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小编发现了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
江老师的女儿26岁了,还没有找到男朋友。江老师的一个同事热心地充当起了红娘,把江老师当年的一个得意门生介绍给了江老师的女儿。
按说是自己之前非常中意的学生,但江老师发现自己怎么越看越不顺眼呢?
究竟是为什么呢?快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我们评价学生的标准和选择女婿的标准
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大的差异?
江老师的女儿26岁了,还没有找到男朋友。江老师的一个同事热心地充当起了红娘,把江老师当年的一个得意门生介绍给了江老师的女儿。江老师让小伙子到家里来吃顿饭。
小伙子便在红娘的陪同下来到了江老师家。
饭吃得并不十分开心,原因是江老师没看上这个有意做自己未来女婿的人。
小伙子走后,江老师对红娘说:“他读中学的时候,我是多么欣赏他啊!他学习成绩棒,又特别听话,调皮捣蛋的事儿准找不着他。现在,人家也挺成功,这么年轻就当上了单位的中层干部。可是,要让他做我的女婿,那就不够格了。你看他的背,明显地驼了,像个小老头儿;你看他的近视眼镜,足有800度吧,以后会影响生活质量的;你再看他说话时细声细气的样子,哪像个小伙子啊;最让我看不上的是他那么古板,一点幽默感都没有,我女儿要是跟这样的人生活一辈子,她上哪儿去找快乐呀!”
不知道我们评价学生的标准和选择女婿的标准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大的差异。
我们培养学生的时候,轻易就可以忽略掉他的健康、品行、性格、情趣,我们对孩子行走坐卧的不良姿势视而不见,对孩子日渐加厚的近视镜片司空见惯,把孩子的沉默寡言看成是稳重,把孩子的冷漠无趣说成是乖巧。
江老师也在反思,我们一心要为国家培养出“栋梁之材”。我们顾不上关照孩子们迥异的个性,我们眼里标准版的“好孩子”,就是不惜以失去一切为代价去换取高分的人。
但是,当我们苦心调教出来的“好孩子”欲要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家庭的一员的时候,我们却坚决地将他挡在了门外。似乎直到这个时候,我们才恍然明了健康、品行、性格、情趣对一个人有多么重要。
可叹的是,我们今天向这个人所讨要的一切,在他最适合获得的时期被我们不由分说地剥夺掉了。我们是不是考虑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的同时,也考虑一下如何为更多的普通家庭培养出无疾患、有趣味、善谈吐、气质佳的女婿和儿媳?
自唐代韩愈的《师说》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便成为无数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和衡量教师优秀与否的标杆。
随着时代的变化,对三者的理解和侧重也几经变化,不变的是人们对教师的职业期待。
老师与学生总是有缘又总缘浅,短短数载相处,除了理想的分数,出色的成绩,还有什么是您可以在短暂的接触中灌输给学生,使之终生受用的呢?
有调查发现,78.3%的受访者认为身边“小胖墩”“小眼镜”增多,70.6%的受访者认为身边的中小学生体质体能差,53.7%的受访者表示现今“宅童”普遍,仅有9.5%的受访者认为现在中小学生体育能力强。
江西某中学生说“虽然上午的课间时间是可以自由活动的,但是一般都不会去活动,因为有时候老师会拖堂,或者学生自己也有事要做,就不会出去。下午课间十分钟是不能活动的,只能在教室”。
“小胖墩”“小眼镜”的增多、学生运动能力萎缩、体质下降有多方面的原因,面对这种情况,老师能做的改变屈指可数。
不过,当您面对课间窝在教室里学习、小憩的学生,至少可以说上一句:“今天天气多好哇,同学们出去活动一下吧。”当同学们在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时,您也能像学生考出高分一样夸赞一声:“同学们真棒啊!”
或许您的学生就不会把运动看成一件仅仅是“充满危险”又“浪费时间”的事情了。
幽默感普遍地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人格财富。它生成于每个人的心中,但需要培养。
有研究调查了327名德国、瑞士和奥地利年轻人后发现,在年轻人对另一半要求的排行榜上,“幽默感”排在“友善”和“聪明”这两个特点之后,幽默感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课堂通常是严肃、有序的,在这种环境下教学幽默往往出于精心的设计,生活幽默则往往偶然发生,更多由人自身的性格决定。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善于使用幽默的手段,不但有利于缓解课堂气氛,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幽默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因而往往更讨人的喜欢,人际关系也要比不具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
如果单纯用分数来衡量,当然可以分出成绩好与成绩差的学生。然而成绩与做人永远不能划等号。
为了应对考试,老师通常会教导学生学会明智地放弃某些难题。但是无论成绩高或低,老师都不会教学生放弃“做人”。因为首先为人,再为学生,方可论成绩。
学生时代是每个人成长最关键的时期,学生每天与老师朝夕相处,无论有意无意,老师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和示范效果。
一项问卷调查现实,有85%的学生认为一位合格的老师应该做到“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榜样的力量总在潜移默化间雕琢着学生的为人,教师以身作则便是给学生最好的教育。
如果学生告诉您,他立志成为乔布斯、比尔·盖茨一样的人物,相信大部分老师处于鼓励的目的,会称赞学生志向高远,那么除此之外,有没有其他回答呢?
一个不到两岁就失明、失聪的女孩会在长大后成为世界闻名的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的出现把这个问句变成了肯定句。对正常人而言这尚且是伟大的成就,对海伦来说更是遥远的梦想。海伦凭借顽强的毅力和惊人的行动力,将梦想照进了现实。比如她会把学习分成四个步骤:每天三小时自学;两个小时默记所学的知识;一小时将自己用三个小时所学的知识默写下来;剩下的时间运用学过的知识练习写作。在老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这一切竟然成真了!
所以,面对立志远大的学生,您不妨回答:“你的理想非常了不起,老师支持你。那么跟我说说你有什么具体计划?”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古人的比喻尤为精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直接把鱼喂给学生不如教会学生如何捕鱼。
很多时候,操心的老师就像学生学业上的“保姆”:知识点圈好了、易错点总结好了、难点想出好几种讲法、学习计划表精确到分钟……不用操心的学生只要下足功夫亦步亦趋地跟紧这套“程序”,总有出来不少高分“产品”。
然而这套应试程序最易被攻击的“漏洞”就是很多学生在脱离了老师这根“拐杖”的扶持后,独自面对全新的领域和学习任务时,竟会变得茫然无措,毫无头绪。因为学生总在忙于“学什么”,却忽略了思考“怎么学”。
亲爱的老师们,请不要吝惜,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吧,送给学生一份用之不竭的财富。
许多名师经年专研教学,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总能教会学生在拿到考题之后迅速了解出题人的意图,作出最接近标准的答案。这种业务能力着实令人钦佩。
然而一旦离开试卷,卖出象牙塔,学生猛然发现,在人生的考卷上,矛盾与争论是如此强的声音。很多问题似乎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和一锤定音的结论。出题人不见了,该去揣摩谁的心思呢?
这时,或许有些学生会想起很久之前有个人对他们说过:向你自己寻求答案。——这个人可以是一位老师,可以是您。您教会学生不盲从不迎合,努力地尝试独立思考,不轻易地被他人左右。
(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报,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班主任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