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
:
具有多元功能、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农业发展综合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聚要素资源,激发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田园综合体要做什么
首先关于主体的定义,田园综合体强调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农民能够充分参与和受益;其次在产业内容上是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三者于一体。
循环农业
——利用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
,兼顾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实现
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废弃污染最小化
的一种生态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
创意农业
——以
审美体验、农事体验
为主题,具有
养生、养美、体验品味
的功能和快乐,提供给在快节奏工作中的人放松的地方,增添被高楼大厦包裹外的乐趣。目的是让
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企业增效、城市增辉
。其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有效地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整合资源,是一种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
农事劳动
——休闲农业中将农业生产、自然生态、农村文化和农家生活包装成虚拟的商品出售,城市居民则通过
身临其境地体验农业、农村资源
,满足其愉悦身心的需求。
三、田园综合体的特征
旅游业可作为驱动性的产业选择,带动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地弥合城乡之间的差距。而解决物质水平差距的办法,是创造城市人的乡村消费。
将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农家生活变成商品出售,让城市居民身临其境体验农业、农事,满足愉悦身心的需求,形成了农业旅游新业态。
田园综合体以农业为基础性产业,企业承接农业,以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方法提升农业产业,尤其是现代农业,形成当地社会的基础性产业。
田园综合体要把当地世代形成的风土民情、乡规民约、民俗演艺等发掘出来,让人们可以体验农耕活动和乡村生活的苦乐与礼仪,还原村子原貌,开发一个“本来”的村子。
解决文化差异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城乡互动。田园综合体正是一种实现城市与乡村互动的一种商业模式。关于城乡互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空间上把"城市人"和"乡村人"融合在一起,让他们在行为上
互相交织渗透。文化得以弥合,才是人的城市化。
四、田园综合体如何打造
乡村旅游资源(泛乡村旅游资源包含了人工打造的乡村旅游资源),决定了项目地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核心导向。土地资源决定了田园综合体的规模,影响着乡村旅游产品的配比结构。
根据“岛式圈层”田园综合体的开发模式,乡村旅游资源和乡村土地为最外围圈层,通过运用合理的综合开发手段,以农业深层次开发(如循环农业、创意农业、生态农业)和农业规模化发展为主,辅以农产品加工销售、科研、教育、医疗、培训等其它产业,并形成产业间的联动。
此外,项目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还可以发展以当地农作物为主的创意农业,并适时开展农业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项目。
乡村旅游休闲功能是田园综合体开发的主导,在其主导下,合理的开发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乡村旅游产品,使其成为整个田园综合体的重要吸引点,撬动乡村旅游市场。
同时,各个乡村旅游休闲项目之间通过有机组合而成若干条旅游线将扮演重要连接线的角色,串联起田园综合体的各个圈层。
乡村旅游休闲项目可融合乡村观光、游乐、休闲、运动、体验、度假、会议、养老、居住等多种旅游功能,打造特有的“田园综合旅游休闲”,如开设休闲垂钓、农场动物园、采摘、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
