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gooood谷德设计网
谷德设计网,用创新的方式发现创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建E室内设计网  ·  尼克设计事务所 | 雅致之隅 心灵的自在归处 ·  5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Steeplechase住宅 - ... ·  4 天前  
archrace  ·  结果 | 瑞士洛桑 Vélodrome ... ·  5 天前  
archrace  ·  真实的林徽因,远比她的绯闻精彩 ·  6 天前  
archrace  ·  即将截止 |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gooood谷德设计网

专访董功:直向新作|雾灵山眼石汤泉

gooood谷德设计网  · 公众号  · 建筑设计  · 2024-11-26 09:58

正文



gooood对一些机会和条件合适的项目推出深度报道,希望对项目进行更为立体的表达和展现。本次专辑带来的是  直向建筑 设计的雾灵山眼石汤泉


非常感谢 直向建筑 将以下内容授权gooood发行。更多关于他们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出品人:向玲

编辑团队:石安,亓慧,庞任飞,张笑然






项目概览 © Liu Guowei 刘国威/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雾灵山眼石汤泉
承德市兴隆县雾灵山阿那亚,河北


眼石汤泉位于京北燕山支脉雾灵山脚的一处斜坡之上,西侧毗邻山崖,东侧接壤河谷冲积平原。场地坐落在自然景观和居住区的交界处,四周被茂密的杨树林包裹,地表生长着芦苇与杂草,滚石散落其间,一条蜿蜒的小溪自北向南流淌。树林外缘不远处是阿那亚新建的度假社区,从高处望,连绵起伏的群山在云雾中时隐时现。人们从社区前往汤泉,需借道林中小径,穿过杨树林进入一片开阔地,近乎垂直的崖壁赫然出现在前方,仿佛步入了一个“秘境”。


鸟瞰 © Liu Guowei 刘国威/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为了减少体量对周围树木和原始地貌的干扰,我们将建筑主体底层架空。混凝土骨架作为承重结构,通过立柱与土地相接,宛如一座被轻置于山坡之上的“温泉仪器”。暴露在外的混凝土“粗粮细做”,采用深凿毛工艺处理,呈现出岩石般的抽象质感,以回应场近处崖壁的地貌特征。


南立面 © Liu Guowei 刘国威/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建筑高23米,顶部设有八个细长的圆柱形光筒引入自然光,向下弥散,塑造了幽暗的汤池空间氛围。从社区远观,建筑仿佛隔空降落,隐匿于山林之间,又持有一种独立秩序的姿态,形成一种与自然并置的“对话”。

北立面局部和架空层 © Tian Fangfang 田方方/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架空层 © Tian Fangfang 田方方/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汤泉空间由两部分构成:西侧为垂直布局的功能区,东侧为竖向交通、服务核,两者通过透明的水平走廊相连。垂直展开的空间布局能够尽量减少建筑的基底面积,同时得以充分利用空间高度的变化,实现人们与杨树、崖壁和远山等多维度的视线联结,建立起对自然的丰富感知,营造出蒙太奇般的层间场景转换。

从树林看向南立面 © Liu Guowei 刘国威/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汤泉首层的空间中央是一座5米高的柚木“盒子”,作为集接待、沐浴、理容等功能于一体的更衣区。两排高侧窗位于走道上方,在引入自然光和通风的同时保证了空间的私密性。

从入口看向山谷 © Tian Fangfang 田方方/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更衣区 © Liu Guowei 刘国威/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接待区域 © Liu Guowei 刘国威/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更衣区入口 © Tian Fangfang 田方方/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二层为休息室,高度位置与杨树树冠中部平齐,四面被落地玻璃围合,自然景观笼罩室内。当上方悬窗开启,微风在这里穿过,休息厅成为一个漂浮于林间的“凉亭”。天花下方悬挂着八个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圆盘吊灯,在夜里,光线通过天花的反射晕开,圆盘的形态也暗示着建筑顶部光筒的存在。

从休息区看崖壁 © Liu Guowei 刘国威/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休息区坐席 © Liu Guowei 刘国威/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泡汤功能分布于第三层,藏于光筒下的汤池被弧形墙体包裹,包括了不同温度的泡池、冰桶区、淋浴区、挂衣区和饮水处。底部空间幽暗、静谧,天光通过凿毛后的混凝土内壁变得更加柔和,微微照亮至下方的水面,波光反射在弧墙和天花上,光、水、雾在此动态交织,相得益彰。泡汤时,透过西侧的条形长窗,视野可以延展至深谷、崖壁,以及将建筑层层包围的杨树林。

