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千年爱情故事为什么到如今依然动人? ·  昨天  
新周刊  ·  这些爱情关键词,监控了年轻人的心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全网爆火的石矶娘娘,带东亚小孩学“自爱”的神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音乐——细细道来的口气 ·  2 天前  
新周刊  ·  这届格莱美的最大赢家,竟然是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住在旅游城市,我不想再接待“穷”朋友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5-02-12 21:00

正文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 k.com.cn

文 | 读者: 无它
早上八点,正准备出门上班的我收到了一条来自同学群的信息。大学同学小新专门在群里@我,问我是不是还在A市。

我以为这只是一条寻常的问候,于是回复了一句“在呢”。

紧接着,小新问道:“你现在是和舍友一起住吗?”

这没头没脑的一问有些奇怪,可我马上就意识到了这背后的“危险”。

果然,小新又问:“我想去A市玩,你那里能不能住?”

看到这句话,我立刻放下已经拎起的包,开始了一场头脑风暴。

我所居住的A市是一个热门旅游城市。三年前,为了工作,我独自来到这里生活。

《七月与安生》剧照
因为希望有一个独立安静的生活空间,我没有合租,而是选择以相对高昂的价格租下了一个三十多平的小屋。

虽然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没有亲人朋友,但几乎每两个月,我就会接待一两位来出差或旅游的亲友们。大家知道我在这里,也会有意将A市作为旅游的首选之地。

大多数朋友们都有自己的旅行访友计划,来之前已经规划好了住宿和路线。如果工作忙,我就在朋友到达和离开时请吃两顿饭,大家在一起聊聊天,叙叙旧。通常我也会以“半个当地人”的身份推荐一些景点和当地小吃。如果工作不忙,我就和朋友们相约一起游玩几个景点,多争取一些共处的时间。

第一次有朋友来“穷游”是在去年冬天,大学时关系还不错的朋友小欧想来我这里小住一周。

正好我那时准备休年假,便热情地答应了。为了招待好小欧,我提前两天就把家里上上下下收拾了一遍:床单被罩新洗一遍;害怕小欧嫌冷又购置了一床新棉被;小欧说她箱子满了不方便带日用品,于是我又专门准备了拖鞋、牙刷、毛巾等等。

两天后,小欧如约而至,我坐了一小时地铁去高铁站迎接,又打车将她接回了家。

毕业七八年,这还是我和小欧第一次见面,大家都很开心。当天晚上,我请小欧吃了一顿大餐,带她去逛了A市最有名的步行街,回家后又一直聊到深夜。

大学毕业后,我去了其它城市跨专业攻读研究生,而小欧则留校继续攻读本专业的研究生,因此对于母校、老师和同学们的情况,她比我了解更多。

听小欧谈起一个个熟悉的姓名,那些深藏于记忆中的面容又逐渐清晰起来。校园往事的点点滴滴再次浮现在眼前,让我仿佛一下又回到了那段美好而温馨的青春岁月中。

《我在他乡挺好的》剧照
可是再温馨的回忆也已经成为过去,现实中的种种问题正冷冰冰地摆在眼前,那些由回忆勾起的美好过了两三天便也不得不渐渐淡去了。

首先是吃饭的问题。 我一个人吃饭比较简单,上班吃食堂,节假日一般一天就吃一顿饭。可现在小欧来了,总不能怠慢人家。因此一日三餐是必不可少的,加上小欧提出想品尝当地美食,于是每一顿饭我都要变着花样儿地安排,尽量做到顿顿不重样。可我当时也刚来A市不久,对于本地小吃知之甚少,所以只好提前查攻略,看评分,找位置,再将其纳入当天的行程之中。

其次是陪玩的问题。 A市旅游景点众多,且遍布全市。小欧第一次来,每个景点都不想落下。为了尽可能满足她的心愿,我几乎是提前一周就开始做攻略:先罗列出所有想去的景点;再根据位置、天气、时间等因素安排好每天的行程;一些热门景点需要提前抢票;离市区较远的景点还要提前预定旅行社……

