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姚尧
坐观天下而拥抱时代,背靠历史以眺望未来。洞察本质,预测趋势。研究战略,把握机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证券时报  ·  DeepSeek突发!本周启动! ·  9 小时前  
冠南固收视野  ·  赎回压力增加,信用债如何配置? ·  昨天  
上海证券报  ·  300543、002989,收警示函 ·  昨天  
上海证券报  ·  大模型应用,新动向 ·  2 天前  
证券时报  ·  DeepSeek官宣!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姚尧

《中国战略通史》第3集

姚尧  · 公众号  ·  · 2020-02-21 05:51

正文

3 氏族社会

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关系亦不得不随之改变,导致了氏族社会的出现。氏族社会,又称 “氏族公社”,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正式组织形式,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后逐渐走向成熟,并基本贯穿于新石器时代的始终。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中说:“氏族,直到野蛮人进入文明时代为止,甚至再往后一点(就现有资料而言),是一切野蛮人所共有的制度。”又说:“氏族不仅是必然地,而且简直是自然而然地从普那路亚家庭发展起来的……在氏族制度可得到证实的一切民族中,即差不多在一切野蛮人和文明民族中,几乎毫无疑问地都存在过这种家庭形式。”由于黄帝是生活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因此要想深入理解黄帝之后的发展脉络,首先就得要理解什么是氏族制度;而要理解氏族制度,首先就得要理解什么是普那路亚。

所谓 “普那路亚”,是夏威夷 punalua 的音译 ,意即 “亲密的同伴”,摩尔根以此命名“普那路亚家庭”,将其作为群婚家庭的一种典型,是群婚制发展的第二阶段。

群婚制发展的第一阶段是血婚制,又称 “血缘家庭”。在血缘家庭中,婚姻是按照辈分来划分的:在家庭范围以内的所有祖父和祖母,都互为夫妻。他们生下的所有子女,即父亲和母亲这一辈,也都互为夫妻。父亲和母亲们生下的子女,则构成第三代的共同夫妻圈子。也就是说,在典型的血缘家庭中,只是排除了父母和子女、祖先和子孙之间互为夫妻的权利和义务,而只要是一对配偶所生的子孙中的每一代,包括同胞兄弟姐妹、从表兄弟姐妹、再从表兄弟姐妹等,都互为兄弟姐妹,因此也都互为夫妻,这就自然而然地包括相互的性关系。

血缘家庭的出现,是人类在家庭组织上的第一个大进步,因为它排除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的性关系。而普那路亚家庭的出现,是人类在家庭组织上的第二个大进步,因为它排除了姐妹与兄弟之间相互的性关系。在普那路亚家庭中,一群姐妹成为一个公社的核心,而她们的同胞兄弟则成为另一个公社的核心。姐妹们是她们的共同丈夫们的共同妻子,但在这些共同丈夫之中,排除了姐妹们的兄弟。这些共同丈夫之间,他们不再必须是兄弟,彼此间也不再以兄弟互称,而是互称为普那路亚。同样地,一群兄弟是他们的共同妻子们的丈夫,这些共同妻子们之间也互称为普那路亚。

无论是血缘家庭,还是普那路亚家庭,要想确定孩子的生父都是极其困难的,而要确定孩子的生母则是非常容易的。因此,只要是在群婚制家庭,其世系就只能从母亲一方来确定。又由于普那路亚家庭禁止(血缘接近的)兄弟姐妹之间发生婚姻关系,这就要求至少得有两个以上的家庭集团相互通婚,才能维持繁衍。于是,以普那路亚家庭中的姐妹为核心,连同她们的子女和兄弟,日后就逐渐演变成了氏族。每个氏族都有一位共同的女性始祖,其后代中的每一代女性都是姐妹。这些姐妹的丈夫们都不能是她们的兄弟,只能从外族 “迎娶”,而姐妹所生的儿子长大后,则要“出嫁”到外族婚配。这样一来,氏族就成为了世系明确、内部不许通婚的独立血缘集团。

氏族,是氏族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几个血统相近的氏族组成一个胞族,几个胞族组成一个部落,几个部落又组成一个部落联盟。每个氏族都会从大自然中选择动物、植物或者意象,来作为本氏族的图腾。所谓 “图腾”,是印第安语 totem 的音译,意即“他的亲族”,亦是本氏族之所以区别其他氏族的标志。如《诗经·商颂·玄鸟》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则商族的图腾很可能就是玄鸟。又如《国语·周语下》记“我姬氏出自天鼋。”则周族的图腾很可能就是天鼋。图腾崇拜,是氏族社会的普遍特征之一。

在氏族社会的初期,世系是以母系血缘为纽带,故称为母系氏族社会。在母系社会的经济活动中,男子负责外出打渔和狩猎,女子则负责采集果实、看家护院和养育子女。由于男子渔猎的成果在经济生活中的价值不如女子的采集,甚至女子还在采集的过程中发明了原始农业,是以男子的社会地位一直不如女子。即便是在浅耕农业时代,社会经济的管理权仍然掌握在女子手中。直到畜牧业普遍推广,以及深耕农业的发明,才彻底扭转了男子的社会地位。由于深耕农业必须使用粗重的农具,而女子在体能和力气上都远不如男子,所以当男子逐渐掌握农业生产的技术后,女子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就由原来的主导者退居为辅助者。

