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待字闺中
深度分析大数据、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切中实际应用场景,为大家授业解惑。间或,也会介绍国内外相关领域有趣的面试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程序员的那些事  ·  真·你码没了:激活软件后申请仅退款,反手就被 ... ·  2 天前  
逸言  ·  从设计本质分析三种设计过程 ·  2 天前  
程序员小灰  ·  字节这薪资,真舍得给! ·  3 天前  
程序员小灰  ·  全网第二名!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待字闺中

然后呢?

待字闺中  · 公众号  · 程序员  · 2017-02-23 08:12

正文

下棋等游戏博弈中,大家经常会不自觉的思考“然后呢?”,也就是说,如果我这么做,“然后”对方会怎么做,“然后”我该怎么对应,“然后”对方会如何行动,思考几个“然后”,就大概能清楚自己该做还是不该做,做了的后果如何。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在心中问一问,做了之后,“然后呢?”,将会做出不一样的决定,或是做出更好的决定。


可是,听着简单的“然后呢?”,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往往经常被忽略。比如,很多人说话时,经常为了一时痛快,随便一句话脱口而出,这时,如果能稍微有一点“然后呢”,那么,很多的话自然会控制住,不会轻易祸从口出,这样,不会轻易把天聊死,关系会更融洽。


最近的一篇很有意思的小小说《私奔》,就是很好的例证了“然后呢?”,且用“然后呢?”这种思维方式完美的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父亲回家后发现15岁的女儿不在家,桌子上有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今天我和兰迪私奔了。兰迪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身上刺了各种花纹,只有42岁,也不算老对不对?我们将住到森林里去,当然,不只是我和他两个人,兰迪还有另外几个女人,可是我并不介意。我们将会种植大麻,除了自己抽,还可以卖给朋友。我还希望我们在那个地方生很多孩子。在这个过程里,也希望医学技术可以有很大的进步,这样的话兰迪的艾滋病就可以治好了。”


父亲读到这里,已经崩溃了。然而,他发现最下面还有一句话:


“未完,请看背面。”背面这样写着:“爸爸,那一页所说的都不是真的。真相是我在隔壁同学家里,期中考试的试卷放在抽屉里,你打开后签上字。我之所以写这封信,就是告诉你,世界上有比试卷没答好更糟糕的事情。请你现在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我是否可以安全回家了。”


父亲当即泪奔。


女儿正是充分利用了“然后呢?”,引导父亲也用“然后呢?”,把一个事件的可能结果先呈现出来,才让严厉的父亲采取了合理的行动。而不是完全不计后果,停止了可能的不“然后呢?”的不智的冲动的行为。


思维快与慢,很好的解释了“然后呢?”,很多不计然后的决定,都是直觉,或是快思维的结果,也就是不过脑子的。人们在紧张,有情绪,心不在焉的时候,很容易不计然后。而很多考虑多个然后的决定,都是深思熟虑,或是慢思维的结果。人们在重大的决定,全神贯注,心平气和,时间充裕的时候,往往就会想的比较多,比较周全。


在生活工作中,不妨经常强迫自己多问一个“然后呢?”。比如,在气急时,很想说一句生气责怪的话。这时,如果不自觉的问自己,说完这句话,“然后呢?”,自己想要什么?大家能得到什么?如果对双方都无益,何必说出口。尤其在和人交往沟通的时候,“然后呢?”,或是“换位思考”,更是重要,弄不好就会伤害感情,造成不和谐。使用“然后呢?”,会减少不愉快,让大家更融洽。


恰好今天看到刷屏的文章,大概讲的是她老公和人合伙创业七年,一毛钱股份也没拿着。就不由自主的想“然后呢?”,这位“她”,想得到什么?想解决问题吗,这么做,靠媒体,靠外部压力,抛到公众之下,实际上碍于面子,问题更难解决。不想解决问题,只想图个痛快,或是寻取社会正义,那么,又不愿将当事人公布于众,那么,让大家相信还是不相信好,让大家去谴责什么。


多一次“然后呢?”,多一次英明决定,少一次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