泡池 © Tian Fangfang 田方方/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泡池 © Liu Guowei 刘国威/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泡池 © Liu Guowei 刘国威/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冷水浴 © Tian Fangfang 田方方/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雨浴 © Liu Guowei 刘国威/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作为社区中的公共设施,眼石汤泉创造了一种带有神秘感的空间知觉——某种跳脱日常生活的独特感受。建筑作为媒介,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生活更多元的身心体验,成为连接访客、居民、社区与自然的纽带。

鸟瞰夜景 © Liu Guowei 刘国威/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直向建筑Q&A



01

项目背景
与设计策略





“建筑占地面积尽量小,地表通过架空得到恢复,最大限度减少对周围树木的干扰。”





Q1:项目的场地有何独特性?


这个项目的场地挺有趣,一方面,它的基本性质是居住社区的一部分,但每个阿那亚项目似乎都有独特的另一面。像是在北戴河,社区一边是居住区,另一边面朝大海;金山岭项目一边是社区,另一边则是山谷;而雾灵山项目的布局相对分散,场地线性分布在山谷里的多个小型社区中,我们的项目在靠南端的一个社区里。


社区里主要是几栋山景住宅,我们的场地位于社区和山谷的交界处。从红线的角度来看,这块地似乎是块“飞地”。设计开始时候,这块地还未与整个小区的红线连成一体,是突兀地“甩”出来的一小块土地,位于山脚下,周围环绕着杨树林。


场地原貌 © 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项目的筹备经历了很长的时间,第一次看地是17年年初。最初的选址其实并不是现在的位置,而是邻近的一个更大的地块,那里有溪流,周围有许多杨树,呈现典型的北京防护林景观。假如当初选择的那块地通过了红线审批,可能的项目落地会相当复杂。当时的设计初衷是保留地面的溪流和杨树,建筑空间需要在其中穿插,工程量和自然干预的力度都会很大。


模型 © 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这次的设计着重于收缩建筑体量,把建筑架设在山坡上。建筑底层架空,一方面便于避开山洪,一方面整体空间以垂直的层叠方式构成,能使空间功能在垂直方向上得到紧凑的布局。虽然这是一次被动的选择,但我认为它是在这片山谷地一次更正确的应对。


模型 © 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空间的设计在垂直方向上积极调动人们对自然的不同感知。”





Q2:在与自然景观融合方面,您是如何确保建筑与周围杨树、芦苇、溪流等自然元素和谐共生?


这个建筑场地是依托于居住社区的,并非地处遗世孤立的纯自然环境中,它位于边缘,形成了连接人们日常生活与自然景观的交汇点。

项目所在的地是一片山坡,我们在设计中尽量避免体量对周围树木的干扰,并在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的杨树采取了保护措施。另外一个设计考量是确保建筑能够隐于树林中。由于建筑与社区之间通过防护林隔开,因此,人们无论从社区方向还是从北京方向前来,都需要穿过一片几十米宽的防护林,经过一片自然山林中的开阔地,再进入建筑。


鸟瞰 © Liu Guowei 刘国威/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在垂直方向上,我们希望建筑在不同高度上能够提供多样的自然体验。最底层是相对封闭的更衣室,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建筑的中层是一个开放的休息区,供人们泡汤后歇息。这一层与杨树的树冠高度齐平,置身其中仿佛被树木环绕。特别是在夏季,浓密的绿叶包围着这个“玻璃盒子”,营造出一种漂浮于山林之间的感觉。而雾灵山常年多雾,即便中午时分也能感受到缥缈的雾气。


草图 © 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建筑的最高层是泡汤区,这可能出于我个人的主观考虑,希望泡汤空间在较为内向的环境中与天空产生联系。最高层有8个“筒”状结构,各自承担不同功能,其中四个“筒”顶设计为泡池天窗,泡汤时可仰望天空,同时兼具消防排烟功能。另有四个“筒”状空间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其中一个是八米高的淋浴“筒”,水从高处落下,站在其中像是置身雨中。另一个是冷水池,还有一个冰桶空间,很多功能都是由汤泉运营团队提供的专业意见,他们在空间中融入了不同的温泉体验策略。


