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木纪要
最有效、最及时分享公私募、公司、行业等投研纪要和市场热点分析。掌握市场信息差,掌握财富代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核集团  ·  新春走基层 | 在核岛上蹁跹起舞的他们 ·  21 小时前  
杭州本地宝  ·  杭州元宵节免费汤圆领取地点汇总! ·  昨天  
杭州本地宝  ·  杭州能待一整天的15个室内场馆 ·  昨天  
余杭发布  ·  速看!余杭开学时间来了! ·  2 天前  
余杭时报  ·  最新“白名单”!涉及杭州多家房屋中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水木纪要

车路云一体化进展专家交流!

水木纪要  · 公众号  ·  · 2024-06-28 23:22

正文

更多一手调研纪要和研报数据,点击上面图片小程序

摘要

政策导向: 中国政府自 2016年起持续推动车路协同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核心政策,包括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双智城市项目以及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政策。这些政策推动了车路协同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并为未来商业化奠定了基础。

产业链现状: 车路协同产业链已形成完整且成熟的体系,涵盖芯片商、模组商、终端设备商、整车制造商、运营服务商等多个环节。主要玩家包括中科新松、华为、高通、星云互联、高鸿智联、海信、千方科技、百度、蘑菇车联、大唐电信、高新兴、图达通、雷神、大华股份、海康威视、博研科技、清华系云控平台等。

商业模式: 目前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示范项目主要围绕车端系统、路端系统和云端系统展开。产业链上游包括硬件设备商和软件开发商,中游有车端、路端及云端集成商,下游则涉及总集成商及业主方。最终用户包括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目前处于示范阶段,尚未大规模收费,但未来将通过城市级覆盖实现成本分摊并构建商业模式。

市场空间预测: 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建设规模巨大,预计高速公路一次性建设规模接近 1,770亿元,城市道路建设规模约6,700亿元。此外,还有云平台部分,高速公路云平台590亿元,城市道路云平台2,233亿元。未来城市道路建设每年预计将达到2000多亿元。

车端市场增长: 近年来,已有十多家车企发布了具备 V2X功能的量产车型。2023年已有30多万辆新车配备V2X功能,市场渗透率为1.4%。预计未来两三年内渗透率有望突破10%,届时市场规模可能接近百亿元。在完全成熟情况下,该市场体量可能在500亿到1,000亿元之间。

技术演进趋势: 未来几年内,车路协同技术将重点发展网联协同决策与控制,实现云端、边缘云、路端及车辆之间的融合。目前,我们正处于 L2+到L3级别自动驾驶技术临界点阶段,需要进一步提升感知准确率、定位精度以及交通参与者识别率等指标,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车路一体化。

Q&A

请介绍一下目前车路协同的政策导向以及整个产业链的情况。

车路协同技术作为实现智能交通、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城市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从 2016年开始,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车路协同发展的核心政策和其他相关政策。 核心政策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 :自 2016年起批复了17家国家级示范区。

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自 2019年起批复了7家先导区,这些区域占据了政府端70%的建设规模。

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双智城市) :自 2020年起批复了16个双智城市项目。

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政策 :由五个部委于今年 1月共同颁布,从2024年至2026年将在多个城市进行全域覆盖建设。以北京为例,今年的招投标工作规模接近上百亿,是过去建设规模的3至5倍。

其他相关政策包括:

智慧公路试点 :自 2018年以来,全国26个省市规划了约70条智慧高速,将车路协同创新应用纳入其中。

交通强国政策 :自 2019年以来,共批复57家试点单位进行示范。

新基建和十四五规划 :除了港澳台外,全国各省市均出台了支持车路协同的相关政策,仅西藏尚未出台具体措施。

智能交通应用试点政策 :第一批于 2022年批复18个项目,第二批也已陆续批准。此外,各地也纷纷出台自动驾驶测试相关政策,如去年11月四部委联合发布的高等级自动驾驶功能测试合法化政策。

关于整个产业链,从 2011年的理论研究到2016年的市场化落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且成熟的产业链,包括芯片商、模组商、终端设备商、整车制造商、运营服务商,以及测试验证和高精地图定位等环节。主要玩家如下:

芯片及模组供应商

核心企业有中科新松、华为、高通等。

终端设备供应商

代表性公司包括星云互联、高鸿智联等初创公司,以及传统智能交通公司如海信、千方科技等。

运营服务商

代表性企业有电信旗下天翼交通、联通智网以及上海移动研究院,这些公司将作为未来智慧道路运营的重要角色。

自动驾驶与互联网公司

百度和蘑菇车联是此类公司的典型代表,他们在自动驾驶能力与车路协同融合方面表现突出,每年的项目体量可达 10至20亿元。

通信类公司

包括华为、大唐电信、高新兴等,他们在底层通信技术及硬件终端设备方面具有优势。

感知设备供应商:

激光雷达市场主要玩家有图达通和雷神;摄像头市场则由大华股份和海康威视主导;毫米波雷达领域则有博研科技等企业参与其中。

云端控制系统提供者 :

清华系云控平台及百度整体解决方案是该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车路云一体化项目的预期建设周期和商业模式是怎样的?