在具体开发中,可根据各自地脉、文脉等具体情况,侧重打造其中某一项或几项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休闲项目,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结合乡村生态环境、生态景观等生态优势,可分期、分步、合理的建设生态化乡村休闲度假酒店、乡村特色商业街、乡村MALL等商业设施,作为田园综合体的商业配套板块,综合性的体现生活、休闲、购物、娱乐等多项功能,为整个区域提供较高品质的服务。
乡村休闲地产,以生态化的乡村环境为导向来打造,主要指以居住功能为主体的传统地产、居住小区、产权式酒店等乡村居所型地产。
适合开发的乡村休闲地产可大致分为:乡村景观地产、乡村度假地产、乡村养老地产、乡村主题地产如创意地产、民俗地产、酒庄等多种类型,并可融入低碳、环保、节能、科学、效益高等现代化理念。乡村休闲地产是田园综合体开发的最核心板块,是赢利的核心所在。
五、世界各地田园综合体经验总结
国内
总体特征
:
分享型经济模式,经营形态多元,大致可分为休闲农场、休闲渔业、展示中心、观光农园、农村民宿及森林旅游等。在经营上结合了农业产销、技工和休闲服务等三级产业,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具有经济、社会、教育、环保、游憩、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功能。
典型案例
:
无锡阳山田园东方作为国内首个“田园综合体”,经历长达四年的落地实践,构建集
“
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
”为一体的多业态休闲旅游项目,实现“
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以及政府+农民+市民+企业
”多方共赢
,
是对“田园综合体”定义的阐释。田园东方项目包含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
园社区三大板块
,
主要规划有农业产业项目集群、乡村旅游项目集群、田园社区项目集群、健康养生建筑群、田园小镇群,致力于打造一个以生态高效农业、农林乐园、园艺中心为主体,体现花园式农场运营理念的农林、旅游、度假、文化、居住综合性园区。
可借鉴之处
:
多方共建的“开发”方式——只有以一种可以让企业参与、带有商业模式的顶层设计、城市元素与乡村结合、多方共建的“开发”方式,才能重塑中国乡村的美丽田园、美丽小镇。通过公益、文旅产业、创业机构、互联网、生态农业等业界知名平台的进驻,发挥核心品牌优势,复合多样空间,嵌入功能组团。
韩国
总体特征
:
韩国发展休闲农业的经典形式
为“
周末农场
”和“
观光农园
”;
注重资源整合
,海滩、山泉、小溪、瓜果、民俗都成为乡村游的主题;
注重创意项目开发
,深度挖掘农村的传统文化和民俗历史等并使其商品化;
注重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
,注重乡村旅游严格管理。
典型案例
:
江原道旌善郡大酱村抓住游客好奇心,出奇制胜地由和尚与大提琴家共同经营,利用当地原生材料,采用韩国传统手艺制作养生食品的方式制造大酱,既符合现代人的养生观念,还可以让游客亲临原初生活状态下的大酱村,传承民俗文化特色,此外,休闲农业的经营者还特别准备了三千个大酱缸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会、绿茶冥想体验、赤脚漫步树林及美味健康的大酱拌饭,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性。
可借鉴之处
:以“奇”为突破口,突出乡土气息。
日本
总体特征
:日本政府积极倡导和扶持绿色观光产业;法律法规和财政预算齐头并进,并科学制定绿色观光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同时重视民间组织的作用,并且适时对其进行财政支持。在绿色观光旅游产品开发中,日
本
注重环境保护和当地居民的主体性,尊重农村居民和地方特点,不过度关注经济利益
;另外,日本不断拓展绿色观光农业的内涵,在观光农园、民俗农园和教育农园等方面进行创新。
典型案例
:典型代表是日本的大王山葵农场,该农场以黑泽明的电影《梦》的拍摄地点而闻名,这种以农场为依托,以媒体传播为宣传手段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之一。
可借鉴之处
: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机制和政府激励措施,并能充分发挥民间组织(NPO等)的参与促进作用,生产手段也逐渐向自动化、设施化、智能化,生产经营管理向网络化发展。
美国
总体特征
:
美国市民农园采用
农场与社区互助的
组织形式,参与市民农园的居民与农园的农民共同分担成本、风险和赢利。农园尽最大努力为市民提供安全、新鲜、高品质且低于市场零售价格的农产品,市民为农园提供固定的销售渠道,双方互利共赢,在农产品生产与消费之间架起一座连通的桥梁。
典型案例:
美国Fresno农业旅游区由Fresno city东南部的农业生产区及休闲观光农业区构成。区内有美国重要的葡萄种植园及产业基地,以及广受都市家庭欢迎的赏花径、水果集市、薰衣草种植园等。采用
“
综合服务镇+农业特色镇+主题游线
