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描述了孩子对母亲的无私、持久的爱,通过多个真实的故事和场景展示了孩子对母亲的暖心举动、细心观察、守护勇气、真情流露以及无尽的思念。同时,强调了母爱是孩子心中最美好的存在,孩子对母亲的爱是一场永远不会结束的旅程。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孩子对母亲的无私、持久的爱
通过多个真实故事,展现了孩子对母亲的暖心举动和深情告白,孩子的一切行为和言语都充满了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关键观点2: 孩子对母亲的细心观察
孩子们在日常中会细心观察母亲的喜好和习惯,比如文章中的小男孩在课堂上细数妈妈的喜好,展现了对妈妈的深深关爱。
关键观点3: 孩子的守护勇气
当母亲需要帮助时,孩子们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保护母亲。例如,在宝爸欺负宝妈时,孩子们毫不犹豫地揍爸爸,保护妈妈。
关键观点4: 孩子对母亲的无限思念
当母亲生病或受伤时,孩子们会表现出深深的担忧和思念。如一位小女孩在妈妈手术时崩溃大哭,担忧妈妈的身体状况。
关键观点5: 孩子是母亲的力量来源
孩子们的爱和关心是母亲的力量来源,让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下去。文章强调了母爱和孩子爱之间的相互关系,表达了对母爱的珍视和感激。
正文
来源 | 帆书育儿号(ID:readingclub_yeh)
深夜,儿子突然醒来,他摸摸妈妈的额头,决定帮助妈妈物理降温。
他端来一盆水,用湿毛巾擦擦妈妈的额头,接着小心翼翼地擦了擦脖子、手臂。
随后,他端走盆,给妈妈端来一杯水,耐心地等妈妈喝完,又拿出自己的退热贴给妈妈贴上。
最后,又端来一张板凳,静静地坐在妈妈身旁,默默守护着妈妈。
在调皮捣蛋的年纪,他拿出男子汉的担当,懂事得让人心疼。
都说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深沉的爱,殊不知孩子对妈妈的爱也是如此纯真、持久。
细心留意孩子以下7个表现,每个都是孩子温暖的告白。
我妈的生日是10月12日,体重是100斤,身高是175cm,穿38码的鞋,喜欢的颜色是浅紫色,必须得是浅紫色。
一位小暖男在课堂上认真细数妈妈的喜好,举手投足间充满自信与自豪。
想起网络上曾有小调查:如果满分10分,你会给你的妈妈打几分?
结果所有的妈妈都获得满分,有的孩子甚至要给妈妈打1000分!
在孩子的眼睛里,永远记录着妈妈的一言一行,充满了对妈妈无尽的热爱和崇拜。
作家张嘉佳曾写道:“春夏秋冬,我的妈妈永远温暖。日出日落,我的妈妈永远明亮。”
一天,她接儿子放学时,儿子主动把她的手提包放进自己的书包里。
儿子却说:“没事,我的书包大。我心疼你,女生不应该提这么重的东西。”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可在孩子的眼里,妈妈不是超人,也是需要被疼爱的女生。
无独有偶,在江苏南京地铁上,同样发生了让人感动的一幕。
男孩侧身抱着妈妈,为了让妈妈舒服些,他把右脚垫在跟前的包上,不时轻拍妈妈两下。
母爱如同滋润孩子幼小心灵的春雨,浇灌出孩子心中的感恩之花。
于是,孩子懂得心疼、体谅妈妈,小小的身体蕴藏了强大、坚韧的能量,只为“涌泉相报”。
妻子在医院剖腹产生二胎,6岁的女儿放学后前往医院看望妈妈。
看到妈妈被推出手术室,女儿紧张得崩溃大哭:“妈妈,妈妈怎么啦?
因麻醉还在起作用,妈妈特别无力,说不出话来,含泪侧过脸不敢看孩子。
当周围人都沉浸在新生儿的喜悦之中时,只有小女孩在撕心裂肺地哭。
孩子生病难受时,妈妈都希望自己替孩子受过;不曾想,孩子也有同样的心意:妈妈,我想你一直都好好的。
面对妈妈“受伤”、疼痛的时刻,孩子的真情流露,依旧能让妈妈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这下,孩子们如临大敌,一起冲向爸爸,边说“不要打妈妈”,边毫不犹豫地揍爸爸。
看着孩子们对妈妈如此爆棚的保护欲,爸爸只能“投降”。
一名7岁男孩正在玩玩具,抬头突然发现妈妈和别人起了争执,被几个人围了起来。
见情况不妙,他立即扔掉玩具,踉踉跄跄地奔向妈妈,支援妈妈。
我们永远无法估量,当孩子想要保护母亲时所迸发出来的勇气与能量。
等妈妈喝完水,她放回杯子,本可以继续睡觉的她却爬到妈妈的背后,做妈妈的靠垫。
这一暖心的举动让妈妈既惊讶又感动,她反手拉了拉女儿,把贴心的小棉袄搂进怀里。
孩子,妈妈本以为身后空无一人,可你的爱和担当让我有了小靠山。
积攒好久的宝贝说换就换,只因在孩子心里,妈妈才是最重要的存在,所有的珍爱都得为妈妈让路。
原来,妈妈所有的付出不是一腔孤勇,所有的爱都有回应。
江苏徐州一位妈妈一人在家带两娃,大宝快3岁,二宝刚会爬,忙得她顾不上拾掇自己。
孩子乖乖地走到一旁贴着墙站,小心翼翼地偷瞄着妈妈,看到妈妈满脸怒气,突然害怕地哭出来:“妈妈,你别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