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多知网
专注于报道培训教育领域,有意思,有价值,有细节,有深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田俊国讲坛  ·  【2月22-23日】心智突围工作坊第九期(北 ... ·  13 小时前  
HSE集结号  ·  【PPT】员工安全行为养成精品培训课程 ·  昨天  
HSE集结号  ·  【PPT】员工安全行为养成精品培训课程 ·  昨天  
MINISO名创优品  ·  【上新通知】迪士尼米奇“趣享生活”系列上市 ·  2 天前  
玩物志  ·  《哪吒 2》影史最佳,奇迹还是必然?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多知网

网易有道小P产品负责人王晓航:“小P不是终点”

多知网  · 公众号  ·  · 2024-08-20 19:12

正文

“是时候让小P进入更大的使用场景。”


源|多知

整理|冯玮

摄|王上



今年 5 月,网易有道 CEO 周枫在 子曰 教育大模型媒体交流会上宣布,经过长时间在软硬件端的 AI 场景测试后,新一代 AI 全科学习助手 有道小 P” 正式以独立 APP 的新身份,上线各大应用商店。


周枫 在当时 对多知强调,有道想让小 P 从此成为无所不在的 AI 全科学习助手。


上周四,有道小 P 产品负责人王晓航在多知第 46 OpenTalk 线下沙龙活动上梳理了小 P 诞生至今 走过的关键节点,以及小 P 成长过程中团队所经历的取舍,王晓航分享道:


有道小 P 不是横空出世的产品,也不是有道公司憋出来的 ' 大招 ' ,它作为 AI 学习助手,从今年以来就开始在公司内部各个平台落地、服务用户,经过了一定市场验证也积累了一定规模的用户沉淀。


在我们未来的规划里 App 不是终点,未来的小 P 会变得更强,会进入 更多的需求场景 里服务用户


P 会不断进行能力的迭代,它会变成一个无处不在的智能学习助手。


大模型一日千里,未来正在被颠覆。


……


以下为王晓航分享全文,多知编辑整理。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很开心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在这里进行交流。


在刚开始知道 要来 做这个分享的时候,多知的记者朋友和我说现场也会有我们的友商,当时我觉得挺惊喜的,作为从业人员,我们非常期待、也很希望有这样的机会能和大家一起沟通交流,聊聊行业、聊聊产品。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 AIGC 时代,用户到底需要一款什么样的学习产品。



01

“是时候让小P进入更大的使用场景”


提起小 P 这个名字,可能业内的 朋友会比较 耳熟,但之前大家见到的都不是独立 APP 这样的形态,更多是搭载在有道多个产品形态上的一个功能。



今年 3 月份,我们在有道词典上线了小 P ,主要是提供语言学习和 AI 答疑的服务;在 我们 最新推出的 有道 词典笔 X7 ,我们也搭载了小 P 作为核心功能提供给用户。


6 月份,小 P 的独立 APP 正式上线,并在 7 月初参加了上海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正式对外亮相。


所以有道小 P 不是横空出世的产品,也不是有道公司憋出来的 大招 ,它作为 AI 学习助手,今年以来 陆续落地在了我们的一系列 软硬件 ,比如 有道词典笔、有道词典,在这个过程中 经过了一定 市场验证 也积累了一定规模的用户沉淀 同时经历了很多轮的技术方案和大模型升级。


所以我们考虑,是时候让小 P 进入更大的使用场景,去面对更庞大的用户群和更高频次调用的考验。



我们希望小 P 的服务能够做到更专业,更地道;使用起来更有个性化,更智能;成为一款功能更强大的学习助手。


在启动小 P 这个项目之前,我们内部做了大量的用户摸底,针对中国家庭中普遍存在的各种学习、辅导作业的场景,进行调研。


我相信 在座各位有很多也是家长,你们在家 给孩子辅导作业时 估计 也经常 鸡飞狗跳 的状态。我们总结了几个 孩子和家长日常普遍都会遇到的问题和痛点:


