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终于降息了,但这次降息显然降得很委屈、很不情愿。回顾2008年金融危机这一路走来,美联储这路走得挺囧的。
2008
年那场金融危机捅破了泡沫、唤醒了世人、带来了灾难。危机源于美国,美国也自然需要第一时间自救。
自古乱世出英雄,自2006年从格林斯潘手中接过一手烂牌后,伯南克就注定将是一位不寻常的美联储主席。
面对2008年那场金融浩劫,伯南克于同年11月25日宣布,美联储将开始购买机构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并且配以零利率支持。自此开始,被传颂至今的美联储QE正式拉开帷幕。
伯南克于2002年进入美联储,在众人碑中,伯南克属于一个内向较为低调的人。但在一件事上,伯南克于格林斯潘分歧明显。伯南克认为,当发生危机时可以通过印钞拉抬通胀解决问题,而格林斯潘则反对这种做法。这也成为了格林斯潘退位后批评伯南克QE政策的导火索。
对于伯南克提出的QE政策,白宫很喜欢、华尔街很喜欢、有钱人很喜欢、全世界都很喜欢。因为QE能在账面上稳住经济数据、能给华尔街提供宽松的环境、能为有钱人创造政策套利空间、能让全世界各国都继续沐浴在泡沫中……
伯南克自己也是沉浸众星捧月的欢呼声中。2009年的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以下简称“央行年会”)中,伯南克四处推销自己的QE政策。当时,欧央行行长特里谢正忙于处理希腊债务问题,无暇顾及没把伯南克当回事;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也对伯南克的政策表示怀疑。当时唯一及时跟进伯南克QE政策的就是中国的4万亿。
如果回顾那时候的市场情绪,几乎所有人都认为2009年是金融危机最困难的一年,只要度过了2009年一切都会变好。可是,现实狠狠的扇了众人几巴掌。时至今日,全世界依旧没有走出当年那场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
到了2010年,第一轮QE政策开始发酵,量化宽松政策真的美化了经济数据。这也使得伯南克在当年的央行年会中意气风发,在言语中还暗示了接下去的第二轮QE。在实实在在的数字面前,先前保持中立的央行行长们也开始心有所动。反对派们,如欧央行行长特里谢只能无奈的把话题集中于欧债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特里谢于第二年无奈的交棒给支持QE的德拉基。
2011
年,情况突变。原本被寄以厚望的QE政策开始面临边际效益递减效应。央行投放货币所能带动的经济增长正在降速。这不禁令全球央行行长们傻了眼,就连伯南克自己都懵了。
在美国国内,格林斯潘借机对其大加指责称,美联储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对于美国经济冲击有限,除了在抑制美元汇率和激励出口方面亦略有收效。
格林斯潘表示,过去两年来规模高达2万亿美元量化宽松对于放松信贷环境和促进经济方面几乎无所作为。
并且,格林斯潘在2011年6月30日第二轮QE开启后就在电视节目上讽刺说道,“如果有QE3,我会大感差异。因为此举将持续伤害美元。”
面对自己前任的批评以及外界的质疑,伯南克自然也是倍感压力。不过,好在QE这项政策是白宫喜欢的、华尔街喜欢的、有钱人喜欢的,伯南克并未就此面临“下岗”危机。
2012
年,伯南克在央行年会中透露将会启动相比之前两轮QE规模更为巨大的第三轮QE。当年,支持QE的德拉基成为了伯南克盟友。反对派中,很多人可能都明白这QE其实救不了经济,只能把问题往后拖罢了,但大家似乎都更渴望美化后的经济数据所带来的荣耀。那届央行年会中,只有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这个“不识时务者”的还在坚持,应提防发达经济体超宽松货币政策对其他经济体造成“间接损害”。因此,2013年,白川方明因为与安倍经济学理念而黯然离去。接替他的是之后实施超激进QE政策(QQE)的黑田东彦。(这哥们是近30年来唯一一个获得连任的央行行长)
实际上,到了2013年,QE政策已经失控了。正当全世界央行行长都在讨论QE规模多大才是合适的时候,伯南克已经打起了退堂鼓,他自己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自己挖的坑,含着泪也得往里跳。2013年年末,在宣布结束QE后,伯南克默默的把工作交接给耶伦。
这一点从2015年12月伯南克在接受财经媒体MarketWatch采访时所说的话中可以证明。2015年12月,当伯南克的继任者耶伦宣布美联储开始加息后,伯南克表示,他从来没想过零利率会维持这么久。伯南克称,“对于2008年就开始实行的零利率政策,加息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不过这一政策的时长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而这一幕让全世界支持QE的央行行长们看傻了,“我们还没开始干,你却退了。”那一年,正当美国结束QE时,欧洲开始了QE,日本开始了QQE,几乎全世界都开始了自己的QE。
不管怎么样,在第二轮QE后,伯南克就已经身不由己。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很大程度上被某种神秘力量裹挟。
耶伦的性格相比伯南克更为直爽,所以她在任期内非常强调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甚至还为此与特朗普互怼。
2014
年,耶伦开始为伯南克擦屁股。耶伦当时接手时的情况有多危险,看一组数据就能明白。在2014年正式结束QE的时,美联储自身财务杠杆已达78:1,雷曼兄弟破产时,美联储的杠杆约为30:1。资产负债表规模已经创历史记录,达4.5万亿
美元
,其中仅海外债务就高达10万亿美元。美国负债率更是高达102%。此外,美国国内企业债务规模也创下了7万亿美元的历史记录(2007年才3.5万亿美元)。
很明显,耶伦接手的是另一颗泡沫炸弹,耶伦自己也很烦恼。这一点从耶伦不断拖延加息时间点这一件事上就能看出。2015年9月,美国失业率正式达到5%的既定目标(伯南克设定的结束零利率指标)。
可是,耶伦并没有立即加息,而是拖了一轮,在12月份的美联储利率会议上宣布加息。
而且,耶伦在此后的加息时间点上不断放市场鸽子。她以通胀、职位空缺率等指标作为理由放缓加息进程。直到耶伦自己下台,她依旧没有完成加息到既定目标。(注:2017年据路透社报道,旧金山联储主席威廉姆斯说正常水平的利率可能在2.5%左右)
也许,耶伦自己也清楚加息会拖累美国经济增长,但如果不收紧货币政策,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又不可能完成缩表任务,这将压缩美联储的宏观调控空间。无奈之下,只能拖时间。
当特朗普上台后,也意味着耶伦这位寿命短暂的美联储主席到了走人的时候。特朗普上台后一直批评美联储的紧缩货币政策。对此,耶伦毫不客气的在央行年会上回怼称,“有些人可能是好了疮疤忘了痛,大概已经记不得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多么巨大,以及当初我们为什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任何监管政策的调整都应当保持谨慎,并维持《多德弗兰克法案》下建立的监管框架不变。”耶伦的吐槽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更像是为她自己和伯南克鸣不平。
可特朗普是个强硬的总统,既然不服从那就滚蛋。所以,2017年12月,鲍威尔成为了下一任美联储主席。
但鲍威尔并不如特朗普所预料的那么听话任由特朗普摆布。他继任后延续了美联储缩表、紧货币的调控路线。正因为这样,如今特朗普才不断施压、攻击鲍威尔。而鲍威尔本人似乎也缺乏定力,今年6月份刚暗示美联储将重新降息后,突然又改口。而7月份降息后又多嘴说了句,“本次降息不是新一轮宽松周期的开始。”鲍威尔的左右摇摆不定也是历任美联储主席不得不面对神秘力量影响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