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国采四批的消息和长三解药采联盟的传闻,已经刷屏。
按时间顺序,笔者将这几天的传闻制图如下,先供参考。
4+7采购金额10亿元,集采扩围采购金额35亿元,第二批国采88亿元,而第三批国采基数高达226.5亿元,比4+7增长近11倍。按这个节奏来看,国采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新形势下带量采购的规律,从原有的独家中选激进举措逐渐回归到多家中选杜绝低价,国采已经通过三轮四批掌握到了药品集采的底线。
据国元证券数据统计,按目前国采约定采购量来看,预计每年费用将从659亿元直接下降到120亿,直接节省539亿元。
在医保基金整体压力仍然较大的背景下,国采相当于在明处,把价格水分一拧再拧,而在暗处,医保目录调整的力度,同样不可小视。12月8日,国家医保局组织部分企业召开了吹风会,就医保目录调整尤其是医保支付标准方面的内容,给企业打下了预防针。相关企业表示,听完此会,心中拔凉拔凉,预计下一步要谈的医保支付标准将不容乐观。
一个明枪,一个暗箭,国采步伐稳健,医保目录调整同样也不会示弱。医保局双管齐下降药价,2021年,对很多企业来说,不乐观。
除了国批国采消息之外,今天,笔者从西北某医药代理商处得知,12月8日座谈会除了明确90个国采品规之外,计划将于2021年建立长三角药品采购联盟,组织开展区域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根据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规划范围正式定为苏浙皖沪三省一市全部区域,这与之前流出的由上海组织开展部分区域带量采购不谋而合。这个长三角带量采购联盟,无疑将从杀价的角度,再一次证实2021年地方集采将呈现分片治理的趋势:
-
省级市际联盟(山东鲁南经济圈);
-
跨省市际采购联盟(三明);
-
区域性省际采购联盟
(重庆组团联盟);
-
跨区域省际采购联盟
(陕西联盟、长三角等)。
药品集采的试点省,大家耳熟能详的是福建、安徽、上海、广东,而江西带量采购,则已黑马姿态再获国家认可。2020年12月2日,江西省医药采购服务平台发布《关于公布江西省药品带量采购经济技术标得分和商务标得分及综合评审中选结果的通知》。从竞争情况来看,每一个品种或品规均有多个厂家参与竞标评分,据分析,江西带量采购标准主要参照经济技术标得分、商务标得分和综合评审,更多的像是一个双信封升级版。其实可以看出,国采的态度与转向,那就是并不鼓励唯低价是取,更多的还是要考虑质量标准平衡。
总体来看,2021年既是一个基药调整的大年,也是一个地方带量采购开展落地的大年,从完成阶段性任务来说,如果地方要开展集采,大概率大范围全品种的开展带量采购的可能性并不会很大。但随着128座谈会的各省带量采购不得少于50个,地方带量采购压力将急剧增加,原来的500个属于大框架,而现在的50个则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最大的可能性是联动大范围全品种价格,再就是扩大带量采购打击面。然后在此拥有一定限定价格的基础上,重点聚焦相关品种开展团购或专项采购,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销售金额排序位居前列的非过评品种。如果进入这个范围,那么被定点要求降幅的概率将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