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家居日记#
一系列非权威不专业家居行业走心意见
@鹿鸣君:曾任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主笔、《网络传播》执行主编、无界传媒执行主编,现任职于红星美凯龙互联网集团。
一年一度米兰家具展结束了。始于1961年的米兰展,是家居、设计目光焦点所在。来自全球165个国家的行业精英等30余万人汇聚于此,构成了特殊的气场。
这是家居“奥林匹克”盛会,但又超越家居。电子制造业巨头、汽车公司、互联网公司、时尚快消企业,也纷纷来到米兰,展出新设计产品或设计概念。设计,超越了行业,是人类共通的语言。
一位家居业前辈,一边喝着红茶,一边对我说:
“北上广深,你要在中国的哪个城市举办中国家具界大会,恐怕很难到齐,但是,你要在4月的米兰开中国大会,反而比较容易,重量级的人物都在那。”
有点尴尬,但很有道理。
为人不识米兰展,赚到百亿也枉然。1972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提出:意大利的家具产业是将商业势力与文化活力完美融合的典范。半个世纪过去了,时间印证了这句判断无比正确。
但是,对于我这个非专业不权威家居人士而言,米兰展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11年的一则新闻:
知名品牌芬迪(Fendi)的展位入口竖立了一个牌子“中国人禁入”。因为中国家具设计抄袭成风,“No Chinese”的牌子作为一种无可奈何的预防措施,其实是惯例。
如果问这个世界有哪个国家最像中国,我认为是意大利,传统厚重、遍地文物又一度文化断裂。意大利人拒绝中国人,绝对是这个世界最尴尬、最打脸事情之一。
大概是受这一新闻事件刺激。2012年,作为流通平台的红星美凯龙,积极争取到了参展资格,携朱小杰、石大宇等中国设计师亮相米兰展。据说是“终结了中国企业被米兰设计周拒绝的历史”。
从这时起,中国大陆的品牌开始在米兰发出声音:我们也有设计。虽然,声音不那么大。到了2014年,中国家居企业纷纷参加米兰设计周,参与人数达到高峰。2016年,红星美凯龙再接再厉,携十大品牌,在米兰设计周做了一个以“传承站出来”为主题的“当代中国的生活哲学展”。
嘿,还真是站着
但是,告别“No Chinese”远非一日之功。
比如,2012年,意大利奢侈品牌Treci的董事长Stefano先生来到中国家居界的风向标——广州家具展,举报正在展出的孔雀王家具抄袭。多方交涉后才令对方撤展。这是广州家具展举办14年来,接到的最大的侵权投诉案。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再来看今年的米兰展,就会更看出一些味道来。我给大家介绍三个方面的新意:对中国人的直播热情、中国设计师获奖、上海展广告打入米兰。
在今年的米兰,红星美凯龙副总裁刘中露玩起了网络直播。从我的角度来看,这场直播有两个风向性的信息:
1、直播中,各高端品牌看到中国人不仅没有“拒绝拍照”,而是热情欢迎,由掌门人来参与直播。这些品牌包括Paolo castelli、Lamborghini、SICIS、Riva、Villari、Baldi等。
比如,在有150年历史的家居饰品企业Baldi展厅,其现任掌门人Luca先生向中国的观众展示达芬奇的光影、拉菲的色彩、米开朗基罗的线条。展示产品包括异常精美的孔雀石墙、昂贵的马赛克桌、纯手工制作的HOME JEWELLER“家庭珠宝”、能量十足的巴西进口通透大理石桌等等。
这件精美饰品是Baldi150周年纪念生产的全球限量大师之作,将运往中国:
这家公司还有一款翡翠饰品,将在全球限量发行5件,第一件被送往英国伦敦哈罗德百货商场,第二件将在中国首发面世。
2、大的品牌为中国市场定制产品。
在被誉为“意大利独一无二的闪耀与优雅”的Villari展厅,Villari家族的代表Barbara女士介绍了品牌的系列产品,而且还特别推出了一款中国龙铂金饰品,专门为中国市场制作,让中国人参与设计,在中国首发:
在马赛克及艺术家具品牌SICIS的展厅,创始人Leo Placuzzi先生说,今年是中国的鸡年,所以制作了一幅巨型雄鸡图。“我们发现桃花也是非常中国化的元素”:
这次米兰展的感受如何,刘中露先生这样说,
十几年前我第一次来米兰展,感觉惊艳的同时更多的是屈辱感,因为在很多展位门口写着:“中国人禁止入内”。”
“但今天,我们中国人是米兰家具展上最受欢迎的买客!这让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强大的中国,正在崛起!同时,中国人的消费意识也在转变和提升,品质消费将成为未来的消费主流。”
未来3年,中国进口家居市场将会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将优质的意大利品牌家居带到中国,提升国人的居家品位,打造一生以求的家,是我们的使命!
