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
【世界说】
联合
【文汇】
,为过去一周的留言被选为“优秀评论”的读者送出
《巨浪下的小学
》
。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特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与核泄漏,是日本自二战以来面临的最严峻灾难。
这场大地震致使1.8万人遇难,只有75个孩子在老师的看护下仍不幸身亡,但其中竟有74个孩子就读于同一所学校——大川小学。为什么在全境其他学校都获救的情况下,只有这个学校没有幸免于难?悲剧本可以避免,但仅因微不足道的疏漏,84名师生葬身于巨浪之下,严密的系统和秩序成为吞噬生命的怪兽。
英国记者帕里花费6年追踪调查,还原这场令人心碎的灾难全过程,挖掘出日本秩序井然表象下暗藏的致命缺陷——海啸并不是问题所在,日本本身就是问题。
理查德·劳埃德·帕里(Richard Lloyd Parry)
英国著名驻外记者、作家,旅居日本20余年,现任《泰晤士报》亚洲主编兼东京分社社长。他本人关注日本社会议题,撰写了大量文章和著作,其中,《疯狂之时》(In the Time of Madness)被提名斯坦福·杜曼年度旅行图书奖,《吞噬黑暗的人》(People Who Eat Darkness)入围塞缪尔约翰逊图书奖长名单。《巨浪下的小学》一书于2018年获福里奥文学奖,并出版日译本。
文中提到的第二个反对理由是说“罪罚不相当”,这反映出该观点认为非自愿性侵害和暴力性侵害是不同程度的罪,但我认为,这两类性侵犯的严重程度是难以衡量的。认为非自愿性侵害危害更小是否是第三方的主观臆想?此外,新出台草案不对性侵害做种类区分不代表在审判应用时不依据具体案情进行裁判。因此,直接根据无种类区分便抹杀对女性同意的重视未免太过武断:(
——鱼蛋Jade
想起电影《无爱可诉》这个青少年自杀,不能钻牛角尖去找某一个单一原因:网络、动漫、或者欧美国家的“不信奉上帝”“听金属音乐”……相对于这些似乎可以背锅的原因,其实社会环境,包括教育观念、家长、社工们也应该有所思考。
——植瓠生inferior stigmatized youth
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已然是较为完善成熟的事物,虽然在逐渐成熟的同时还暴露出了一系列的、多方面的隐患,但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已经是完全不能忽略的存在。AI代替不了艺术家、代替不了文化,但AI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是一种传承与传播。人类对于艺术与美的标准从来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标准。所以,谁又能否认,或许在多年后,AI也变成了艺术的一种呢?
——你在何方
本周推送留言,还有机会赢取
《巨浪下的小学》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