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
这部电影,目前公布阵容,可以说是
博纳电影工业
和
吴京
的强强联手,这是中国影坛主旋律大片,当下能拿出的最强阵容了。
记得2019年国庆档大战,博纳出品《中国机长》30亿票房,明显胜过吴京领衔《攀登者》11亿票房,然而,对这部影片的成功,影片官微总结:「全面的单片内容营销,全民热议,话题多样,口碑爆棚」,其中,就包括了【
如果吴京演中国机长
】等趣味亮点,破圈传播,频登热搜云云……
如此才真相大白:原来这个阅读量几天就达到2.6亿,关于“如果吴京演中国机长”的热搜
,竟然是《中国机长》主动营销的!
那么,《中国机长》又为何要营销这样一个话题?是否是对自己的真正主演,“机长刘长建”的饰演者张涵予老师不够尊重呢?
很简单,作为超级巨星的“星光”,极具个人特质的巨星号召力。每个时代确实只有有限的几个人有。而张涵予,也包括其他一些演技很好的实力派影帝,“难以成为聚焦点”的非巨星体质,就决定了影片的营销点,光在他们个人身上会相对有限。
反之,吴京从自编自导自演《战狼2》,创造56亿的爆炸性票房后,就具备了当今影坛第一的票房号召力。
所以,《流浪地球》从宣发、海报到正片,把他这个“特别出演”31分钟的男二号,一定要放在“一番排序”,才能在2019年春节档第一天,从沈腾/黄渤/周星驰/王宝强/成龙这样的华语影坛喜剧天团手里,生生抢下11.4%的排片量,这才是影片凭过硬质量一路逆袭的基础,否则,用该片制片人自己的话说,5%排片都不会有。
而编剧导演均有严重短板《攀登者》,更验证了吴京票房能力的最低底线:
在同档期《祖国》《机长》两大30亿级体量大片的联合绞杀下,单日排片量只有15%的劣势中,硬生生把一部冷门题材的登山片,扛到了11亿票房。——世界电影史上,登山片的最高票房,不过也就全球票房2亿美金,折合约14亿人民币。吴京差一点就能破这个记录。
所以,哪怕是业内群星献礼大片《我和我的祖国》,吴京实际出场仅仅出场3分钟,影片宣发时,吴京却在所有领衔主演中排名高居第三。仅次于葛优和黄渤这两个单元主演兼业内大咖。
所以,吴京担任男二号,出场戏份十几分钟《金刚川》,在各大院线宣发时,同样是将吴京的单人海报摆在最显眼位置,各种平台的宣发待遇,都等同甚至超过了该片真正“大男主”张译。
而从《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金刚川》一直到最新的《长津湖》,吴京之所以成了“主旋律大片主演专业户”,甚至于迟迟不能开拍自己的《战狼3》,
说白了,就是
他的票房号召力,已经被有关部门和电影业内信任到了极致
:一部影片有吴京压阵,哪怕最恶劣状况,都是稳稳的10亿票房保底。因此,
越是干系重大不容闪失的项目,才越要指定吴京来主演。
而比之吴京《战狼》、郭帆《流浪地球》、饺子《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些优秀电影人的个人“单打独斗”,转存中...
博纳公司作为当今华语影坛的业内巨头,逐步探索出一条和相关部门密切合作,
“流水线化产出”主旋律大片
之路。
缉毒警察之《湄公河行动》,海军之《红海行动》,消防之《烈火英雄》,民航之《中国机长》,交通运输之《紧急救援》,都是得到相关系统的倾力支持,提供全面的器械和业务保障,
这样的影片,只要影片本身足够专业,整体品控都有保障,套路已经完全纯熟,
而且,随着连续不断的成功,总结和积累经验,如今的博纳大片,从制作到宣发,已经是日益精进,足以媲美好莱坞一流商业片,源源不断地刷出单部十几亿、几十亿票房。
《湄公河行动》(12亿)
《红海行动》(36亿)
《烈火英雄》(17亿)
《中国机长》(30亿)……
3年时间,接连4部主旋律大片,收获近100亿票房。夸张一点说,
如今的博纳主旋律大片,已经有了“中国漫威”的雏形
:
可以流水线复制的成功,
这就是真正的
电影工业化!
徐克(《智取威虎山》)、林超贤(《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这两位北上香港导演的佼佼者,将他们从业几十年,上百部影片打磨出来的成熟的商业片运作模式,融入到内地主旋律电影中,过往已有了数次票房大获成功的合作经验。
比起某些自命不凡、以“教化观众”自居的内地文青导演,这些手艺纯熟的打工匠人,反而更不会乱塞“私货”,能按质按量地完成交付的工作,技术特效方面完全可以放心。
而
陈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