好在小欧来的时间不是旅游高峰期,避免了景区人挤人的情况。可是那段时间恰好是寒流过境,每天都是雨雪交加。我们一大早就顶着寒风出发,总是要玩到天都黑透了才进家门。

在漫天的大雪中,小欧画着精致的妆容,身穿汉服在雪中翩翩起舞;而我一手提着她厚重的衣服,另一只手还要举着相机为她留下一张张动人的照片。等到小欧终于心满意足地准备打道回府时,我才发现自己的双脚已经冻得没有了知觉。

那几天真是比上班还要累,精疲力尽的我已经全然忘记自己其实一直被失眠困扰着,每天回家都是倒头就睡。

《我的前半生》剧照
最尴尬的是纵使回忆再温馨也是有限的,连日带夜地聊了三天之后,我们共同认识的人、共同经历的事儿就几乎聊干净了。 而在毕业后的这七八年里,我和小欧学习着不同的专业,从事着不同的行业,已经很难再找出什么共同话题了。因此余下的时间大家都更像是为了聊天而聊天,再没有了初见时的激动与欣喜。以至于到最后两天,我甚至有一些庆幸小欧只是来住一周,而不是更长的时间。

坦白地说,送走小欧的时候,我的心里暗暗舒了一口气,这种特种兵式陪吃陪玩陪住的日子总算是熬出头了!

可下一秒,当我打开支付账单的时候,刚放下的心立刻又凉了半截:这个月算是白干了!我这才意识到,除了来回的高铁票以及买纪念品,小欧这一周的所有花销几乎都是我支付的。

原来所谓的“穷游”就是小欧负责“游”,而我就剩“穷”了。而更令人崩溃的是,我的年假结束了,明天该上班了……

有了上一次的教训,我对小新的来访不禁有些发憷,于是没有在群里回复她,而是私聊询问她计划待多久?打算什么时候来?

“没计划,看情况吧。”

小新的回复让我心头一紧。在我看来,住一天、住一周、住一个月,这可是天壤之别!而她接下来的话则直接让我感到不爽:

“我大概中午就到了。”

原来她已经上车了!

我心想,就算是民宿还要提前预约吧?上午下单,中午就打算入住了?况且我最近工作忙得脚不沾地,一想到累了一天回到家,还要面对一个外人,心里就直犯嘀咕。

《三十而已》剧照
我还在琢磨的时候,小新已经在群里晒出了她的高铁票。群里的同学们不明就里,误以为小新这一趟是提前和我约定好,专程来A市看我的!

我顿时感觉自己被抬上了道德的烤架,被烤得滋滋冒油。

我当机立断,立刻以家里来了亲戚为由婉拒了小新的入住要求。小新倒也没有多说,表示自己去住酒店。

见她答应得干脆,我反倒有些意外,心想是不是自己太敏感,玻璃心了?

可紧接着小新又说:“我找个离你家近的酒店,方便咱们约着出去玩。”

我一听话茬不对,连忙解释因为工作忙,又没有提前安排,所以白天实在没法请假,只能晚上请她吃顿饭了。

这一次小新只回复了一个OK的手势就再没了消息。

虽然从道理上讲,拒绝小新借住似乎没什么不对,可从情理上,我总还是有些内疚。上班的时候,心里还在琢磨:我这么做是不是太冷漠了?是不是把一件简单的事情想复杂了?

于是到了晚饭时候,我特意根据小新的口味和喜好,找了一家环境不错的特色餐厅。

虽然毕业了很久,可小新还是老样子,衣着打扮、举止谈吐都和大学时没啥区别。寒暄了几句才得知,小新毕业后的两年里去了两家单位,但都因为性格不合适而离职,之后就一直待业在家,现在靠帮亲戚开的“小饭桌”辅导作业赚点零用钱。

《二十不惑》剧照
大概是因为经济条件不理想,小新几乎每三句话都离不开一个“穷”字。

谈到想去的景点,她说:“肯定要去免费的啊,那些收费的景点门票都太贵了……”

谈到去拜访其他的同学,她说:“我上次去南京找某某,也是下了火车才告诉她,直接去她出租屋住的,平时就在她那里做饭,基本没有花钱……”

谈到在A市待多久,她说:“待两天就走,酒店那么贵,我哪住得起……”

谈到未来的规划,她说:“我哪有什么规划,现在连饭都快吃不饱了……”

她这一席话听得我如坐针毡。虽然这些话好像和我没什么关系,但我还是忍不住瞎琢磨:她是不是在暗示我什么?

