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旅游规划观察
展示旅游规划圈最新、最深、最有用的信息。 我们不创造新闻,我们只遴选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INNO  ·  三星Galaxy ... ·  昨天  
爱否科技  ·  疑似 OPPO Find N5 ... ·  3 天前  
长江云新闻  ·  缴税5千万!江西福彩开出2.5亿大奖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旅游规划观察

"党建+旅游扶贫",乡村振兴的另一种打法

旅游规划观察  · 公众号  ·  · 2018-08-20 19:00

正文

、一个品牌改变一个穷村,

下党走出深闺人人识


过去,因为受地理区位、资源等制约,发展存在起步晚、步伐慢、基础薄、短板多等问题,下党乡的群众增收和村财收入与全省全市的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寿宁高山茶和生态硒锌产品虽然独具特色,农业产业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大多自产自销,没有品牌支撑没有销售渠道,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优质农副产品基本无缘高端市场。在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上,2014年9月,下党村从品牌入手突围特色发展,以“下乡去,尝尝下乡的味道”为广告语,注册了“下乡的味道”多类商标使用权,并得到国家商标总局授权。以“下乡的味道”为品牌为引领,探索创新了乡村扶贫的新模式。在品牌建设上,寿宁不仅做了农特产的品牌,还将其延伸到电商平台上,逐步升级到下党目的地旅游品牌建设中。2017年底,国有企业寿宁县梦龙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与大学生创业团队合资成立福建“下乡的味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由县里对“下乡的味道”品牌进行保护、开发和运营,扩大品牌的覆盖面。扶贫品牌上,以“下党扶贫定制茶园”为引领,逐步向农产品包装、旅游纪念品、电子商务等拓展,影响力不断扩大。



党建+旅游双轮驱动,

让城里人走进下党


下党建乡时总人口6000多人,前几年不增不减,在“人口淡季”,常住的只有2000多人。随着人口的外流,业随人走,大部分村庄都变得“空心化”,有的村庄甚至消失了,在地文化在消亡。因为劳力外流,前几年有部分当年为脱贫致富立下汗马功劳的脐橙林、板栗林甚至茶园都被抛荒了。慢慢的当地政府发现,乡村振兴既要产业造血,还要消费流量。那么人从哪里来?下党抓住习总书记三进下党孵化的精准扶贫思想和硒锌绿谷的乡村生态资源,制定了以党建带旅游,党建+旅游双轮驱动的发展路径,让城里人下乡消费。



寿宁县委提出下党“135”的定位思路(“1”,即打造“中国红色旅游新地标”;“3”,即建成党的作风建设的展示基地、群众路线的教育基地、摆脱贫困的实践基地”;“5”,即实施重走一段路、重温一段历史、上好一堂党课、举办一个仪式、夜谈一次心得的“五个一”工程)。下党以讲好“下党故事”为抓手,承接省、市委党校学员入驻培训,量身定做“五个一”,以新红色旅游打头阵,打造“清新福建、难忘下党”红色旅游目的地品牌。党建基地只是一个开始,党建客群只是下党精准扶贫的第一波特殊的游客,专项带动大众游客才是最终的目的。因此下党乡在规划之初,提出景村同建的发展理念,开发古村落资源,将全村按照全域4A级景区标准去建设,分步推进实施,让老百姓能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享受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


消费业态活村,

让百姓在家门口创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给当地村民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让下党老百姓能在自家门口创业?这是政府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下党古村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村落背山临溪,传统院落保留完整,但村落为闲置旧村。政府选择了下党古村为首要突破口,选取了古村沿街的8家商铺重点打造对象,村集体出资统一收储,对整街进行休闲化改造,聘请专业设计团队进行驻场指导,招募本地村民经营管理,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杯草药茶饮品店、文创商品店、米糕店、粮油店”等下党特色商铺,浙江福建过来的游客络绎不绝,都想来曾是偏远穷乡村的下党体验一把“小资生活”,这给下党乡村民“守家致富”燃气了新希望,越来越多的村民将旧房改造成特色民宿,农家乐餐厅内,土鹅、土鸡等农产品成了游客的首选菜肴;政府表示,远期还将形成下党特色的“十二个示范店铺”,同时重点向山上移,改造引导山上村庄业态,培育演艺、休闲、住宿三大业态,重点发展本地农家乐、民俗演艺、闽东小吃、非遗展示、休闲吧馆、主题民宿等休闲业态,丰富下党村休闲旅游体验,留住更多的游客,创造更多的岗位,召回更多的乡贤,建设更美的下党。



首创一套分配机制,

让参与者成为命运共同体


下党乡农业产业基础好,但是门类众多,经营分散,如果散兵游勇式发展,结果必不会良性循环,只有真正构建利益共享的分配机制才能真正凝聚各方力量。政府创造性提出打造“中国首个扶贫定制茶园”,搭建“下党农产品O2O电商销售平台“。600亩的茶园以“村企和合作社”形式为主体统一经营,有效解决了分配机制的问题,同时植入“消费扶贫”理念,以“每亩每年租金2万元,合同期5年”的形式,面向全国招募茶园主,茶园主每年可获得100斤生态茶叶回报。通过参与“定制茶园”项目,让下党人通过自己的双手增收创富,茶农每年每亩茶园可增收4000元左右,村“两委”以茶叶加工包装费、管理费等形式可增加村财收入10万元以上,茶产业越做越大,一些早年外出的村民开始返乡创业、就业。


在利益分配机制上,下党继续在不断探索,实践 “公司+合作社+农户” 等新的思路。即引入市场化的农业公司,负责农产品销售、推广、业务洽谈、制定标准化的生产技术规程和果品质量标准;其次,采取股份制、合作制形式,成立下党茶叶、脐橙、锥栗、民宿、农家乐等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具体落实由农业公司制定的生产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并负责农资领放、农产品集货等工作;最后,农户在自愿的前提下,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权、资金、技术等参与入股,农户、合作社及公司年终获得股份分红,农户也可通过田地劳动获得报酬。此外,可以联动县政府、投资商和村集体,成立农民合作社协会,对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协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