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专业视角的规划资讯传播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ZOL中关村在线  ·  狼终于来了? iPhone SE4前瞻汇总 ·  10 小时前  
ZOL中关村在线  ·  三星Galaxy S25 ... ·  昨天  
ZOL中关村在线  ·  苹果自研5G基带来了?iPhone 17全面前瞻 ·  2 天前  
环球物理  ·  【物理笔记】高中物理学霸笔记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徐林:城镇化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器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 公众号  ·  · 2017-11-13 17:47

正文

本文系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徐林 在“第二届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所做的主旨演讲。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是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后做出的新的战略决策。 有人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十九大报告全文没有一处提及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并对此表示疑惑,认为这是不是意味着在新时代,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不再重要了?或是被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取代了?还有人担忧,我国城镇化进程还没有完成,还会有上亿人口转移到城镇非农产业就业并离开乡村,此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投入更多资源用于人口正在持续流出的农村地区,会不会造成新的资源浪费,从而降低整体资源配置效率。


对此,我的看法是, 城镇化战略不仅依然重要,而且要更好发挥作用,更强有力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


1


— 城镇化与乡村振兴 —


首先,我们来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1

我国仍处在城镇化较快发展阶段, 绝不是某些学者所说的我国已经进入逆城镇化阶段。 我国城镇化继续推进,是由城乡之间、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的巨大差距决定的。 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还有2.7:1的倍差,如果把城乡居民之间公共服务差距考虑进去,城乡差距比收入表现出来的差距更大。从农业和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看 ,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4倍多。这一明显的差距,决定了农业劳动力还会继续向劳动生产率更高和收入水平更高的非农产业和城镇地区转移就业并居住。 这是我国城镇化的根本驱动力。

2

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离不开城镇化的支撑。 我国农业从业人口占全部从业人口的比重高达27.7%,而发达国家农业从业人口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例大都低于10%。农业人口的人均占有资源偏低,这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并缩小与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巨大差距,必须依靠工业化的和城镇化进一步吸纳农村富余的劳动力。


从农民收入构成看,我国农民收入的60%以上已经来源于非农产业的工资性收入,主要来源于城镇地区的非农产业就业机会,农民要提高收入,农业的空间不大,必须靠非农产业来拓展增收渠道。农业现代化所需要的科技服务和支撑,也主要来源于城镇地区的科技机构和服务人员,也离不开城镇。因此, 要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民收入,必须通过进一步实施城镇化战略来带动和支撑 。此外,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是农村人口的现代化,城镇化过程中的农业转移人口,可以通过在非农产业就业接受技能培训、开拓眼界,可以向农村传递城市现代文明,可以使农村远离封闭和愚昧, 城镇化毫无疑问是农村人口现代化的助推剂

3

我国仍处在城镇化较快发展阶段, 绝不是某些学者所说的我国已经进入逆城镇化阶段。 我国城镇化继续推进,是由城乡之间、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的巨大差距决定的。 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还有2.7:1的倍差,如果把城乡居民之间公共服务差距考虑进去,城乡差距比收入表现出来的差距更大。从农业和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看 ,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4倍多。这一明显的差距,决定了农业劳动力还会继续向劳动生产率更高和收入水平更高的非农产业和城镇地区转移就业并居住。 这是我国城镇化的根本驱动力。



2


— 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 —


其次,我们来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


这次十九大报告关于城镇化的内容文字不多,主要就是两句话,一句是"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另一句是"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两句话都放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分来阐述。这不是简单的文字或内容摆布的调整,而是具有深刻的涵义政策表达,体现了党中央对区域协调发展规律和城乡发展规律的深刻而准确的把握。


1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