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镇痛,唯有奖章!”这不是玩笑,是真心话!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忙着单位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活动的脚本编写、素材搜集以及视频剪辑。
因为我在视频剪辑方面存在短板弱项,只能通过熬最深的夜加最深的班“赶工期”。
可就在最吃劲的时候,感冒不期而遇,为了不耽搁太多时间,每天忍着头痛继续熬夜加班。
昨天晚上,下楼打热水的时候,文书叫住了我,
“来趟值班室”。
从语气里能听得出是好事,但究竟是什么好事,不清楚。敲开门,文书指着桌子上方正的小盒子,
“你的,恭喜你!”
手里捧着“四有”优秀士兵的奖章,头痛感觉瞬间好了很多。
“把老家的地址填一下!”
文书看我有些疑问,进一步解释道:
“现在的喜报都要寄到当地武装部,然后由武装部送到军属手中”。
“增加军人军属的荣誉感!”
我连连点头,自豪感写满脸上。
走进办公室,打开盒盖,终于可以仔仔细细的研究这块奖章。
本来想加班到12点,结果一激动硬是干到了2点。
后来躺在床上反反复复睡不着,一直纠结要不要告诉父母。想给他们惊喜,又怕他们不在家错过了荣耀时刻;直接告诉他们吧,又担心他们静不下心来工作。
那晚,究竟什么时候睡着的,自己也不知道。
第二天,我把这事告诉战友,他笑我,
“没出息,拿个‘四有’就这熊样,还好组织给你的不是三等功,要不你得什么样呀”。
怎么说呢?像我这样曾连续两年让出“优秀”的兵,按理说,遇到名利不应该这么兴奋!怎么这次突然睡不着了呢?
其实,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
一是2020年是全军争创“四铁”先进单位争当“四有”优秀个人的第一年,全军首次颁发“四有”优秀个人奖章;
二是使用军队喜报专用快递信封给优秀个人家庭寄发喜报。
把喜报寄回家!这样一来,荣誉把背后默默支持的军属推到了聚光灯下,能和家人共享荣耀,是多少军人的荣幸!
“你连续两年都把‘
优秀
’让了出去,是不是不喜欢荣誉”。
这两年,经常有战友问我,好像让功还把我的思想让出了问题。
“哪有军人不喜欢荣誉?”
我撇了他一眼,
“战友中有的要考学、有的要提干,他们比我更需要”。
每次类似的问题,都会以这样的回答结束。
就在刚刚,我站在镜子前,拿着奖章在衣服上比量着,看看放在哪个位置更合适。
身边的战友又抛出了“陈年旧事”:
如果之前让出的那两个“优秀”,喜报也是寄回家,你还会不会让?
看着我犹豫的表情,他自以为是道:
“不必说了,我知道答案了”。
看了看他,握了握手中的奖章,我脑海中闪过一句话:
如果别人比我更需要,我还是让。
我是做宣传的,每次在新闻上看到武装部把“一等功臣之家”的牌匾、“二等功臣之家”的牌匾送到功臣之家的场景,我也幻想自己的爸妈从领导手中接过牌匾的场景,甚至连台词我都编好了。
考虑再三,我还是拿起了电话!
“妈,这几天别出门了,家里要有人啊!”
我故作深沉。
“今年要回家过年吗?儿子!”
电话那头,妈妈有些兴奋,像是猜中了答案。
“不不不。”
我连忙解释,
“我今年拿了个喜报,到时候会有武装部的领导送回家”。
妈妈本来是有些兴奋,听到喜报的消息后,我都能在电话这头感受到妈妈笑得流出眼泪。那时,估计她都忘了这个7年没有回家过年的儿子。
从我上学开始,就记住了妈妈的话:
你只要考试拿了第一,你爸就敢去村里的大喇叭广播,让全村人知道
。可惜,无论我多么用功,奈何成绩始终徘徊在中游。
再过几天,印有“喜报”字样的大红信封,将从东南沿海一线寄出,跨越大半个中国,抵达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虽然,我的“优秀”和三等功、二等功没法比,但在爸妈心中它们的分量一样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