痛点一,孩子遇到有些题目不会做,然后家长辅导困难,或者没有时间辅导。


痛点二,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孩子最大的问题不是不会学习,是不知道为什么学不会、如何才能学会。而家长呢,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学育人训练,对辅导孩子没有科学的方法。


痛点三,孩子遇到不会的题目,答疑解惑,需要帮助,需要求助于老师、家长、同学,但不是时时刻刻都能寻求到帮助。


痛点四,对知识点掌握不够,没有老师辅导的情况下,后续再重新了解并熟练掌握的机会不多。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痛点后我们发现:学生除了在校园里与老师面对面进行学习,课后自习自学的需求真实存在且大量存在,对知识点没有熟练掌握,以及掌握不够、没听懂是学生群体普遍的痛点。


一个时时刻刻,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咨询和辅导的学习助手,能够不厌其烦始终耐心细致的与他进行沟通交流,真实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认为有道小 P 应该具备的能力,也是 AI 行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02

小P的AI内核


我重点想和大家聊一下 全科答疑 ,这是有道小 P 最核心的 功能


有道多年以来专注于教育赛道,我们内部沉淀下来的各个学科、各个学段,庞大,丰富的知识库,我们对它进行了整合,优化,加上教育大模型的能力,我们对 全科 答疑 功能 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设计。



它做到了两点:


一是 全科,小 P 具备 对小初高各门学科,各个学段全面覆盖 的能力


二是 答疑,我们 对各类题型的解析、解答流程进行了专门处理, P 根据用户当前 学段 以及掌握的知识水平 来针对性地 来进行 辅导


如前面我提到的一个点,学生用户最大的问题不是不会学习,是不知道为什么学不会,如何才能学会,我们做的是引导他主动发现问题、定位问题、解决问题。


P 的每一次解答流程,都是先提出相关的知识点,这道题包含的考点,运用到哪些公式,让用户先有思路进行思考,再进行一步步的引导和解答。



先出解析再给答案,是 P 最主要的特点。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可以 让学生 去理解 这道题该怎么 去思考,而不是只求一个答案 包括 通过这种形式, 家长们在辅导过程中也 能快速 理解 解题流程,知道怎么一步步 地拆解问题并 传授给孩子


我们将大模型的多轮问答 能力 答疑 流程相结合,通过问答 对话形式,让用户去提问 、去追问,小 P 可以 他们 不理解的地方 反复 解答,如果用户不知道怎么问,小 P 可以 有一些发散性的提示 猜你想问 ”,去引 导用户提问, 直到让用户 把这道题真正学透。



我们追求的目的 是让孩子学会一道题,最终学会一类题,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为了实现 这些 ,我们 投入了很多精力 在背后的 知识库和教学方法 打磨 上。


比如 学段的差异 ,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对知识 的掌握 和运用程度、以及 学习的方法都不一样,所以我们 针对 不同学段的 答疑 方式,解题策略 模型 设计上 都专门做了 适配,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回答,满足 不同学生用户 学习答疑的 诉求,那 比如有些孩子对题目的知识点掌握程度不高,我们会提供更详细的 答疑 流程,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我们提供简洁,高效的解题方法。


P 的回答,因人而异, 更具个 性化。


下面, 我也给大家介绍下有道小 P 的其他功能。


AI 查词,是小 P 在有道词典 落地的 主要功能 形式


我们都知道词典用户的核心刚需,一个查词,一个翻译 。那 AI 查词的场景中,我们做了区别于传统查词的改造 ,让用户在 体验上更加简洁高效



我们 把基于单个查词的数据进行了归类梳理,让用户 查完一个单词之后,对延伸的学习需 —比如说词性、同义词、反义词等等,通过小 P 多轮、不断发散的交互,让用户从 被动检索 变为 主动探索 ,从而获得更好的体验和效果。


另一个功能: AI 翻译。


我们认为大模型天然就适合做语 类的工作 ,尤其是在教育 垂类 大模型能力不断提升的 技术大背景中 ,翻译这个场景 下的 语法纠错、句子润色、 AI 扩写 等功能,大模型的 表现都 相当 优秀。



