个非常、非常痛苦的事情。”
莎士比亚说:“人们往往做事不加考虑,事后却有闲空去思索追悔。”
对于投资人来说,痛苦就在于,市场经常不会给你追悔的机会,必须先在不确定性中做选择。
“买进会有很大的风险,不买最多就是少赚一点。” 梅东亚说,“你看对了,未必就能赚钱,这就是分析师和做投资经理的最大区别。”
莎翁也说过类似的话:“口头推测不过是一些悬空的希望,实际行动才产生决定性的结果。”
梅东亚说,去年是他做债市从业以来,从没见过的市场,感觉太极端了,所以,从去年9、10月份陆续开始,空余一些资金。
到了11月,梅东亚发现空余资金太多了,“10月份,我手上各账户的现金加起来大概四五十个亿。整个11月份都会很焦虑, 收益率下行过程中还时常听到各个银行增加委托投资的传言。
回头看,当时大量持有现金是一个正确选择,但当时的梅东亚却无比焦虑。
梅东亚引用圈内玩笑话说,有时候做投资,做正确的决定远比做错误的决定痛苦100倍。
茂典资产5月份开始一直在市场上买入老城投,2年久期的城投债当时收益在6%以上,绝对是价值洼地,从6月份的行情看来,这一类品种涨幅也确实最大。
“我们赚了大概60个bp。”梅东亚说道。
胡远川脱口而出补充道:“差不多,好一点可能还不止,80个bp。”
别人家的账随时都能算得这么清楚,也是没sei了。
对于7月债市走势,曾刚没有梅东亚这么乐观,尽管如此,曾刚说,因为仓位比较低,7月份自己应该还会加仓。
梅东亚心有戚戚,笑着接了一句:“所以说,观点不重要,怎么做才重要。”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Yne57nsyufTl2hwnx0Cn9V0yoMApyrL9AuZbG9Ja9bKRf8g0DorWtj5F3Yl9dvVhZfdNdoh0icayJsNYAxQVkaA/0?wx_fmt=jpeg)
好,来看看国内第一梯队投资人对未来债市的观点是什么?他们正在做什么?
茶话观点纪要如下:
(1)关于下半年的债市
梅东亚:
我对7月份乐观,
但对更远期的市场不太看好。
从负债端来看,
我估计情况可能比大家预期的更好。
但是做债券,本质要看宏观数据,
宏观数据虽然近期不好,
不过四季度之后,说不定。
我把中国和全球的经济数据拉了一下,
感觉从2013年之后,
全球经济转缓趋势非常明显,
全球经济之前是通缩,CPI一直是1以下,
现在全球CPI数据都在1以上,
甚至都要往2往上靠近了。
中国这两个月的CPI表现得不好,
核心问题是农产品数据太差了,
而我认为,农产品价格不太可能一直跌,
如果农产品价格反弹,国内CPI会比预期好一点,
PPI仍会在较高的位置运行一段时间。
如果我们的宏观数据好一点,
监管放松一点,负债端稳当一点,
可能大家的逻辑会变化,
大家现在是看监管、看负债,
可能到四季度,看的就是经济是不是好转了,
如果经济好转了,
那就考虑是债券是不是又要走熊了。
胡远川:
现在这波城投的反弹,
缓解了很多券商资管的压力。
因为券商资管是城投主力配置范围,
尤其是去年10月、11月做了大量城投配置,
我觉得流动性压力还存在,
阶段性会有一些事情出来,
因为现在大家净值到8毛、8毛多,银行也不想出,
但到9毛7、9毛8、1块1、1块2的时候,
就可能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拿回去。
下半年我们是比较担忧的。
曾杰:
我们认为,从现在开始,
是一个五年左右中等经济周期的起点。
利率债没有太大的机会
我们从国债期货来做一些基差效应。
基本上差不多还是以信用为主吧,
我现在推的是短信用的策略。
曾刚:
利率债还不确定是好的中线机会,
但小区间震荡行情中可以找交易性的(机会),
快进快出。
目前股市看重流动性,债市也一样。
如果收益率再上一点,
我们对信用债可以主动增配,
信用债久期也可以适当拉长一点,
当然流动性很重要,
AA里面我们也更愿意找流动性好的。
(大家都笑了:这就是找一个靠出口最近的位子坐下来。)
(2)现在都在忙活些啥?
曾刚:
今年上半年,
公募的久期杠杆应该是各类型机构里面降得最到位的,
最近开始补仓位,
我们交易员的反馈是,
公募可能集中在买一年期左右的交易所可质押债。
现在属于先把仓位从之前的欠配
提升到一个中性或者中性略低,
所以,首先第一位是仓位问题。
不过这几天交易量反倒下来了,
市场又有些谨慎,
总体来说,
这种时候对太长久期的债
我们的态度还是偏谨慎的。
梅东亚:
近期买盘的确是基金居多。
我们年初是0.8到1.0的久期,
现在久期已经提高到了2左右,
我们现在又在卖,
现在一年半的城投也在卖。
2014年之前的都在卖。
5月底和胡总(胡远川)聚会时说,
在买2014年之前的城投。
不过近期以卖出为主,好像基金收的多一些。
我还挺看好7月份的行情,
所以现在卖的没有特别着急,
逐步的在降久期。
杠杆肯定是要降的,
我们5月份虽然加杠杆,加的太少了,
我们从没杠杆加到1.3倍的杠杆,
(胡远川补充:我从1.3到1.4几,就觉得已经加了不少了。)
我觉得加的太慢了,现在又得降下来。
虽然看好7到8月份的行情,
但我的想法和大家比较一致。
这一波能够实现一分钱,
甚至一分五的资本利得,已经不错了。
先考虑的还是把绝对收益做出来,
不管别人收益是多少,
我们先保证年底要给委托人有正收益。
胡远川:
我们现在还在结构调整,
卖掉一些长的,放一些短的。
三年以上的城投债,我们最近就在减了。
虽然进攻性不多,过去再说嘛。
到今年年底这个坎过去了,
明年即使牛市来了再配也不晚,
不是说(牛市)来一波马上就走了。
曾杰:
我们现在基本要配,
肯定是配两年内的,
现在久期大概是一年半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