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学术
「丁香学术」是丁香园旗下科研类公众号,致力于传播有价值的学术报道,解读有深度的学术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眼号外  ·  2025,美妆“首店潮”加速! ·  昨天  
盐财经  ·  雅诗兰黛,巨亏 ·  2 天前  
盐财经  ·  雅诗兰黛,巨亏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学术

国自然主角分子,选上调的还是下调的?

丁香学术  · 公众号  ·  · 2024-12-07 16:58

正文

国自然课题中,主角分子选择「好分子」还是「坏分子」?

当然这里的「好和坏」,带有主观成分。



一般来讲,「好分子」是指「疾病发生时,表达水平下降,下调表达,好分子的表达被抑制」;「坏分子」是指「疾病发生时,表达水平上调,上调表达,坏分子的表达被促进」。

(一)「坏分子」研究被重视是一种逻辑自洽的结果

首先来给大家讲一下,为何「上调表达的坏分子」更合理,更受学术界的欢迎?这个和国自然申报的目的有关。 国自然课题聚焦于「通过在器官、组织、细胞、分子水平阐述疾病发生的转归机制」,更希望该课题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靶标、靶点的寻找」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就拿「肿瘤 tumor」来讲,「促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突变」都会导致肿瘤的发生,但是,一般会认为,认为体细胞之所以会发生癌变,是由于有遗传的「促癌基因」在起支配作用的缘故。专家们发现,在所有的正常的体细胞中,都潜伏着「促癌基因」。但在正常情况下,这些「促癌基因」始终处于休眠状态。如果「促癌基因激活」,那么,正常的体细胞就会变成癌细胞,而并不认为「抑癌基因突变」是主流原因。

破坏比创造更容易实现


那么说到靶点(target),从治疗的角度来看,正确的逻辑往往就是「摧毁坏分子」,即「destroy」「inhibit」「attenuate」,从技术层次来讲,主要就是「knockdown(KD)」「knockout(KO)」,那么技术具体有哪些呢?大概包括:

  • 靶点是蛋白:小分子抑制剂、单克隆抗体(PD-1、PDL1)、螯合剂等;
  • 靶点是基因、长链非编码 RNA:CRISPR、miRNA、shRNA、siRNA 等;
  • 靶点是 miRNA:mimics、inhibitors 或者 antagonist、agonist。


所以无论是生活经验还是逻辑合理性来讲,大家会发现「摧毁一个东西,要比重塑它的代价更低、效率更高」。 放眼望去,大多数疾病治疗药物或者手段,都和「如何使得坏分子失去功能」有关,而反过来「如何使得好分子数量增加」的研究就很少,因为「过表达 overexpression」一个分子的难度实在太高了。可见可实施的靶向抑制的技术很多,很成熟,更加可能被应用于临床。这就是为何专家教授更喜欢「坏分子」来作为研究靶点,因为确实临床应用价值比「好分子」更大一些。

(二)哪些情况下可关注「好分子」?

所以很少情况下,会重视研究「好分子」,也就是「表达上调的分子」,但是以下这些情况就可以考虑重点研究「好分子」。当你的课题是以某种干预手段,如何改善疾病的研究:

  • 具有改善作用的外泌体或者膜结构;
  • 生物纳米材料;
  • 其他治疗疾病的手段;

因为这些课题本身就聚焦于「某种干预手段」治疗疾病,所以需要阐明该手段通过「A→B→C」信号改善 X 疾病。这时候「分子 A」就可以是「好分子」,既「疾病发生时表达下调、而干预时有表达上调的分子」。


更直接一些,外泌体或者生物纳米材料,可以直接搭载「好分子」,靶向递送到病灶处,产生改善疾病的功能作用和效果,这样的课题研究的逻辑就如上述那样,是合情合理的。

2024 年度国自然医学部 50 大科研热点中标数统计如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