”的立体架构,综合服务镇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商业配套完善;农业特色镇打造优势农业的规模化种植平台,产旅销相互促进;重要景点类型全面,功能各有侧重。
可借鉴之处
:
采用
资源导向型的片区发展模式
——产业强者重在生产销售,交通优者重在综合服务,生态佳者重在度假;要做足体验性,同时
把握重点人群需求
——针对青少年家庭市场做足农业体验,针对会议人群做强硬件设施与配套娱乐等;另外,通过丰富的节庆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
法国
总体特征
:
自从法国推出“农业旅游”后
,
以农场经营为主的休闲农业
得到较快的发展。这些农场基本上是专业化经营,其中主要有九种性质:农场客栈、点心农场、农产品农场、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狩猎农场、暂住农场以及露营农场。
典型案例
:
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是法国最美丽的乡村度假胜地,
特色植物薰衣草
几乎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其充足灿烂的阳光最适合薰衣草的成
长,不仅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欣赏花海,还带动了一系列薰衣草产品的销售。除了游览,其特色美食——橄榄油、葡萄酒、松露也享誉世界。还有持续不断的旅游节庆活动,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艺术氛围。
可借鉴之处
:
法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得益于多个非政府组织机构的联合。具体是指各行业协会在政府的政策指导下制定相关的行业规范和质量标准,推动休闲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德国
总体特征
:
德国的休闲农业大致可分为度假农场、乡村博物馆及市民农园等三种类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市民农园。其主旨是
向市民提供体验农家生活的机会
,
使久居都市的市民享受田园之乐,经营方向也由生产导向转向农业耕作体验与休闲度假为主,生产、生活及生态三生一体的经营方式。
典型案例
:
德国人首创的
生活生态型市民田园
—
—
施雷伯田园
,独门独院,各具风格,充满了大自然情趣和文化气息,如同微缩的露天民居博物馆。每一户小田园里,主题建筑是“
童话世界般的小木屋
”,院子里有过去的辘轳井或泵水井,地上摆放着精美可爱的小风车和各种家禽模型。小木屋门前有长满奇花异草的蔬菜园。田园里的菜只许种不许收。秋后枯萎的蔬菜和花草覆盖住潮湿的土地,保护地里的水分,既避免秋冬刮风带起沙尘,第二年春天又可以翻到土里作肥料。
可借鉴之处
:
市民农园土地来源于两大部分:一部分是
镇、县政府提供的公有土地
,一部分是
居民提供的私有土地
。每个市民农园的规模约2公顷。大约50户市民组成一个集团,共同承租市民农园。租赁者与政府签订为期25~30年的使用合同,自行决定如何经营,但其产品不能出售。
意大利
总体特征
:
意大利农业旅游区的管理者们利用乡村特有的丰富自然资源,将乡村变成具有教育、游憩、文化等多种功能的生活空间。
这种“绿色农业旅游”的经营类型多种多样,使乡村成为一个“寓教于农”的“生态教育农业园”,人们不仅可以从事现代的健身运动,还可以体验农业原始耕作时采用的牛拉车,甚至还可以手持猎枪当一回猎人,或是模仿手工艺人亲手制作陶瓷等。
典型案例
:
意大利现有1.15万家专门从事“绿色农业旅游”的管理企业,它们管辖的景区主要分布在中部的托斯卡纳、翁布里亚、马尔凯大区,南部的坎帕尼亚大区以及北部的威尼托、特伦蒂诺和利古里亚大区。据意大利环境联盟执委会官员鲁杰罗介绍,这些景区为不同的游客提供了类型不同的个性化服务。目前,这些景区中70%以上都配有运动与休闲器械,供那些喜欢健身运动的游客使用;55%的景区为游客提供外语服务,为外国游客解决语言不通的困难;50%以上的景区提供包括领养家庭宠物在内的多种服务项目。
可借鉴之处
:
意大利人喜爱“绿色农业旅游”,这与该国政府
重视环保,发展生态农业
关系重大。近几年间,意大利的生态农业发展迅速,生态农业耕地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也进一步推动了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
六、总结
田园综合体就是“宜业+宜居+文创”的综合发展模式,它不单单是简单的物质环境规划,是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以生活、就业为导向的现代化的新型社区。发展田园综合体一定要做到
发展优势项目,做出特色。
田园综合体没有统一的模式,也不应有固定的设计,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保护和发扬地方文化,而非移植复制和同质化竞争。只有这样,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才能不断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