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书有范
汇集有价值的读书感想、读书格言、书评书语,和范叔一起,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读书有范

发现一个奇怪现象:身边过得好的夫妻,往往有个共性,两口子都没什么社交,女人不爱逛街,没有太多闺蜜;男人很顾家,没有酒肉朋友...

读书有范  · 公众号  ·  · 2025-03-21 06: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图片

文 | 枳为橙
来源 | 读书369(ID:dushu369com)


点击上方收听主播冰凌朗读音频

结尾曲:BoBo - 雨后的咖啡


北大教授吴飞曾谈到这样一个观点:

“过日子就是管理家庭,并在管理家庭的过程中安顿好自己的生活。

只有自己所在的家庭整体过得好了,人才能谈得上安顿了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过上好日子了。”

年龄越大,对这句话的体会越深,也越来越佩服那些特别会经营家庭的人。

仔细观察身边过得好的夫妻,就会发现一个现象:

他们都有一个共性,两口子通常都不太喜欢社交,圈子很小,习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打理家庭上。

女人不爱逛街,对物质的欲望也不高,没有太多闺蜜,很少与人攀比;男人非常顾家,没有多少酒肉朋友,一心只想踏踏实实过日子。

不管遇到什么事,夫妻俩都是齐心协力解决,即便没有大富大贵,幸福指数也会特别高。

究其根本,正是因为他们悟透了这3个家庭经营法则。

01

夫妻频率一致,婚姻才能长久


《花样年华》中有句台词:

“我从来没想到原来婚姻是这么复杂,还以为一个人做得好就行了,可是两个人在一起,单是自己做的好是不够的。”


的确如此。好的婚姻,靠的不是一个人的孤身支撑,而是两个人的携手共进。

婚姻的发展,就像那个经典的两人三足游戏,两个人需要并肩站立,步调也要保持一致,不慌不忙才能顺利走到终点。

偶然看到跳水女皇郭晶晶的一段采访:

主持人问她,你最欣赏启刚的是什么地方?

郭晶晶笑着回答:“他是很有原则的一个人,他的生活和成长背景跟我是不一样,但是他的一些处事做法,我觉得我很欣赏。”

而当霍启刚聊起对妻子的看法时,言语间和眼神里也尽是赞赏和爱意。

在他的描述里,郭晶晶是一个在生活上追求极致朴素的人,买东西不喜奢侈,不是特别爱逛街。

一日三餐也十分简单,最怕的就是去米其林餐厅,一盘黄瓜就能让她吃的很开心。

其实从他们夫妇的日常相处就可以看出,不管是从三观还是生活习惯,甚至人生观,郭晶晶和霍启刚都保持着极为相似的节奏。

除了必要的工作应酬之外,他们夫妻俩都不太喜欢把时间耗费在无用的社交上。

平日里,霍启刚都会回家吃饭,即便是有应酬,他也会中间抽出一个小时回家先看看孩子。

因为他担心回去的太晚,孩子已经睡了。

提起家庭观,霍启刚表示:“大家工作都很忙,但是不能以忙为借口,就忽视了家庭,一定要多投资时间给家庭。

你不能说,我没时间陪你就买个礼物带回家,这种价值观是不对的。”

工作之余,霍启刚会带着儿子去参加马拉松,郭晶晶也会带着孩子们出去旅游,夫妻俩都在家时,就会陪着孩子玩卡牌,教孩子做饭,举办家庭活动。

在众人眼里,他们是“豪门夫妇”,可除了满足日常基本需求,他们都很少去逛街买奢侈品。

闲暇时,他们会一起去菜市场和平价超市,有时还会在地摊上买几十块的衣服。

霍启刚和郭晶晶一致认为,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东西实用就行,过日子嘛,简单幸福就是最好。

走进婚姻多年,他们之间连争吵都很少发生,只要跟对方待在一起就会感到开心。

开启婚姻后,他们也没有放弃自我成长,一边经营家庭,一边深耕事业,相依相伴收获了更精彩的人生。

席慕容说得很对:

“真正的婚姻,一定是志同道合的两个人。价值观相同、生活态度一致、人生追求相似,并且拥有共同的信仰。”


和志同道合的伴侣结婚,人生路上如虎添翼,每一天都能过得生机勃勃。

和频率一致的爱人携手,生活处处都是欢喜,往后余生还有无数的惊喜。

始终记住:幸福的生活,离不开“夫妻同心”的共进退,更少不了“顾家爱家”的用心经营。


02

圈子干净简单,家庭自然安宁


王小波说:

“人在年轻时,觉得到处都是人,别人的事就是你的事。

到了中年以后,才发现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了。”

有多少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曾发出过同样的共鸣。

在三十来岁的年纪里,很多人的生活似乎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的酒局填满,一旦结束工作就忙着和朋友聚会聊天。