由于男子在经济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其社会地位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于是,婚姻关系由原来的 “从妻居”改变为“从夫居”,子女也由原来的隶属母系改变为隶属父系,毕竟追随父亲能够继承到更多的财产。因此,从母系氏族社会发展到父系氏族社会,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时间大约发生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


在中国的历史典籍中,存在大量关于母系社会的记载,如:

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畜积之便,无器械舟车城郭险阻之备。

——《吕氏春秋·恃君》

按照《吕氏春秋 ·恃君》的这段记载,由“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一句,可知当时的中国正值群婚制的母系社会;又由“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一句,可知当时的家庭形式是兄弟姐妹互为夫妻的血缘家庭。

又如:

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

——《庄子·盗跖》

按照《庄子 ·盗跖》的这段记载,已经明确指出神农时期“民知其母,不知其父”,可知神农氏时期的中国正值群婚制的母系社会,而神农氏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又由“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一句,可知当时的畜牧业和农业已发展到相当水平,已经具备了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物质基础。紧接着,“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一句,写的就是黄帝取代神农,成为华夏集团首领之事。由于社会形态的变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演变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推知,黄帝正好就处在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阶段。

《淮南子 ·齐俗训》记:“帝颛顼之法,妇人不辟男子于路者,拂之于四达之衢。”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其天子之位的继承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按照帝颛顼时代的法令,如果妇女在路上行走时没有回避男子,就要将她带至四通八达的路口驱散邪气。可见,在颛顼的的时代,已经有意识地通过礼仪的形式来强化男尊女卑的观念,这正是五帝时期社会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突出体现。

明白黄帝所处的社会历史形态,是理解五帝时期权力继承的关键。譬如,为什么黄帝去世后,继位的是他的孙子颛顼,而不是他的儿子呢?对此,历代史书很少能有给出明确答复的,只有西晋司马谧《帝王世纪》写道: “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姬姓也。母曰景仆,蜀山氏女,为昌意正妃,谓之女枢。金天氏之末,瑶光之星贯月如虹,感女枢幽房之宫,生颛顼于若水。首戴干戈,有圣德。父昌意虽黄帝之嫡,以德劣,降居若水为诸侯。”在司马谧看来,黄帝没有传给儿子昌意,是因为昌意德行卑劣,所以跳过儿子而直接传给孙子颛顼。显然,这更像是司马谧为解释而解释的想当然耳,至少在史籍中鲜有昌意德行卑劣的记载,那么司马谧又是何以知之的呢?更何况,就算昌意的德行卑劣,那么在黄帝的其他儿子中,难道就都是德行卑劣之人,竟无一人可传?史籍上为何又没有留下只字片语的记载呢?

为了探究五帝时期的帝位传承,我们将《史记》中的有关内容摘录如下: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于颛顼为族子。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

——《史记·五帝本纪》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史记·夏本纪》

然后,我们将其中的世系继承关系梳理出来,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在五帝时期,不传位于儿子才是常态。真正传位于儿子的案例只有一次,那就是帝喾传给挚。可惜帝喾死后,挚 也未能坐稳帝位,最终为其弟帝尧所代。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在阻碍帝位的父子传承呢?这就涉及到中国古代的一个传统,叫作 “抱孙不抱子”。

“抱孙不抱子”这句话直到今天还很流行,世人常将其理解为:可以抱孙子,以示对孙子的亲昵喜爱,但不能抱儿子,以示对儿子的严肃认真。事实上,这完全是望文生义的想当然耳,“抱孙不抱子”这句话的原文是出自《礼记》:

《礼》曰: “君子抱孙不抱子。”此言孙可以为王父尸,子不可以为父尸。

——《礼记·曲礼上》

王父,即是祖父。尸,是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因此,《曲礼上》中的这句话的意思是:《礼经》上说: “君子抱孙不抱子。”这说的是,在祭祀的时候,孙子可以扮演已故祖父的神灵,代表他来接受祭祀,儿子则不可以装扮成已故父亲的神灵来代他受祭。

可是,就血缘关系而言,明明父子之间较祖孙之间更近。为什么血缘较远的孙子可以代祖父受祭,血缘更近的儿子却反倒不能代父亲受祭呢?