文档翻译 学术论文翻译 图片翻译 这些细分 的翻译 场景,我们的 模型都在不断优化 提升用户的体验 在有道词典上 是用户使用 率很高 的功能 这既说明 翻译面临 广大的用户需求,同时也证明用户对我们大模型能力的认可。


所以,在小 P 的独立 APP 上我们也把这两个核心功能也加了进来,丰富 学习 助手 功能属性,更好地适配用户的需求。



03

APP不是终点


在产品 设计 初期 ,我们内部 进行了很多的思考 就和 这次 的主题一样, 我们 到底 要做什么样的 AIGC 产品 ”。


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刚开始 其实 我们的产品形态不是这样的,想做的方向也不是现在这样的,内部进行了大量的讨论,是做一个多种智能体的聚合产品,类似市场上大家常见的那种;还是做带有社交属性的学伴产品,我们甚至做了一个基于 Live 2D 的人物角色,想通过二次元的形式 破圈推广


在项目启动的初期,这种论证,尝试,给产品团队,研发团队,视觉设计团队带来了很多挑战。方案变了又变改了又改,最终 我们内部还是觉得需要 聚焦 。在进行了很多深度又漫长的用户调研以后,我们选择了 全科答疑 ,我们 想要 做一 AIGC 产品 来解决我们熟悉的、一直陪伴的 K12 用户和家长 群体 的痛点。


我们 开始 从用户使用习惯 使用场景来寻找机会,有道自身 产品 矩阵 丰富, 覆盖了 k12- 大学生 - 成人,几乎是全年龄的学习者 群体 ,所以积淀了很多对于 不同 学段 用户需求 的认知和思考


在子曰 教育大模型不断升级优化 的基础上 ,我们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做一个 AI 老师,或者叫 AI 学习助手 —— 解决传统学习场景下的人力密集型问题、解决家长辅导孩子的问题、解决孩子课后自习自学,完成作业和答疑解惑的问题,这里涉及到三点思考和判断:


第一是全科答疑 这个功能其实 你背后的 教研内容资源 、教学方式的理解 要求 非常 高,这也是通用大模型和 教育 垂直大模型 很大的 区别 有道深耕教育领域多年,我们的能力和过往对用户、对教育认知的沉淀,决定了我们天然适合 做教育垂直行业的 AIGC 产品。


第二是 市场验证和用户认可。 从小 P 开始落 学习 机到 上线 词典 内部再到落地词典笔新品 ,我们 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数据变化。


首先 P 相关 AI 功能的使用人数涨幅明显,使用规模不断扩大,这说明用户对于更智能、更专业、更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是认可的。


其次 ,小 P 的推出带动 了我们会员收入的增长,反映出用户愿意为更高质量的服务体验买单,同时也印证了小P所代表的大模型知识问答能力,确实有非常大的场景拓展可能性和巨大增长潜力。


同时,在我们的硬件产品中,我们也看见了小 P 落地多端的巨大可能性。 我们新品 有道词典笔 x7 上市的第一个月, 用户使用小 P 全科答疑功 的次数 200 ,成为仅次于 查词 翻译的第二大最常用功能。



第三是 需求依然存在且机会较大。 们在用户的实际场景中,看到了两个强劲的需求:英语口语和家庭辅导。在 英语口语场景 中, 我们去年推出了 Hi Echo 即全球首个虚拟人口语教练;而面对家庭辅导的难题,在经过内部多轮实验论证和落地的数据反馈,我们觉得小 P 这样的形式 目前不错的 解决方案。


我们也想借这个 场合 ,和大家聊聊未来,聊聊教育行业的前景。


目前,小 P 已经在有道词典笔 AI 学习机 等硬件产品落地,在我们的规划中, APP 不是终点,未来小 P 会变得更强、进入更多需求场景。 P 的能力还在持续延伸,不断进行能力嫁接和迭代, 成为 无处不在、随时响应的 AI 学习助手。


当前的小 P ,只是开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