那些年里,挂在嘴边的话,通常都是“这个聚会不能缺席”“那个饭局必须得去”。

也有不少人总觉得:朋友的事,比家里的事还要重要,不然容易得罪别人;

外人的开心与否,比家人的心情更加需要重视,所以常常对着外人和和气气,对着至亲之人却有发不完的脾气。

在他们眼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家人,似乎不用花时间和精力去陪伴,而那些酒桌上称兄道弟的朋友,才是人生的重中之重。

可当人到中年,健康大不如前,躺在病床上,就会猛然发觉:真正关心自己的人寥寥无几,费尽心思打理的社交圈大多都是没有意义的。

只有家人,只有伴侣,无论青丝还是白发,都一直陪在自己身边。

所以,与其耗费时间和精力用在人情世故、维系外界关系上,不如多用点心好好陪伴家人,家庭稳定,生活才能充满光亮。

老戏骨陈道明就早早懂得了这个道理,他和妻子杜宪相守几十年,日子过得平静又幸福。

身处名利场中,当大多数人都在忙于交际、拓宽人脉时,陈道明却更想把时间用在陪伴家人上。

他不喜烟酒牌,自然也没那么多酒肉朋友,也很少参加饭局,几乎不去酒吧、歌舞团之类的场所。

拍戏之余,他喜欢待在家里,要么独处练字作画下棋,要么和妻子一起做手工,妻子绣花草,他在一旁缝皮包。

提起那个画面,窗外落叶无声,满是岁月静好。

聊起自己的婚姻,陈道明坦言称:“我是风筝,我太太是那个牵线的人,我飞得再高,还是在她手里。”

一个人真正的成功,也正如陈道明所说:家里的灯亮了,心里才会安定。

人生下半场,最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大概正是:拥有干净的圈子,和中意的人一起,在三餐四季中,感受无限美好。

圈子干净了,人自然会有更多精力去经营家庭、陪伴家人。

家庭安宁了,往后每一天才会充满希望,前行每一步都会收获更多的能量。


03

拒绝盲目攀比,过上低耗生活


《人性的弱点》中写着这样一句话:

“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源于我们盲目和别人攀比。”


见过一些人,看到别人住进大房子,开着豪车,穿着大牌,再望着眼前生活的各个角落,处处都是不满意。

看着别人家孩子多才多艺,再对比自己家孩子的平凡,眼里心里只剩下嫉妒和嫌弃。

你有没有计算过,人生中有多少宝贵的时刻,都是站在幸福里寻找幸福。

当你把幸福的标准制定在他人的生活之上时,永远都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开心和快乐。

毕竟,攀比之心一起,欲望就会不断放大,人心永远得不到满足。

而那些日常生活中,朋友不多、圈子不大、对逛街不感兴趣、也从不沉迷享乐的人,日子过得都很幸福。

因为减少了虚情假意的人情往来,也会随之减去人与人之间的攀比,少了虚荣之心,戒掉了面子功夫,自然能感受到最本真的快乐。

邻居住的老陈夫妇,就是这样的生活模式。

他们两个人都比较喜静,不太喜欢繁杂的社交,日常生活的吃穿用度都不愿追求奢华,家里摆放的物品看不到什么名牌,只有各类书籍和画作。

退休之后,夫妇俩经常一起在家种菜,有时候也会一起读书,交流心得体会。

有次出门,正好在楼下碰到他们晨练结束,有说有笑,脸上洋溢的都是开心幸福。

闲聊时听老太太回忆起,她和老伴风风雨雨走过大半辈子,一起经历过艰难的岁月,也看过太多无常之事的发生。

大半生过去,总结出的幸福秘诀其实很简单:享受当下,知足常乐。

她常听邻里们感慨,羡慕这家孩子有出息,羡慕那家家底丰厚,羡慕这个退休金多,羡慕那个穿着华丽。

她却觉得,爱人在侧,身体安好,日子简单,生活多么美好,何必羡慕旁人。

很喜欢一句老话:幸福是养自己的心,不是养别人的眼。

当你把幸福的门槛降低了,把攀比之心收起来了,把无尽的欲望戒掉了,灵魂才能得以平静下来。

始终记住,人生中的“有房有车有钱有名”都是给别人看的,只有“无忧无虑无病无灾”才是自己真切感受到的。

从现在开始,把生活调成“低耗能模式”,活得简单一些,日子终会变得自在且幸福。

04

很认同作家雪小禅的一句话:

“人到了一定年纪,是往回收的,收到最后,三两知己、一杯浅茶,把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你如何过好当下,就会以何种状态过完余生。

学会回收精力,屏蔽无关紧要的信息,放下无效社交,专注眼前节奏,用心经营家庭,多多陪伴家人,生活终会越过越顺。

点亮文末 “赞”+“爱心” ,和朋友们共勉。

-END-


作者简介: 枳为橙 ,本文首发 读书369(ID: dushu369com),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君与你一起,听名著、读美文,用读书点亮你的人生! 转载请联系读书369。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