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猎卷
时间把真理引向光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猎卷

熊浩教授学术新著《非诉讼纠纷解决论纲:源流、技艺、规制》上新

猎卷  · 公众号  ·  · 2024-10-31 17: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 蓝字 关注


新书推荐

《非诉讼纠纷解决论纲:源流、技艺、规制》

熊浩丨

本书为熊浩老师在学术专著领域的最新力作。该书与既往的非诉讼纠纷解决研究作品有三点不同:

其一,在理论上,本书从源流、技艺与规制三个相互影响的有机维度,对非诉讼纠纷解决的知识脉络进行重新构造与创新梳理;

其二,本书 对纠纷之有效化解 提出了指引性价值与实践性功用的切实方法;

其三,本书基于交叉学科的视角,展示非诉讼纠纷在量化研究、质性研究与教学研究领域的不同学术面向,为建构植根中国经验与体验的非诉纠纷解决知识体系提供参考。


这本书为关注非诉纠纷的读者朋友搭建了了解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桥梁,可作为多元纠纷解决人才培养和调解员培训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阶段非诉讼纠纷课程配套教材。


专家推荐

赵 云

香港大学法律学院郑家纯基金教授(国际法)兼副院长(内地事务)

海牙国际私法会议 亚太区域办事处代表

熊浩老师近年来专注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领域,突破学科界限踏实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他从文化和历史、理论和实践、质性和量化等多角度、多维度对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展开研究,力图为读者展现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全貌,填补了非诉讼纠纷在交叉性研究领域的空白,实属难能可贵。

季卫东

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院长、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会长

熊浩老师这本力作,从知识谱系、意识形态、实践技艺、制度设计、实证分析以及教学方法等不同维度,立体地展现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及其对于法律秩序的重要意义。该书学术思想深刻,文字清新隽永,可读性非常强。我认为,这本著作既是法社会学一个重要领域的代表性成果,也可以作为多元解纷人才培养和调解员训练的重要教材,以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的重要理论文献。

廖永安

湖南警察学院院长、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

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基地主任

熊浩老师的这本书具有两个非常鲜明的特色:一是运用人类学、社会学、法学等交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问题,既有宏观的理论架构,又有微观的实践洞察;既针对思想争鸣,又关注知识传授;既有定性研究,也有定量研究,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本质属性和价值目标深度契合。二是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了全面介绍和对比述评,通过这些文献,读者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和制度下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发展的差异,为深入理解和进一步研究非诉讼纠纷提供了重要资源、视角与理论。


本书作者

熊 浩

香港大学法学博士,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法律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理事,新加坡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调解员,哈佛大学法学院富布莱特访问学者,上海市浦江学者,上海市青年标兵。主持六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及一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已出版专著两部,译著两部,在《法学家》《法制与社会发展》《 政治与法律 》《法商研究》《中国法律评论》《环球法律评论》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研究成果曾两次获上海市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



点击书封即刻入手

本 书 目 录

导 论

一、大背景

二、ADR的理论争论

三、一个拒绝学科化的学科

四、中国ADR的研究现状及其批判

五、三个向度:ADR的知识谱系

六、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一章 ADR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调解?

一、引言

二、儒家与中国文化精神

三、调解与中国文化的感性精神

四、小结


第二章 ADR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西方现代ADR意识形态的生成

一、引言

二、ADR的社会史维度

三、ADR的思想史维度

四、小结


第三章 ADR作为一种实践技艺:纠纷的介入与管理技术

一、引言

二、认识结构

三、建构结构与理解结构的实践技艺

四、情绪管理

五、多方调解


第四章 ADR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中国调解立法的模式选择

一、引言

二、调解的语境适用性

三、统一调解立法的二元模式

四、进一步的延展和讨论:作为方法论意义上的中国

五、小结


第五章 ADR质性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基层法院调解的可行性分析

一、引言

二、案件情况:一起发生在少数民族村落的相邻权纠纷案

三、调解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基层法院为何可行?

四、小结


第六章 ADR的量化研究:女性更喜欢调解?

一、引言

二、理论的竞争:女权主义ADR与嵌入性理论

三、研究方法与样本收集

四、主要发现

五、数据分析

六、小结


第七章 ADR的教学方法:体验式案例与法律职业能力生成的知识发生学

一、引言

二、案例不是示例

三、如何教?——谈判案例教学的“深描”

四、知识的内生:体验式案例教学的人类学注解

五、小结


参考文献



--下拉展示完整内容 --




相关推荐





- E N D -
点击 下方长图
可至 猎卷书店 购买更多经典好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