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讲述了2024阿里数赛决赛成绩的公布以及引发的争议,特别是姜萍和王闰秋因作弊事件引发的讨论。文章还分析了事件中的各方责任和错误,包括王闰秋、竞赛主办方、学校和姜萍等。最后,文章提出了关于诚信、专业性和业务合作等问题的反思。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事件概述
2024阿里数赛决赛成绩公布引发争议,姜萍和王闰秋因作弊事件受到关注。
关键观点2: 王闰秋的错误
王闰秋是数学竞赛中的作弊者,他急于求成,违规操作,不仅给自己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也伤害了竞赛的公平性。
关键观点3: 竞赛主方的失误
竞赛主办方在规则设置上的不完善和管理的不严谨导致了作弊事件的发生。同时,对姜萍的推捧也引发了连锁反应,最终造成了尴尬的局面。
关键观点4: 学校的责任
学校没有调查姜萍成绩的真实性,没有把好最后一关,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
关键观点5: 姜萍的角色和态度
姜萍作为事件的主角之一,虽然涉世未深,但在事件中也有一定的责任。公众对她应该宽容对待。
关键观点6: 事件的影响和启示
这个事件反映了社会诚信体系的不足,各方都应该反思。同时,也提醒人们在面对诱惑时,要遵守规则,守住诚信。
关键观点7: 卓越HR人才培养计划
介绍了一个卓越HR人才培养计划,包括HRBP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旨在培养专业的HR人才。
正文
原计划8月份公布,到9月份又延期,10月份还没动静。
竞赛组委会特别发出情况说明,确认王润秋在预赛中对姜萍提供了帮助,违反了“禁止与他人讨论”的规则。
因为通报只说了“王闰秋帮助姜萍”,没有说到底多大程度的帮助。
而在这场沸反盈天的闹剧里,除了姜萍和王闰秋,还有太多人犯了错。
我们根据现在的结果和之前的消息,基本可以反推出事情经过了——
他是江苏大学数学硕士毕业,热爱数学,一直想考博,一直没成功。
而阿里巴巴这个数学竞赛,基本算开卷考,有很大作弊空间。
王闰秋可能是用自己、妻子和姜萍的身份,注册了三个账号,先后答题。
如果姜萍能获奖,可以为王闰秋的工作加分,而且师生俩还能拿到奖金。
他们纷纷站出来,指出姜萍板书和笔记的一桩桩低级错误。
学校,当地官方,竞赛组委会,官媒,支持姜萍的博主和网友,向姜萍抛出橄榄枝的大学……
其实从最后的结果看,如果姜萍的成绩确实出自王闰秋之手。
一个中专老师,能在这高手云集的竞赛里跻身12名,无疑是厉害的。
此外,他一直想考数学专业的博士,知乎账号关注的也都是数学问题。
如果一个错误很多人都在犯,那也没必要揪出其中一个来大加挞伐。
撒一个谎容易,但之后你可能要用无穷无尽的谎言,来圆这个谎。
这次阿里数学竞赛组委会的通报里,为“竞赛机制的不够完善,管理不够严谨”表示了诚挚歉意。
——组织一个数学爱好者的竞赛,大家一起happy,也展现阿里对学术的重视。
面对这种不合常理,首先应该想到“会不会是作弊”吧?
而他们的第一反应却是——“抓住这个典型,好好宣传”。
但你要宣传一个典型,首先还是得确认“她是真行”啊。
但是竞赛方,没有核实事实,直接强势推出了“天才少女姜萍”。
央视、人民日报等几乎所有官媒,都下场助推了“天才少女姜萍”。
第二,在视频中表达自己的较强数学能力,蒙蔽了几乎所有人。
有天数学老师突然说,有个竞赛你参与一下吧,我帮你答题,获奖对你有好处。
于是就这么出镜了,然后莫名其妙地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你看她那张干净的脸,那说话的神态,就知道她多半不懂人世的复杂。
而且在学校那个环境,学生基本还是听老师的,信老师的。
对于这样的一个女孩,我更倾向于
“汉隆剃刀定律”——
能用“愚蠢”解释的话,就不用“坏”去解释。
尽管她确实有错,但根本上,她只是老师和竞赛方的工具人。
因为这个事能闹这么大,原因之一也是学校没有调查姜萍成绩的真实性。
姜萍一贯的成绩,竞赛主办方不会知道,央视新闻也不会知道,你我更不会知道。
不但没有求证成绩的真实性,还敞开怀抱拥抱了泼天的富贵。
校长自豪地往脸上贴金的视频,现在看起来真像个笑话。
把持住自己的底线,才能保护好官方的公信力,以及领导们的脸面。
那边的社会诚信体系比较完善,所以这种竞赛问题不大。
正如我们一贯看到的那样,这个社会有太多人缺乏诚信精神。
他们四方是最可能控制局面的,但是一个比一个趋利,一个比一个大意。
结果最后不但全都掉了大坑,还把很多方面都拉下了水——
教育局,当地领导,央媒官媒自媒体,支持他们的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