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连着下了两天的雨,看了天气预报,这雨估计要持续半个月。夏天在慢慢走远,资本市场也跟这天气一样一直在降温。
01
今天(9月21日)凌晨两点,美联储放出一个核弹:
10月份开始启动“缩表”;美联储同时宣布,预计今年还将加息一次,2018年将加息三次!
“缩表”是啥?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缩表”、加息,又跟咱有几毛钱关系呢?
世界早已是一个整体,投资理财也一定要有大局观。
美联储就是这个世界的“央行”,缩表意味着美帝
将从全球市场抽出流动性,今年计划抽走300亿美元,明年全年为4200亿美元!到2020年,更是要收回1.6万亿美元。
市场上流通的美元越来越少,美元也会随之升值,全球的热钱都会流向美国,中国也不例外。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
1920年以来美联储共进行过7次缩表,
每一次缩表都会对其他国家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缩表后一年有的国家表现为物价大幅上涨,有的表现为一两年后经济大幅下滑,有的表现为三年后资本外流大幅增加。
总之就是谁的债务多,谁的杠杆大,谁的泡沫严重就会最危险。
而央行为了应对美帝加息缩表,尽最大力量避免资本外流,
也会跟着紧缩货币,或明或暗“加息”,国内市场上的钱也会越来越少,这对楼市绝对是个大利空。
02
前两天,北京首套房的房贷利率再次提高,央妈随之表态支持。最新消息,目前广州地区的首套房贷利率最高已上浮20%。
信号很明显:
房贷在收紧!
贷款越来越难,越来越贵,能买得起房的人越来越少了,开发商的融资难度也在增大,近期去买过房的人都知道,现在很多开发商都只接受全款了。
03
现在银行提高贷款利率,杀伤力不算很大,只是让很多本来能买得起房的人买不起了。
真正的大杀器在这里:美联储加息缩表,
央妈很可能直接提高基准利率。这样一来,之前所有贷款买房的人,月供都会随之增加。
道理很简单,一般在房贷的合同里,
银行不会说“月供一直不变,无论基准利率如何变化,月供保持不变”。
因为央行加息降息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银行自然不愿承担利率波动造成的损失。
事实上,绝大多数银行在房贷额合同里都会加上这样一段话“每年1月,银行有权根据最新的基准利率,重新调整你的月供利息。”
也就是说,
月供并非一成不变,它会跟随基准利率而变化。
举个栗子:
隔壁老王去年贷款300万买了一套房,房贷利息是4.9%,等额本息,打算30年还清,每月老王要还给银行17,363元。
如果央行一年内把基准利率从4.9%提高到6%。
那么次年1月银行调整基准利率,老王的月供立马就从17,363元变成了19,329元,每个月白白多掏2000块。
这还不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