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倪叔的思考暗时间
倪叔,科技商业观察者,电商一线老兵。分享个人思考,电商洞见,快速学习技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可惜我文笔平平 ... ·  2 天前  
济宁市公安局济东分局  ·  “以旧换新”激发消费新活力 ·  2 天前  
大数跨境  ·  Tokopedia-印尼第二大电商平台,月访 ... ·  4 天前  
大数跨境  ·  Tokopedia-印尼第二大电商平台,月访 ... ·  4 天前  
亿恩  ·  国货大牌涌入跨境电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倪叔的思考暗时间

疑问:今年618为什么看不到苏宁1号店这对撕逼小能手呢?

倪叔的思考暗时间  · 公众号  · 电商  · 2017-06-12 22:31

正文



因为天猫的参与,今年618似乎相较于往年要更为热闹,因此本业电商的倪叔也决定认真关注本次618,此篇为抛砖引玉的第一篇文章。


关于618这种大促,印象中最显眼也最表层的当然就是公关战了,但回顾本次618,倪叔的第一个惊讶就是: 为什么在这一次的618之中看不到苏宁和1号店这对撕逼小能手呢?


未免您Get不到倪叔的惊讶之处所在,倪叔再重新为你梳理一下这两位的角色:


在京东和阿里漫长的斗争史之中,京东作为行业老二一直在用各种方法怼阿里,一度甚至发展到京东内部开个年会,都要明里暗里的挤兑阿里,某种程度来说当时的京东就是为怼阿里而生的,而阿里做行业老大对于京东这种无底线的做法既不屑也不方便回应,只能在关键问题上予以回应,日常只能忍着。



这个局面直到阿里与行业老三苏宁站到了一起,老大不方便回应老二的无理挑战,但老三就没有这个顾忌,因此苏宁一出手就是狂撕京东:


在京东最强势的家电,手机等业务上狂打价格战,从供应链和利润率双管齐下来掐京东的脖子,另一方面在品牌发声上也非常狠绝,句句直指京东,那句震动江湖的 “老板若是真的强,头条何须老板娘” 就是出自这个时期;



自此开始,怼京东这件事情上,苏宁完美的扮演了“打手”的角色,每逢京东做618,苏宁都会针对京东的优势类目大打价格战,像“贵就赔”这种盯人战术基本成为标配,借助苏宁在家电行业的多年积淀,极力拉低京东的业绩。



犹记得是2015年的618前夜,苏宁品牌形象代言人邓超突然被娱乐自媒体人爆其出轨,瞬间就成为微博最大热点,吸引无数眼球,使得京东投入大量的推广费都化为烟云…最终当年的618战绩远逊于天猫



而且那一年正好,自15年3月开始京东负面消息不断:财报前撇掉京东到家不良资产、到发布财报带来的一系列减值、被机构做空、受到资本市场质疑、股价连续受挫随时破发……面临过一系列的困难以后,才有了后来的沃尔玛入股的事情;


但后来京东获腾讯和沃尔玛增持以后,收购1号店以后也借鉴了阿里苏宁的打法,由小弟1号店出面: 不断让利冲击天猫商超业务的同时也多次指名天猫进行比价与发声!



虽然由于自身实力的问题,1号店的工作并没有像苏宁一样完成的那么出色,但总体而言:两者的定位是相似的。


而618作为一个重大节点,以往常的惯例来说正是需要撕逼的时候,正应该这对撕逼小能手上场一展身手的时候,但为何偏偏今年的618却反而没有看到这两位的身影呢?这是一个颇为值得玩味的现象!


而在这个让倪叔不解的现象背后,是一个更大的疑问: 天猫为什么要趟618这趟浑水呢?


(618/京东/淘宝的百度指数对比)


(京东618/天猫的微信指数对比)


从目前观测到的数据来看,虽然京东投放了大量的广告资源,但事实是无论是百度指数还是微信指数而言,618都基本是一个非常小的基量。 毕竟在现在的社交时代,纯粹以电商促销为主的打法,根本就掀不起太大的集中关注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并不同于双11影响力巨大,京东必须来参与的情况;


要知道,往年天猫在上半年是会主推自己的天猫新风尚,对于天猫来说,年中促是必须的,也是一个重要的消费节点,但完全可以自己做一块,毕竟618作为由京东店庆日而延伸出来的节日,是京东主场,目前来说也并没有非参与不可的巨大消费者号召力,尤其在2017年,京东一开始就着力宣传:618的主要基调是开放,向全社会无偿开放618商标,欢迎各界携手共同做大!



而本次天猫的积极参与,会否最终反而起到了帮助京东成就618的作用呢?


当然,或许是天猫艺高人胆大,要去对方的场子里闹一把,但最终的效果是否真能达到天猫的预期,历来不按套路出牌的阿里是否又隐藏着什么大招,这都是需要持续观察的事情;


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以第三方的感受而言:今年的618之所以显得热闹很大程度是来源于天猫的参战,让618从京东的独角戏变成整个行业的事情;


在“天猫618理想生活狂欢节”的日程表上,从6月1日开始,天猫一共发动了20天不同主题、品类的促销。天猫电器城还率先挑起了双方的价格战,连续三天推出贵就赔,直击京东的3C、家电核心品类。



这种力度,不免让外界产生一种强烈的印象:天猫从来没有这么在意过618,而今年的反常之举,究竟是京东这一次的618有什么不同呢?还是天猫自身的经营思路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如果认真的观察,此次由徐雷重掌京东市场大权后的首届618,确实没有了“只为品质生活”的自嗨,但是又过于重复“多快好省”的路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