曾子问曰:“祭必有尸乎?若厌祭亦可乎?”孔子曰: 祭成丧者必有尸,尸必以孙,孙幼则使人抱之;无孙,则取于同姓可也。祭殇必厌,盖弗成也。祭成丧而无尸,是殇之也。

——《礼记· 曾子问》

《曾子问》中的这段记载解释了什么叫作 “抱孙”,它不是说祖父出于亲昵喜爱而将孙子抱在怀里,而是说在祖父亡故之后的祭礼上,由孙子扮演祖父的神灵而代其受祭。如果孙子年幼,不能正常行礼,就由他人抱着受祭。原文翻成白话的意思是:曾子问道:“祭祀一定要有尸吗?像厌祭那样将祭品直接供奉于神位前,不就可以了吗?”孔子道:“祭祀成年后去世的先人必须要有尸,尸必须要由死者的孙子来担任。如果孙子年幼,那就让人抱着他行礼。如果没有孙子,那就在同姓中选取个人来担任尸。 祭殇时必须用厌祭,因为祭殇 是在祭祀未成年就去世的人。如果祭祀成年后去世的人而没有尸,那就等于是将其视作未成年就去世的人了。

于是问题来了,不许儿子代为受祭,只许孙子代为受祭,这已然令人觉得诧异。更令人费解的是,即便没有孙子,也不允许儿子代为受祭,而必须要在同姓中选人替代。为什么在古代的祭礼中就这么排斥儿子呢?难道儿子不是同姓之人吗?

夫祭之道,孙为王父尸,所使为尸者,于祭者子行也。父北面而事之,所以明子事父之道也。此父子之伦也。

——《礼记·祭统》

行,音háng,行列,辈分之意。 《祭统》中的这段记载,解释了儿子在祭礼中的角色,即主祭者。 原文翻成白话的意思是: 祭祀的礼仪,是孙子担任祖父的尸。 主祭者是死者的儿子,因此这些被选取担任尸的,是主祭者的子侄辈。 父亲作为主祭者,在祭祀时北面向尸行礼,用意就是让其扮演祖父神灵的儿子看到自己是对父亲行礼的,从而让儿子明白事奉父亲的道理。 这就是父子之间的伦理关系。

按照《祭统》中的说法,由孙子担任尸,是为了能让儿子教育孙子明白 “事父之道”。可问题在于,要明白“事父之道”,就一定要高坐在上吗?高坐在上,心安理得地接受自己父亲的行礼,岂不恰好是有违“父子之伦”?难道主祭者不能请叔伯或者长兄为尸,自己带着儿子一同北面而事,以此来使儿子明白事父之道?且按照《曾子问》中的记载:“孙幼则使人抱之;无孙,则取于同姓可也。”显然,以孙为尸的目的不在于教子,而在于更好地完成祖先的祭礼。否则,需要被人抱着行礼的幼子,能够懂得多少事父之道?更不用说在没有孙子的情况下,必须要从同姓之子中选人替代了。同姓之子,自有他的父亲教他事父之道,又何必被硬拉到主祭者家中的祭礼上来再学一遍呢?

唐代李华《卜论》记: “夫祭有尸,自虞、夏、商、周不变。战国荡古法,祭无尸。”可知尸礼是自五帝至三代时就一直都有的,只是到战国时被废弃,以致后世对于为什么不能选取儿子,而非要选取孙子为尸就说不太清楚了。其实,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明白尸礼产生的时期。尸礼产生的年代,必定是在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五帝时期,而在母系氏族社会,男子长大后是要前往女方所在的氏族婚配的。换句话说,在母系氏族社会,儿子与父亲是不同姓的,故而不能为尸而代父受祭。因此,《曾子问》上说:“ 无孙,则取于同姓可也。 ”可是,如果儿子与父亲都不是同姓的,难道孙子和祖父会是同姓的吗?

今天的读者会有这种疑问,那是因为受此后数千年父权制的影响而形成的思维定势。可放在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五帝时期,孙子确实经常是和祖父同姓的。

如前所述,氏族是氏族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几个血统相近的氏族组成一个胞族。由于同一氏族内的男女是不得通婚的,因此就只能是由同一胞族内的几个氏族相互通婚,且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最初必定是由同一胞族内的两个氏族相互通婚。

为讨论方便,我们将氏族社会的婚配繁衍进行模型简化。假设某个胞族内只有两个氏族,分别为甲姓和乙姓。在第一代的初始状态下,甲姓氏族只有一母所生的一男一女,分别记作 “甲一男”和“甲一女”,乙姓氏族也只有一母所生的一男一女,分别记作“乙一男”和“乙一女”。

由于氏族内不得通婚,因此甲一男长大后,需要前往乙姓氏族,与乙一女结婚。又由于此时正值母系氏族社会,世系是以母系来确定,因此甲一男和乙一女生下来的第二代子女都必须姓乙,分别记作 “乙二男”和“乙二女”。同样的道理,乙一男长大后,需要前往甲姓氏族,与甲一女结婚,两人生下的第二代子女都必须姓甲,分别记作“甲二男”和“甲二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证券时报  ·  DeepSeek突发!本周启动!
9 小时前
冠南固收视野  ·  赎回压力增加,信用债如何配置?
昨天
上海证券报  ·  300543、002989,收警示函
昨天
上海证券报  ·  大模型应用,新动向
2 天前
证券时报  ·  DeepSeek官宣!
3 天前
青瓜联盟  ·  心疼支付宝的文案!30秒!!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