根据政策,车路云一体化项目的整体周期为三年。单纯从建设角度来看,不包括前期立项审批等环节,通常在先导区的经验表明,建设周期约为半年到一年左右。然而,今年项目规模扩大至 5至10倍,因此预计建设周期可能延长至1到1.5年。之后还需约一年时间进行优化和验收,总共三年。 商业模式方面,目前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示范项目主要围绕车端系统、路端系统和云端系统展开。产业链上游包括硬件设备商和软件开发商,中游有车端、路端及云端集成商,下游则涉及总集成商及业主方。最终用户分为三类:政府(G端),如智慧交通、高速公路运营公司;企业(B端),如保险公司提供数据服务;消费者(C端),如社会车辆提供驾驶安全、出行效率等服务。 目前处于示范阶段,尚未大规模收费,但未来通过城市级覆盖实现成本分摊并构建商业模式。目前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发行债券、地方政府城投公司及部分国企自筹资金。

关于车侧和路侧单元覆盖的问题,以及相关预算和投资细节如何?

目前车侧单元覆盖率较低,主要问题在于缺乏动力去安装相关设备。当前全车智能方式使得汽车制造商或相关公司缺乏动机去安装 OBU通信设备等模块。这些模块的成本大约为0.5万元,但若大规模推广可降至一两千元。 对于路侧单元,包括感知设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计算设施(MEC边缘计算)及通信设施(ICU)。例如,高质量摄像头价格在1-2万元之间,毫米波雷达也在1-2万元左右,而激光雷达价格从去年3万元降至今年8,000元到1万元左右。MEC边缘计算设备价格约为3-5万元,而ICU设备价格从早期15万元降至今年预计2-3万左右。此外,还有传统交通设施如信号控制机等配套设施。

路侧市场空间预测如何?

高速公路总里程 17.7万公里,以每100公里投资一个亿估算,总体规模接近1,770亿元。而城市道路总里程50万公里,有67万个城市路口,每个路口建设成本约100万元,总计6,700亿元。此外,还有云平台部分,高速公路云平台590亿元,城市道路云平台2,233亿元。因此,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一次性建设总体规模合计11,200多亿元。如果考虑设备寿命周期和软件升级,以五年更新换代,每年的运维运营成本将达到2,250.8亿元。

城市道路建设的未来规模如何?车端市场的增长空间又是怎样的?

在城市道路建设方面,未来每年的建设规模预计将达到 2000多亿元。就车端市场而言,近年来已有十多家车企发布了具备V2X(Vehicle-to-Everything)实时路协同功能的量产车型。2021年约有1.63万辆新车配备了该功能,市场渗透率为0.1%;2022年渗透率上升至0.6%,2023年进一步增长至1.4%。虽然目前渗透率不高,但增长速度显著。例如,2023年已有30多万辆新车配备V2X功能,以每台车0.5万元计算,这一市场已达到10亿元的规模。预计在现代化车路云一体化建设的推动下,未来两三年内渗透率有望突破10%,届时市场规模可能接近百亿元。如果以乘用车年生产2000万台计算,并假设100%渗透率,每台车价值0.5万元,则一年市场空间可达1,000亿元。在完全成熟情况下,该市场体量可能在500亿到1,000亿元之间。

目前 30 万辆配备 V2X 功能的新车中,有多少是乘用车?商用车辆情况如何?

统计数据主要基于乘用车辆,目前商用车辆在示范区内非常少,与乘用车辆相比,其整体体量较小。

如何推动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公司安装 V2X 模块?特别是在乘用车辆方面,有哪些动力?

V2X设备安装分为前装和后装两种形式。前装是在设计阶段将设备与汽车系统结合,出厂即已安装;后装则是在出厂后加装设备。推动力方面,一些汽车制造商,如福特,通过增加车辆功能和应用场景来吸引用户。例如,通过提升驾驶安全、交通效率、信息服务以及自动驾驶等级,使其更好地接入到车路云一体化系统中。这些技术和应用价值是促使企业积极参与的重要因素。

哪些汽车制造商在推进 V2X 技术方面较为积极?其进展如何?

目前,包括奥迪、一汽等在内的十多家国内外汽车制造商已经发布了具备 V2X功能的量产车型。例如,福特已有四五款车型具备此功能。截至去年,这些车型的渗透率虽仅为百分之一点几,但随着技术普及,当渗透率达到10%左右时,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并显著提升消费者感知。

零部件企业在技术及产品布局方面有哪些优缺点?

在路端感知领域,例如激光雷达,目前图达通在苏州拥有较大市场份额。此外,还有书城剧照等公司表现突出。在边缘计算领域,中科创达在无锡、柳州等地有实际项目落地经验。在核心玩家方面:

初创公司 :专注于软件协议栈、场景算法及核心设备 RCOBU,在国家级项目测试中表现优异。

传统智能交通企业 :如偏方、万级海康,在摄像头和 ETC感知设备上具有优势。

全栈技术企业 :如百度和蘑菇网络,不仅涵盖自动驾驶,还包括全套 V2X技术,从2019年至今每年投入数十亿进行示范项目。

通讯公司 :如电信、联通和移动,在芯片模组制造上具有成本优势。

运营类公司 :未来潜力巨大,目前电信、联通和移动旗下控股或全资子公司已开始参与智慧道路运营服务。

这些企业各自发挥优势,共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