从这些信号,我大概可以这样判断:中国的家居行业正处于全球资源整合的时期。
如果说,直播是基于中国市场买买买的实力,那么,设计奖就别有一番味道了。
中国室内设计领域“筑巢奖”在米兰开设了“第七届获金奖作品展”,展示人居理念。
1998年,米兰国际家具展推出了一个卫星展,用于支持35岁以下的设计师。在今年的卫星展上,PISTACCHI DESIGN(中国台湾)与EDMOND WONG工作室(中国香港)一举囊括卫星展新锐设计奖第一第二名。还有一名来自苏州的设计师获得了卫星展特别提名奖。
华人大放异彩。
下图为二等奖获奖作品,多功能的X长凳
我的同事西岳访问了获奖的设计师黄泽源。他说:
获奖的过程充满电影感。因为我是一个人去的米兰,所以我需要自己待在自己的展位上。之前我没有收到任何通知,所以觉得应该没有得到任何奖项。颁奖的时候我的展位正好有很多人,我在认真地向游客们介绍我的作品。
卫星奖的颁奖嘉宾是意大利人,他颁奖时开玩笑说,看到这么多获奖设计师来自亚洲,不禁有一点担心。
但是黄泽源是清醒的,下面这几段话可谓金玉良言:
这边碰到很多在米兰读书的华人学生。不过,好像真的没有华人品牌在内场展览,我也很期待华人的品牌有一天能够走到内展场馆里去。
如果对比欧洲或者日本,我们在设计上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
日本和欧洲的作品,你一看,就会说这个肯定是日本的设计,有日本的DNA。或者你一眼就能认出这个是西班牙的设计,这个是一个意大利的设计,这个是北欧的设计。你比较容易就能感受到,这些作品受到设计传统的影响,或者他们国家文化历史的影响。
对华人来说,我们没有骨子里的统一内核,我们对于很多东西没有很合适的想法。但同时也意味着我们也没有太多的历史负担,这也可能是个好的事情。
参加过米兰设计周的中国设计师周宸宸说了一段话,比较有意思,可以作为黄泽源这段感受的注脚:
放眼世界,我们的设计还是很有局限性的,我们依然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种设计。如果有独特之处,我认为是在设计的背后。
我们,亦东亦西;传统又现代;顺流也独立;崇尚理性逻辑,却又垂涎感性不羁;既下沉专业产业,也想单单纯纯做设计。
本文开头说到,165个国家的30万专业人士汇聚米兰,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气场。
不过,有细心的人注意到,从全球飞来的专业选手,在米兰马尔彭萨机场下机之后,首先看到的,不是米兰家具展的巨幅海报,也不是意大利本土品牌广告,而是来自中国上海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家具展的巨幅海报,“上海浦东”和惹眼:
在前往米兰家具展主会馆新国际会展馆的必经地铁站Rho Fiera;在米兰市中心人们最喜欢的聚会场所Piazza San Babila(圣巴比拉广场);在米兰家具展最大的场外展览场地Zona Tortona(托尔托纳)艺术区;都可以看到中国国际家具展的身影。
甚至,在米兰之外的法国巴黎,德国法兰克福,“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也在进行营销宣传。
这种宣传其实自2014年就已经开始了,中国国际家具展试图借船出海,与米兰家具展同时发声。2016年的上海展,在四天内接待了来自全球158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及观众接近12万人次。
听,那努力追赶的脚步声。
▼
好了。现在我们可以说,“中国人禁入”已经开始渐渐远去。作为一名在人生经验上的“非权威不专业人士”,我的观点是:
永远不要担心他人的封禁
要担心的是坐困井底
像那只青蛙
不过,我也听说,家居业有人这样讲:
“米兰展上的家具款式已经被我们抄得差不多了,没什么可看的了。”
这种说法实在是令人无语,但是也确实说明问题。
首先,米兰展上的许多意大利设计,精髓并不在外形,而在于文化、生活方式、设计思潮、品牌产品家族体系、产品服务体系,这就不是用照相机就可以抄得走的了。
举一个极端的反传统例子吧:据说,在今年的米兰展上,出现一种重口味的材质。一个叫做“粪便博物馆”的展览中,设计师将一些经过干燥和脱酸杀菌处理的粪,加一点黏土,增加粪便的柔韧度和黏性,经过揉捏和灼烧,做成了花盆、花瓶、盘子、瓷砖。这些粪便制成的花盆、瓷砖、碗盘很快就会在市场上出售。
其次,中国的市场已经日渐成熟,中国人开始有了区别于西方人的消费需求。
举个例子,中国市场现在盛行实木家具,但是,在米兰展上,很少有实木家具,板式家具才是主流。简单说,你想抄还抄不到了,不得不自己开始设计。
▼
市场成熟了是不是说明行业发达呢?以我所见,中国的家居行业还处于非常落后、原始的状态。
比如,就我们今天谈的“中国人禁入”话题来说。在刚刚过去的中国家居行业风向标——广东三大展(广州展、深圳展、东莞展)上,我就看到大量“不许拍照”,也看到“仅限外宾”的提示牌。
一些展馆禁止国内人士进入的,虽然工作人员都是中国人。
然而实际上呢,一些做限制的品牌展品也就不过尔尔。甚至让我生不起气来。
当然了,我想,无论是米兰的“中国人禁入”,还是广东三大展上的“只接待外宾”,其实都不需要太敏感,这是商业,不是政治,商业自然有商业的逻辑。
当我们拥有一群真正的原创品牌;
当我们拥有一群真正关怀社会关怀家居的设计师;
“人之为人”体验的共识;
我们自然会赢得世界的尊敬,
也会提升自己的生活体验。
这是我今天得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