鸟瞰 © Liu Guowei 刘国威/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为了保持建筑体量的纯粹性,我们将交通和设备管井集中布置在旁边的一个实体垂直体块中,它不仅承载了辅助功能,还在汤泉区与社区之间形成了隔离,提供一定的私密性。


总的来说,我们与自然的融合策略体现在两个方面:从物理层面来看,建筑占地面积尽量小,地表通过架空得到恢复,最大限度减少对周围树木的干扰;从体验层面上讲,空间的设计在垂直方向上积极调动人们对自然的不同感知。


西立面 © Liu Guowei 刘国威/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02

温泉的仪器







“这与常规尺度的建筑设计有所不同,它更像是一部内部结构严谨、设备精密匹配的仪器。”





Q3:为什么您将这栋建筑称为“温泉的仪器”?


由于场地面积非常有限,这座建筑必须在狭小的边界内营造出丰富的空间体验。因此,我们在设计中强调了“精巧”的空间关系。它就像是那种复杂的机械装置,比如精密的手表,其中隐藏了许多巧妙的设计与细节。这与常规尺度的建筑设计有所不同,它更像是一部内部结构严谨、设备精密匹配的仪器。


草图 © 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此外,从社区穿过防护林到达建筑所在的区域,整个路径会让人产生一种“神秘感”。我几次去到场地,都对这种体验印象深刻。尽管场地离社区非常近,但穿过山林,进入林间开阔地,对面就是一道近乎垂直的崖壁,上面是裸露的岩石,仿佛从一个日常的社区突然步入了一个“秘境”。

西立面局部 © Liu Guowei 刘国威/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Q4:在建筑的形式上,您是如何考虑的?为什么采用筒的形式?


小型建筑在设计上通常建筑师主观判断的余地更大一些。设计过程中,我脑海中可能会浮现某种形象,比如仪器、游轮、飞船、工厂等。这一形象或多或少会受到前期研究、主观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个建筑的垂直高度与周围的杨树的高度基本相同。由于建筑位于坡地的上方,当从远处眺望时,仿佛建筑漂浮在树冠之上,时隐时现。为了让建筑更加沉入自然,我们将混凝土颜色调整为深色调。另一方面,我们将外立面上和体量侧接的柱子尺寸进行控制,尽量接近周围的杨树树干,使它们在视觉上更加融入周围环境,产生一种的较为微妙的关联。

北立面局部和架空层 © Liu Guowei 刘国威/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03

混凝土

多重表达



Q5:你在选材上的考量是怎样的?如何利用单一材料营造出不同体感?

在选材上,建筑结构采用了混凝土。项目位于一个相对特殊的环境中,周围有崖壁,我们希望建筑肌理带有某种“自然感”。为此,我们在表面进行凿毛处理,赋予混凝土一种岩石般的质地。


从树林看向休息区 © Liu Guowei 刘国威/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在建筑外部,我们先利用深凿毛工艺使混凝土表面产生类似岩石的粗糙肌理,呼应周围的崖壁。再加上一层透明的深色调保护剂,使混凝土整体色调更加沉稳。在主体开始施工前,施工方制作了两三块样墙,预留了额外的2至3厘米厚度的混凝土覆盖层。由于厚度的增加,我们可以进行更深的凿毛处理,呈现出更有力量和层次的表面肌理。


舷窗 © Liu Guowei 刘国威/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在建筑内部,我们保留了混凝土的天然质感,再在不同部位通过不同的表面处理,如凿毛和磨光,是一种“粗粮细做”。这样,当人在两三米的近距离观察时,可以体验到同一种材料在不同处理下的多重质感。内部空间的粗糙或细腻处理的核心原则,在于所在位置是否会与人的身体接触。凡是身体接触的区域,我们进行了打磨,避免不小心触碰墙面而被划伤的情况。顶部光筒的内表面也采用了深凿毛处理,让从天空射入的光线质感变得柔和,同时让混凝土的肌理更为鲜明。

凿毛的工艺在我们同期设计的北岸礼堂项目中也有体现。那里的混凝土结构也是一体浇筑而成,但是浅凿毛呈现出的是更细腻和柔和的纹路和肌理,尺度不同,感官体验也不同。
舷窗 © Liu Guowei 刘国威/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04

氛围的营造





“光的处理重点在于考虑所处环境的具体条件并将其具体化。”





Q6:你在选材上的考量是怎样的?如何利用单一材料营造出不同体感?


