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等)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带来了浩瀚璀璨的钱币文明。
历朝历代,
因不同的历史背景,政治环境以及经济目的,
总会在无形中,将自己的专属特征,
深烙于钱币。
这便是为什么崇宁大观用笔遒劲,
是因为宋徽宗对书法的推崇向往,
这也是为什么六朝钱币剪凿盛行,
是因为战火迭起,经济崩坏,国力不济。
(汉兴)
正是王朝更迭,时代变换,
给了我们丰富的,迥异的种种钱币,
给了我们不同的钱币视角,不同的收藏可能,
也成全了我们各自的钱币独癖。
(南宋)
钱币书法可藏精美
也可藏拙劣
身边有很多朋友收藏钱币,是因为对书法情有独钟。
篆隶行草宋,钱币都能究端倪,
李斯,欧阳询,赵佶,戴熙...
所谓书法名家,钱币也能承其笔力。
即便不懂书法的朋友,审美也都没跑偏,
喜欢王莽,总有悬针篆的原因,
喜欢大观,总有瘦金体的影响,
故而王莽火,徽宗火,总有其缘由。
(新莽)
但也总有些泉友,
偏偏避开王莽,不屑徽宗,
愿意在一些文风拙劣的钱币里,
去发掘时代的气息。
认识的朋友里,
有人不爱徽宗,却独爱同时期的辽代乾统。
家里的乾统无论是版式还是数量,都甚为可观。
以前去他家玩,总是很不解,
买一枚乾统元宝的钱,买个崇宁好版都绰绰有余,
反之辽钱在我眼里,既无艺术美,又无形制美,
完全就是鸡肋。
可偏偏就这“鸡肋”,却是他的挚爱,
最近他又在琢磨着出辽钱谱,
想起他坚持的事情,反倒让我钦佩不已。
(辽钱)
认识的朋友里,
喜欢六朝五铢的大有人在,
大统五铢和北周五铢,会反复考证,
公式女钱的溯源,也会不断推翻。
数百年的五铢,唯有六朝不见其美,
既没有西汉三官的规整,也没有东汉建武的大气,
更没有隋五铢的特征鲜明。
何况六朝五铢大多铸造粗劣,与传统美学大相径庭。
(南朝梁·三品)
可却偏偏有这样一些人,
执着于六朝不同时期,不同铸地的五铢研究,
不畏艰难为纷乱的六朝货币去做复杂的梳理,
在精美书法钱币大行其道的当下,
这样的坚持,却多了分对钱币的真诚,对收藏的敬意。
(南朝齐·五铢)
钱币形制可藏规整
也可藏粗苯
在我们玩钱币的过程中,总会对钱币的形制很苛刻。
磕裂补翘自然无法接受,
那像半两之类会有常见的不圆,
像乾元之类会有常见的移范的,
自然也是越圆越好,越规整越贵。
从收藏的角度来讲,钱币的规整无暇,
不仅关乎其艺术价值,也会关系其保值升值。
所以讲求完美,无可厚非。
(半两)
但却也偏偏有这样一群人,
相较于完美品,更爱钱币特有的瑕疵。
身边有一个朋友,独爱汉末三国的凿边和綖环。
不仅藏有常见五铢、货泉、大泉五十的凿边,
还有诸如布泉,直百五铢,大泉当千乃至壮泉四十的凿边钱。
剪凿品种之多,让人叹为观止。
其实正是因为凿边和綖环,使得原本颇有价值的钱币变得一文不值,
可是那又怎样,因为喜欢,更显无价。
(汉末·綖环)
身边有朋友,喜欢半两的异形,
于是各种形状的半两,都会攒上一些。
身边有朋友,喜欢钱币的花穿和移范,
各色各样的移范,各式凿法的穿口,
应有尽有。
身边还有朋友,
不知是不是受到“四眼大齐”的影响,
偏爱凿过眼的钱币,
家里的“钱眼儿”,数不胜数。
(钱眼儿)
这些奇奇怪怪的钱币,
也正是因为人们奇奇怪怪的喜好,
也能得到青睐,不至被遗弃,
乃至自成体系。
(五色开元及移范)
钱币品种可藏热门
也可藏冷门
既是钱币收藏,总是关乎价值。
既关价值潜力,也就有了热门冷门的区分。
绝大多数泉友,自然愿意去追逐热门,
热门钱币因为铸造精美,知名度高,
往往保值升值,水涨船高。
(北朝·永安五铢)
可却偏偏有那么一群人,
偏爱逐冷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