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元宇宙
中国新媒体大数据权威平台,国内最重要的舆情报告和软件供应商之一,国内制定各类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排行榜的权威机构。www.gsdata.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广西百色一中学教师被举报性侵学生、丽江机场“ ... ·  昨天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闪送”骑手被索赔一万五 事件背后的舆论关注分析 ·  昨天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  各地盲目“对标”杭州,要警惕发展误入歧途 ·  昨天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四川筠连山体滑坡已致1人遇难28人失联丨一览 ... ·  2 天前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  DeepSeek如何驱逐了传媒业?对于“系统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元宇宙

“微信隐私”被疯狂Diss,隐私泄露防不胜防?我们今后该这样“隐身”!

清元宇宙  · 公众号  · 舆情  · 2018-01-03 18:30

正文


“我心里就想,马化腾肯定天天在看我们的微信,因为他都可以看的,随便看,这些问题非常大。”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1月1日公开指责的微信隐私安全问题,引发了9亿多微信用户对自己隐私深深担忧的大讨论,目前百度搜索“微信隐私”找到相关结果约5,610,000个。我们都是透明人?细思极恐~



1月2日,微信官方平台“微信派”迅速发布了相关声明:

最近,有人认为“我们天天在看你的微信”。派爷想说,用了这么久微信,竟然还有人不知道这个知识点!请拿好小本本,抄写并背诵全文:

1、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聊天内容只存储在用户的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

2、微信不会将用户的任何聊天内容用于大数据分析;

3、因微信不存储、不分析用户聊天内容的技术模式,传言中所说“我们天天在看你的微信”纯属误解。

请大家放心,尊重用户隐私一直是微信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我们没有权限、也没有理由去“看你的微信”。


六分钟后,新浪微博认证为“腾讯公关总监”的账号“腾讯张军”也发布了相关回应:



而早在2017年8月,腾讯副总裁丁珂表示过:微信不会读取、分析聊天记录,“虽然腾讯有能力做,但从来没有做过。”


老铁们,面对微信这波“硬”回复,你Real安心了吗?


微信的回复广大网友为何不买账?


小编我是向来信任微信的隐私安全的,毕竟也没有什么商业秘密好泄露 ,但翻了翻微博,我发现广大网友并不买账,总结了大家的一些困惑,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①在2017年12月6日的全球财富论坛上,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腾讯通过十亿张照片的大数据,已掌握几乎每个中国人的长相变化,能预测未来样貌。



如果腾讯没有对用户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如何预测每个中国人的长相变化?


②如果腾讯没拿用户的聊天记录进行“大数据分析”,那么朋友圈里推送的那些“精准”广告是如何实现的?


③如果聊天内容只存储在用户的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为什么个案中司法机关可以通过微信公司恢复数据作为呈堂证供的;


④如果腾讯没分析用户信息,为什么我们可以看朋友们都在看什么推送?


⑤相关专家表示,这种聊天数据不是存储在手机和电脑,而是存储在云端,关于这点不知道腾讯怎么解释?


针对网友的这些疑问,希望之后能得到回应。


隐私泄露问题层出不穷


说到微信隐私, 其实 现在很多软件、平台、网站等都存在泄露隐私的情况。《2017个人信息保护年度报告》指出,物联网、无人机、摄像头等成为个人隐私的重大威胁。


大家应该还记得前一段时间,一篇《一位92年女生致周鸿祎:别再盯着我们》的推文刷爆朋友圈,而这篇文章直接为我们揭露了“小水滴”摄像头在个人不知晓的情况下全程监控我们的一举一动,并上传到直播平台上;



无独有偶,在2017年11月优步被爆出大量泄漏用户隐私,其实你不知道的是早在去年10月份的时候优步就已经出现了乘客隐私被泄露的情况,但是优步不仅选择了隐瞒大家,竟然还给了黑客大量的封口费,尽管后期法律依法制裁了优步,但是隐私泄露已成事实。



还有美团外卖,大家都不陌生,那么你知道你的订单信息被泄露了吗?你在网络平台下的订单,你的微信好友或者其它社交软件上的好友全都知道得一清二楚,然而据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美团外卖用户表示并不知道自己的外卖订单信息可在朋友圈中被好友看到,其实这是你的个人行为偏好隐私被泄露了。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完善,使得智能生活概念兴起的同时,也使得隐私泄露等的违法案例屡见不鲜。


2017个人信息保护年度报告统计了近三年工信部公布的466款不良APP发现,超过八成以上的APP存在强制捆绑推广其他应用软件的问题,恶意“吸费”和违规收集用户信息也合计占比16%,还有不良APP甚至恶意操控用户手机的情况。


如何保护我们的隐私?


在移动通信时代,每个人似乎变得透明,各种应用如此精确地掌握你的行走轨迹、工作单位、消费习惯、地理定位、收货地址甚至是与朋友间的聊天话题……那么我们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能用行动保护个人隐私呢?


正如澎湃新闻所说,微信隐私,不能靠相信腾讯的“节操”,我们的隐私自然也不能光靠各平台的“节操”。小编以为一方面要靠立法来监督互联网公司的行为,一方面用户自己在日常使用各种互联网产品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细节保护。


呼吁法律完善 有效督促数据使用行为


2017年6月1日我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这一定程度上是对互联网信息数据规范使用:

①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进行保护

②个人信息被冒用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删除

③个人和组织有权对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进行举报

④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对其用户发布的信息的管理

⑤未成年人上网有哪些特殊保护


但是大数据繁华时代,每天数以亿计的用户信息在产生、调用、循环,更加需要从法律和道德等多个层面筑起“防火墙”,目前“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还是在推进当中,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快给用户们一个清朗安全的互联网环境。

注意APP隐私开关  保护隐私从细节开始


  • 几乎所有的手机App应用在下载安装时,都需要同意应用的《隐私条款》。下次安装APP的时候,请稍微耐心那么一分钟,仔细看完APP所有的隐私条款,如果有觉得被“侵犯”到,请果断的say  no。



  • 下载APP后请根据实际需要关闭APP的部分权限,一些手机APP要求取得与自身业务没有任何关联性的用户信息的授权,属于恶意取得授权。比如有些软件根本不需要获取你的定位,你可以在设置-隐私-位置获取程序里面关掉该APP的权限。


  • 如果你不想让任何软件获取你的位置信息,你可以在手机设置-定位服务中把定位关闭。



好了,以上就是“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保护个人隐私”的方法,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帮助!关于“隐私”这事儿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区来交流。


— [ THE END ] —

zeria

保持好奇心 捕捉新事物

是终生浪漫的开始

we chat :zengqiaoxl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