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发过一篇文章,是关于“快闪店”的,其实新仔关注“快闪店”挺久了,早就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可能也用不着我给大家介绍。。快闪店也并不是神马新鲜事。。)
“快闪店”的英文是Pop-Up Shop,或者Pop-Up Store,都一样,前者多用于英系和欧洲国家,后者则多用于美日等国。
也有人管“快闪店”叫“游击店”,快闪也好,游击也罢,都恰如其分的概括了“Pop-Up”的特点:顾名思义,就是短租的门面,快速搭建,灵活布置,短期存在。
一个“快闪店”的生命周期通常是3天到1周,在国外,3天比较常见。
可能有人要问了,一间才开3天的店铺可以干嘛?
用处还是很大的,可以展示新品,可以“诠释”品牌,可以做线下体验活动,可以搞粉丝见面会,等等。“快闪店”就是一个线下的小空间,你想怎么用都可以。
这么说来,“快闪店”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啊?为什么会流行起来?
个人理解,“快闪店”的特别之处在于“灵活”。对于成长于社交媒体时代的新一代消费者来说,“猎奇”、“快速消费”和“独特体验”是他们的三大心理需求。
“快闪店”正好可以满足这三点。
因为灵活方便,所以可以采用比较个性化的布置来吸引用户,满足用户的“猎奇”心态;因为周期短,迫使用户会有抓紧时间去体验一把的紧迫感;以上两点为用户提供了一次性的独特的线下体验。
对于商家来说,如果上述三点做到极致,无疑将很有可能在社交媒体上形成一次“事件营销”,毕竟现代消费者只做两件事:买买买,拍拍怕。
所以,我们看到的“快闪店”通常都是营销导向,而不是销售导向。虽然也有像Kanye West的快闪店一天收入200万美元的纪录,不过绝大多数快闪店存在的价值主要还是事件营销。
Kanye West的“快闪店”就是一次很好的“事件营销”。新品发布前,只告知有这么个事儿,不预告具体事件。发布当天引爆社交媒体,让“饥渴”的消费者蜂拥而至。
那么,“快闪店”可以怎么跟音乐结合呢?给大家介绍几个国外的案例。
Daft Punk
Daft Punk今年2月在洛杉矶做了一次“快闪店”营销,前后9天,“快闪店”里提供限量周边,同时跟线上网店结合,用户在“快闪店”消费可以获得积分,用在网店消费。(所谓O2O)
deadmau5
deadmau5今年上半年在美国做了多次“快闪店”营销,每次两天,现场销售多款限量周边,deadmau5也会到现场举办粉丝见面和签名活动。
The Libertines
2015年,Libertines做过一个五天的“快闪店”营销,出售各种限量版专辑和周边产品。
Kendrick Lamar
今年上半年,为配合Kendrick Lamar今年上半年推出的新专辑《DAME.》的巡演,每一站演出都会搭配“快闪店”,主要用于销售周边产品。
案例
* * *
Tumblr IRL × The 1975
1975是英国一支年轻的乐队,乐队2016年2月发行了新专辑《I like it when you sleep, for you are so beautiful yet so unaware of it》。
作为一次专辑推广合作,1975与Tumblr IRL联手在伦敦街头开设了一个“快闪店”。
游击店的内部设计与1975实体专辑相得益彰,让歌迷对于新专辑的产生更深刻的视觉印象。
“快闪店”不只是一个展示空间,更是乐队和歌迷零距离交流的场所。以及……
还能直接卖唱片!
当然,作为合作方,Tumblr也会在线上力推The 1975。
乐队表示非常满意。
The 1975这张新专辑成为去年英国最畅销的专辑之一,他们在O2举办的演唱会,开票3小时告罄。
功劳不只是Tumblr的,不过,这个合作受到了业内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