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没有新鲜事,就是各种预期、故事的反复讲解,讲到你最后相信为止。还记得
2017
年一打证券公司钢铁研究员、各路大咖、大佬都一致看空
2018
年的中国经济,特别是房地产调控带来的销售下滑云云等,进而导致房地产下滑等等。故事讲多了,相信的人就多了,然后
6
月底的时候黑色开启怀疑式上涨,螺纹钢全口径库存长期垒不了。
RB1810
最后的涨幅涨到泽铁咨询也怀疑,到底有没有恶意的庄家在逼仓,或者在控制市场。
7
月份各路宏观砖家首推做空黑色,然后都被一锅端了。
诚然需求长远来看,肯定是会下降的,但是得分周期,分时间节点。从建筑行情的季节性特点来看,每年的
4
月至
11
月就是全年消费最旺盛的时候嘛。但是为什么
4
月份出不来全年的最高价呢?那是因为有冬储这个库存压力,从之前的囤货(投机需求)转换成供应压力(多平出库)。而
11
月份后,现货市场,东北基本开始停滞。北材开始大批量南下,再强劲的需求也不可能很快在华南华东这个市场消化掉东三省,甚至是东三省
+
北京、河北
+
天津(京津翼地区)的需求总量锐减带来的冲击。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华东华南市场的需求逐步下降甚至是停顿也是不远将来可以见到的事。再好的需求也会迎来春节前后至少
15~20
天,甚至是一个月的需求为零时期的到来。选择多空的时间节点就显得那么清晰而明确了。
最近看到很多期货公司、行业大咖、各路大佬等等都在谈论
2019
年的黑色市场何去何从。泽铁咨询其实最早于
2018
年二季度报告以及三季度报告中就提出了对钢厂利润下滑、萎缩的看法。但无论是看多看空,要分几个因素去看,一个是商品的绝对的价格,再一个是生产企业的利润。绝对价格与利润决定了供给的下滑或者增长的极限。
市场上当前很多期货公司研究员也好、证券公司钢铁分析师也好以及行业的各路大佬、大咖在分析当前一个黑色市场时,忽视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市场地位逐步增强的钢铁生产企业以及焦炭生产企业对现金流重视程度的问题以及对利润追求、对亏损忍受的问题。都还以为当前的黑色产业链跟
2011~2015
年这一轮大的下跌周期中,钢厂、焦化企业、煤炭生产企业对现金流格外重视,特别是后期
2014
年以后到
2015
年期间,甚至是亏损三四百也不会出现轻易的减产,都还以为
2019
年的时候处于亏损之下的这些生产企业不会去减产,控制供应保利润或者价格。这是最大的一个误区,所以即使
2019
年钢铁生产企业出现阶段性的亏损,一旦亏损超过
200
,就大胆的抄底做多。如果
2019
年黑色产业链不会出现亏损,那么就需要测算国企钢厂的成本以及民营钢厂的成本以及电弧炉生产企业的成本。从成本角度分析价格的支撑区间在哪里。
很多又会说,你泽铁咨询不是讲,价格涨跌与成本、与利润没有关系吗?是价格的涨跟跌与成本、与利润没有没有关系,但是是驱动因素之一,都亏损了,还不减产吗?这供应就下降了,供应下降快,需求萎缩慢,价格就有强支撑,反弹或者上涨基础。利润高了供应增量就快(高利润肯定释放高供应)。供应增量快,需求增量不高的话,供应多了,需求没有跟上,价格肯定跌下去。
如果对
2019
年的市场判断、展望,建立是以钢厂利润为主线的思考角度,而不是以绝对价格的高低作为分析依据。那么则比较理智的测算利润下滑带来的供应减量时,就非常容易的多。利润萎缩,钢价下跌首先带来的冲击最大的是电弧炉生产企业,测算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判断产量的降幅;其次则是国有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判断亏损情况与产量降幅,最后是民营企业中的全流程钢厂。把这三个层次、等级分清楚之后,再依据各自产品结构的差异进行整体的综合分析。
假如市场认可
2019
年黑色产业链围绕钢铁企业利润进行博弈,那么则需要考虑的是炉料板块,铁矿、焦炭、焦煤三大原料的表现,进而与废钢的供应增量、需求量、添加比例等综合起来思考这些问题。
铁矿的底线在哪里,要非常清楚,究竟是
40
美金还是
50
美金或者
60
美金;依据这个逻辑测算到岸铁矿石的到岸成本,进而测算入炉成本。
焦煤的底线在哪里,也要弄明白,是长协价,还是市场价是支撑,与焦煤价格对应的动力煤表现,市场供应的变化等等,做综合分析。
最后测算焦炭的底线在哪里,成本在哪里。测算焦炭的成本与底线时,则需要考虑边际产品带来的变化,无论是苯系产品或者下游深加工的其他产品,多两个角度和层面去剖析。
三个品种的问题考虑清楚,基本上就对价格底部有了较为清晰的判断。而不是盲目的看多看空。
泽铁咨询告诫各位读者,没有交易周期或者持仓周期的多空看法就跟扯犊子没有区别,没有交易方案、交易策略的多空观点就跟放屁没有什么两样。作为参与市场交易的投资者关键的不是看谁的多空观点,而关键是要看清楚背后的逻辑,依据背后的逻辑制定出详细的交易策略,而不是听谁看多跟着盘面盲目做多,听谁做空,而跟着盘面盲目做空。此外宏观周期可长可短,而我们的商品最长的合约周期也就一年,从上市到摘牌真正让我们散户投资者参与交易的时间估计一般也就
3~6
个月,不要去管太长周期的事情,那跟你毛线关系都没有,更不要管时间周期太短的逻辑和观点,那不如看着技术给的信号做。做中长线策略时,不要被多空观点所干扰,多空观点不是交易方案,多空也只是相对于价格,而观点更多人的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今日看多,一周后或者一月后看空的人比比皆是。不要被多空观点所迷惑,听话要听全,要搞明白为什么看多,为什么看空,逻辑的出发点在哪里,时间周期多久,就是看多也不可能一直涨,即使看空也不可能一直跌。泽铁咨询二季度三季度的报告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