聊了大概半个小时,我才发现,虽然点了四个菜,可小新从头到尾只偶尔夹一口面前的菜。我连忙问是不是菜不合口味,小新只是笑了笑,说她觉得还是家乡菜最好吃,接着就向我介绍起了她家乡的各种美食。

此时的我有些手足无措,心想小新大老远来一趟A市,难道我应该请她吃她的家乡菜?等她介绍完,我又提出再点几个A市的特色小吃请她品尝,小新又说她其实最不喜欢A市的小吃,压根就吃不惯……

这下我真是尴尬到了极点,握着筷子的手不知道究竟该继续夹菜还是就此放下。心里也忍不住懊悔:早知如此还不如随便找一个饭馆好了。

可无论心里怎么想,该尽的礼数还是要尽的,总不能让客人来到A市的第一天就吃不饱吧。

于是匆匆结束了晚饭,我就带小新去了步行街,想请她吃些大众口味的小吃。 可不管站在哪个摊位前,小新的反应都如出一辙:“太贵了!太贵了!这么点东西就要这么多钱!”

《欢乐颂》剧照
小新的惊叹让我感觉自己再一次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不买吧,好像显得我嫌贵,很小气;买吧,又感觉自己像个冤大头!

最后我索性做主,直接买了两杯奶茶和两份小吃,也算是尽了心意。

之后小新总算不再感叹步行街的物价,转而拿起了手机和朋友们聊起天。我陪在她的身边,刚想和她说话,却发现她正低着头打字;再一转头,她依然低着头在给别人发照片。

终于,我也失去了所有的耐心,干脆自顾自地欣赏起街景,心中盼着早点走完这条漫长的步行街,早点回家休息。

之后的两天,因为加班到很晚,我没顾上再联系小新。无意间打开朋友圈,却发现收费的景点和娱乐项目她一个都没落下。

我原本不想再去为小新送行,害怕尴尬,可思来想去觉得同窗四年,青春难舍,终究有些说不过去,于是在小新居所的附近找了一家当地的快餐小吃店。

这次小新倒没有对菜品表达不满,因为她在我们见面的半个小时前才刚刚吃过饭!原来为了等晚上的这顿饭,她整整一天都没有吃东西,最后实在饿得受不了,才吃了一碗面。

“你要是再早半个小时联系我,我就不用吃那碗面了!”

小新的语气让人分不清是遗憾还是抱怨。

为了不让她等太久,我专门提前下班了一小时,又打车赶到了约定地点。我张了张嘴,却实在不知该说什么好。

和小新告别后,我独自走在A市的街头,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不时会出现一两个拉着行李箱,身着特色服饰的游客。

看着这座令我有些陌生又有些熟悉的城市,我突然就释然了。 住在A市,以后避免不了各种迎来送往。有些朋友,是因为我才来这里旅游,提前半个月就询问我的时间安排,来时的行李箱里有一半装着带给我的礼物;而小新,只是把我当成了一个免费的食宿提供者,甚至在聊天时没有关心过一句我的工作和生活。

《去有风的地方》剧照
我自问不是一个嫌贫爱富的人,无论穷朋友富朋友我都会尽心招待。但我也应该有自己的底线,别人经济的好坏不应该成为影响我生活的理由,别人的经济压力我也没有义务承担。

一想到这里,我的脚步突然轻快起来。从此以后,我再不想为任何人的“穷游”买单,而我相信,真正的朋友一定会理解。

点赞 ”“ 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排版:初初 / 审核:小风

图片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征稿要求



本刊对投稿的真实性有严格要求 ,个人故事 必须为本人亲身经历,真实可靠, 保证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 。对于文章内容,作者应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图片、视频均可),且愿意接受核实(如职场类话题中将被核实本人真实职业信息、行业、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逻辑严密,文笔流畅,以第一人称叙事,字数不低于5000字。

征稿长期有效,投稿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将投稿与 【作者投稿原创承诺书】 一同上传至附件,并在邮件主题标注 【标题+字数】

详细征稿要求请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长期征稿


稿件示例
图片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 《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