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图片查看更多】
看病不容易,可如果你懂点就医看病基本常识,就可以让本来就不多的就诊时间更有效率。
我们综合了国内十多家知名三甲大医院的医院管理者、临床医生和门诊主任的建议,总结了看病小窍门!
首先是选医院,
建议病情尚不明确的患者首选权威综合性医院,
而不是专科医院,前者覆盖的疾病范围更广,如果有需要,它们会将患者转诊至专科医院。
所谓名医,当然就是指有名的医生,但有名并不等于有真本领,看病也不同于追星。有些名医靠自我宣传,凭着社会上的主观评价,名气越滚越大;有些名医善于和媒体、领导和各界人士打交道,最容易得到同行之外的好评;还有的医生读了好几个学位,主要精力放在申请科研课题,发表论文上。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实力型的临床医生——也就是说会看病的医生。
要了解一个医生的实际临床能力,最可靠的方法是听同行的评价。
有需要的话,不妨先到一个分科较少的小医院就诊,和医生进行坦诚的交流。比如一个亲戚要做白内障手术,我会去向眼科医生咨询,如果有两个医生告诉我,张大夫做这类手术很在行,那基本上不会有错。
选择医生看病的时候,不要盲目迷信“老专家”。
医生的黄金年龄是40~60岁。
找医生看病最好优先选择找这个年龄段的,他们的经验、体力都在巅峰时期。而且
每位医生的专长都不一样,多查查,选择专业性强、治疗经验丰富、口碑好的医生。
看医生跟谈恋爱是一样的,合适就处下去,不合适就换一个。
如果是慢性病患者,要是觉得跟这专家聊得来,治疗效果也不错,那就跟这个专家定下来,不要随便更换医生,要专一,别“花心”。久而久之,医生对你的病情也熟悉,而且医生对老患者有了解,每次看病不用重复叙述太多。
如果跟医生脾气不对头,沟通不愉快,或者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也不理想,这时就要换一个医生。
如眼睛不舒服就去找眼科,牙齿出血就去找口腔科,拉肚子就找消化科医生给瞧瞧。第一次上医院,如果不明确该上哪个科室挂号就诊,可
到门诊咨询台询问
。
第一次就诊,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的看病步骤是一样的
,如:详细问诊、查体,做相关的检查、化验等。所以不妨将普通门诊当成“导医台”,等各种检查结果出来后,根据需要再选择专家。
门诊挂号的高峰一般在7~9时
,看病高峰在9时左右,可很多患者习惯一大早看病。如果不是急症,可上午迟点或下午去,有些专家上午要查房或手术,下午反而有时间,这样避开高峰期,看病快,取药也快。
另外,
每周一、周二患者就诊比较集中
,如果想轻松一点看上病,可考虑周四、周五来。还有不少专家周一至周五没有时间出诊,反而会选择在周六坐诊。
如果看病时发现自己是最后一名患者,千万别懊恼,一般想得到更详细的咨询,除了前五名患者,最后一名患者,医生一般会解释得更有耐心。
患者要把自己以前的病历本和资料保管好——不带这些资料太亏了!
病历本记载着患者的病史和重要的检查、诊断和治疗结果,如果缺少资料,患者又说不清病情,不但浪费就诊时间,还要做重复的检查,所以患者一定要重视自己的病历,
不要看一次病买一个新病历
,每次看病的时候都要记得带上。
▷“某医院、某医生给我耽误治疗了!”
这话可能给医生留下不太好的第一印象:今天您抱怨了昨天的医生,那么明天您是不是就有可能与眼前的医生发生冲突呀?此时,医生除了看病,可能会多一份顾虑。
▷
“我查过这种病,网上这么说……”
互联网时代,网上的评论人参差不齐,治疗信息更是鱼龙混杂,不乏有利益集团在招摇行骗。既然您已经来到专业医生面前,就坦然相信医生吧!
▷
“大夫,就耽误你一分钟,帮我看看检查结果!”
一种症状背后是少则数十种、多则上百种的疾病。一分钟给您确诊?万一漏诊了呢?伤害的只有您!
▷
“别人跟我一样的病,人家却治愈了。”
如果每个人的情况都一样,医生的工作就不会这么复杂啦!同种病会出现不同症状,同一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每个人的情况也都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