光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仅仅说“光是建筑的主题”是不够的,因为光无处不在,每栋建筑都接收光,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地。光的处理重点在于考虑所处环境的具体条件并将其具体化。
由于场地的东侧和南侧靠近树林,西面离崖壁很近,光照条件受到了很大限制。这里的阳光不充足,也不均匀。尤其在夏天,场地被高二三十米的杨树林遮挡得很密实,光线在垂直方向逐渐递减,越靠近地面越暗。

透过树林看向南立面 © Liu Guowei 刘国威/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因此,我们将更衣室置于最低层,那里光线较暗,适合私密空间。透明的休息空间设置在中层。这种高度的接收到的光并不过于刺眼,树木像是滤镜,柔化了光线,使空间更加沉静和浓郁。泡完汤泉后,可以静静地坐在微暗的空间中,透过树林,凝望对面的山。

草图 © 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从休息区看向山谷 © Liu Guowei 刘国威/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在顶层的泡池空间,我们利用光来强化空间氛围。光线从天空进入,经过筒身的逐渐扩散变得柔和,不再刺眼,而是缓缓弥漫在空间中。这样的光环境使空间显得略暗,水的波纹和反光会比在室外阳光直射下呈现多的层次,会更突显水的质感和窗外的景观。

泡池 © Liu Guowei 刘国威/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光筒 © Liu Guowei 刘国威/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 电梯和楼梯间成为穿越这些空间的通道,空间更像是“瞬间闪现”的,层间的连续性被打破。”





Q7:在交通流线方面,您是如何考虑的,这种设计在塑造整体氛围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由于这个建筑空间的集约性,我们在早期设计时便决定,不对人们的垂直交通进行过多的处理,而是以电梯为主,直接实现上下移动。因此,垂直交通在设计中更偏向功能性和合理性的考量,电梯和楼梯都紧凑集中在交通核,高效连接各层空间。

楼梯和天光 © Liu Guowei 刘国威/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在传统建筑设计中,我们通常会强调空间的连贯性。例如,通过经典的步道(promenade)让人们在从空间A到空间B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空间的延续性和流动性。而这栋建筑中不同的功能空间垂直叠加,电梯和楼梯间成为穿越这些空间的通道,空间更像是“瞬间闪现”的,层间的连续性被打破。人从封闭、幽暗的水的空间突然进入开阔透明、与自然相连的“玻璃盒子”,这种瞬间的变化像是一种超现实的蒙太奇。


电梯厅 © Liu Guowei 刘国威/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总平面图 © 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首层平面图 © 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二层平面图 © 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三层平面图 © 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剖面图 © 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剖面图 © 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




项目信息

雾灵山眼石汤泉

地理位置:承德市兴隆县雾灵山阿那亚,河北,中国

建筑/室内/景观设计:直向建筑

主持建筑师:董功

项目建筑师:赵亮亮、谭业千

设计管理:张菡

施工管理:赵亮亮、李锦腾

驻场建筑师:谭业千、张志逸(实习)、王维琛(实习)

项目成员:李嘉慧、孙颖艺、曾子豪、王飞宇、张力文

合作设计院:上海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合作设计院项目建筑师:肖尊石

合作设计院建筑师:陈太安

结构设计:程俊、杨雨薇、彭礼

机电设计:史新凯、徐定定、张杰

灯光设计:栋梁国际照明设计(北京)中心有限公司

幕墙顾问:阿法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上海翰祥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汤泉顾问:戴思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家具设计:吱音

标识设计:北京偲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图石空间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业主:承德阿那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施工方:承德宏盛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北京万丹绘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结构类型:混凝土框架结构

建筑材料:清水混凝土,玻璃,钢,黄铜,柚木,水磨石,石

建筑面积:560平方米(地上:360平方米,地下:200平方米)

占地面积:131平方米

用地面积:600平方米

设计周期: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

建设周期:2021年3月至2024年7月 



版权©www.gooood.cn,欢迎转发,禁止以gooood编辑版本进行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