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是教育部主办的以教育新闻为主的全国性日报,是中国最具权威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级教育新闻媒体。教师自己的报纸,学生喜爱的报纸,教育部门离不开的报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西师乐  ·  柳州/北海/梧州市2025年事业单位D类教师 ... ·  12 小时前  
内蒙古教育发布  ·  解码《纲要》① | ... ·  昨天  
河北省应急管理  ·  2025年河北省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启动 ·  2 天前  
深圳教育  ·  一文解读!教育部印发758项新标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教育报

想让老师特别关照你家孩子,家长最该做的7件事! | 育儿

中国教育报  · 公众号  · 教育  · 2016-12-23 07:52

正文

感谢您关注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中国教育报”关注我们


看到这个标题,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讨好老师”、“私下给老师送礼”,似乎没有“钱”解决不了的事儿。 事实上,很多老师都很怕家长送礼。老师都有下面这些心声。


还有一个现象,不少家长会在家长微信群里“秀存在感”,以此引起老师注意,间接让老师想起自家孩子,虽然能起一点作用,但往往微信群里却总是有不少家长在分享与教育无关、与孩子无关的内容,比如微商推销、广告、三俗文章等,这样做可能会引来老师的反感哦。



那么到底咋个做

才能让老师心甘情愿地

多关注你家孩子呢?


1、多和老师分享孩子的日常



其实老师很愿意听你分享孩子的重要事件,比如旅行、参加比赛等,因为越多了解你家孩子的课外生活,比如孩子在家学习的情况和细节,这样老师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学习,而且还能让老师体会到家长对他们的信任,拉近彼此的距离。


如果家长常和老师有通畅良好的关系,时间久了,老师和家长就熟络了,老师自然就能多想起你家孩子,进而多关注一下。


2、找合适的机会与老师面谈



老师可能很忙,建议不要用邮件或短信的方式和他们分享较复杂或难办的事情,毕竟打字很费时间; 可以找老师约时间面谈, 不过可能老师没多少时间,极客数学帮发现 有经验的家长会要求自己每周必须亲自去接一次孩子,利用这个时机,跟老师多聊几句,从中了解到更多信息 ,同时观察孩子的学习环境, 再不济就打个电话,不过要尊重老师个人的课外时间,打扰到老师也不太好。


此外, 家长应高度重视家长会,百忙之中都要请假抽空前往,这是你对学校的各种做法进行咨询、反馈,对孩子在学校情况深入了解的大好机会。


3、孩子对学校、老师的评价不可全信



一般来说,孩子告诉老师的关于家里的事,大约只可信一半,这和诚实无关,孩子的表达、理解、分析力还很有限。 同样,孩子对学校和老师的评价,家长也要尽可能只信一半,如果孩子描述的内容是你认为重要的事,建议不要着急下判断和行动,要和老师详细了解真实的情况,再做出判断和解决方案。


4、尊重老师,不随意评价



成功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的理想。对于现今的家庭来说,大多是独生子女,整个家庭对于孩子寄予了全部的希望,老师也很理解家长的这种心情 ,但由于每个家庭文化、理念的不同,难免会和老师遇到一些观念冲突,在这点上家长不要总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要多站在老师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看看能否说服自己改变想法。


学校和老师在某些事情上多多少少会让家长产生不满情绪,如果家长把这种情绪传递给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对学校和老师从心理上不认可,出现很多的问题。 所以,如果你想吐槽关于学校和老师的评价或敏感话题,一定要避开孩子。


如果对老师的工作方式或其他有异议,请先和老师本人沟通 ,无法解决再去寻求校长助理或校长的帮助,请务必尊重先后次序, 这是对老师起码的尊重,如果家长不尊重老师,老师怎么可能愿意在你家孩子身上多投注精力呢?


此外,家长也不要“唯分数论”来判断老师的好坏,而应该和老师一起发现孩子成绩变化的关键所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5、配合老师,养成定期沟通习惯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家长与老师联系的方式也变得多样化:教育互动平台、电话、微信、短信、QQ等已然成为家校沟通的多个桥梁, 家长一定要学会使用这些工具与老师及时沟通。 隔三差五和老师沟通难免会造成打扰,我们可以和老师约定固定的时间沟通孩子的学习问题,这样双方也有准备。


家校沟通中, 面对老师对孩子的负面评价时,家长应该引起重视, 并注意了解更详细的实际情况。


不要因为爱孩子而急着找借口反驳,更不要单方面维护孩子去挑老师和学校的毛病。而应该坦诚地和老师讲述你真实的想法、真实的情况,和老师一起,寻找帮助孩子、提升孩子的方法。


家长要尽量与老师站在同一立场,如果最终目标都是一致的,那跟老师相处起来就没什么难的。


6、多和孩子沟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