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容大酱酒通过酒仙集团董事长郝鸿峰的演讲以及新品“容大坤沙”的发布来借力打造品牌。分析了容大酱酒面临的挑战,包括时代背景、市场环境、品牌定位以及与其他品牌的竞争等问题。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容大酱酒在打造爆款过程中采取的策略和面临的挑战,并强调了品牌需要持续保持高光形象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容大酱酒通过演讲和新品发布借力打造品牌。
酒仙集团董事长郝鸿峰的演讲以及新品“容大坤沙”的发布是容大酱酒借力打造品牌的重要方式。演讲中,郝鸿峰不仅回顾了酒仙网的历史,还分享了创业的感悟和体会。新品发布则通过明确产品发展方向,利用互联网方式打造产品,围绕消费者私人饮用场景进行品宣活动,结合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特点,宣传“低价买好酒”的理念,吸引消费者。
关键观点2: 容大酱酒面临的时代背景和市场环境。
当前白酒市场趋势是名酒的话语权越来越重,消费者择酒多以圈层消费和名酒驱动为主。容大酱酒背后的品牌还不具备足够强的品牌吸引力。同时,价格虚高、价格倒挂现象不断深化,消费者开始意识到白酒产品价格的虚高,消费变得愈发冷静和克制。
关键观点3: 容大酱酒在打造爆款过程中采取的策略和面临的挑战。
容大酱酒采取的策略包括明确产品发展方向,利用互联网方式打造产品,围绕消费者私人饮用场景进行品宣活动,结合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特点,宣传“低价买好酒”的理念。面临的挑战包括品牌定位的弱化、产品长期性问题、和其他品牌的竞争以及份额挤压的问题。
关键观点4: 容大酱酒需要持续保持高光形象的重要性。
容大坤沙的发布打满了“高光”,一旦染上灰尘,或将对产品形象带来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容大酱酒需要持续保持高光形象,不仅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更要对自己的产品和经销商伙伴负责。
正文
对于容大酱酒来说,酒仙网或者是郝鸿峰个人的“爆”,只是容大酱酒品牌的借力点,容大酱酒要想自己“真爆”,仅靠一场演讲,还远远不够。
作为容大酱酒的运营方,酒仙集团董事长郝鸿峰在8月19日的一番激情演讲堪称是“教科书级”,把新产品“容大坤沙”的发布放在酒仙控股23周年庆典尾声,从包装到酒质,从定价到目标,郝鸿峰用数十分钟的发言,赢得了现场满堂彩。
“够拼才能爆”,在这场以“拼爆”为主题的个人SHOW当中,郝鸿峰不仅回顾了酒仙网走过的23年历史,更是站在一个既往者的身份,分享创业的感悟和体会,单单从内容上来看,不乏亮点金句。
但对于容大酱酒来说,酒仙网或者是郝鸿峰个人的“爆”,只是容大酱酒品牌的借力点,容大酱酒要想自己“真爆”,仅靠一场演讲,还远远不够。
爆款是如何打造的?
在容大酱酒上市之前的5年前,也就是2014年,酒仙网和泸州老窖联手打造了一款互联网专供酒水产品,而就是这款酒水,在面世后迅速燃爆网络,一年内销售便突破300万瓶,销售额超过两亿,成就酒业一大商业奇迹,被誉为酒类行业的“小米”。
时至今日,三人炫的成功都堪称互联网营销的教科书级表现。2014年正值传统白酒行业的冷冬期,行业下行趋势明显,传统经销模式遭遇重大挫折,而诱发这种挫折的,正是在2014年异军突起的电商行业,酒仙网就是走在潮头的其中一个。
同年,3C领域的小米凭借别出心裁的小米模式在国内十分火热,而在小米的“硬件+新零售+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和社群运营模式的双重刺激下,爆款的生成逐渐不再是秘密,而是变得可控可复刻。
三人炫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在“三个一”(一瓶酒,一亿瓶,只挣一块钱)的逻辑理念带动下,郝鸿峰携手泸州老窖,从2014年3月开始,历经5个月的打磨,在2014年的8月底成功打造出三人炫产品。
如果把三人炫的爆款路径摊开来看,那就是在明确产品发展方向(三个一)之后,区别于传统玩法,用互联网的方式打造产品,在品质好酒+名酒品牌的双重助力下,围绕消费者的私人饮用场景(三人炫)进行有针对性的品宣活动,并结合互联网信息传播迅猛的特点,利用消费者和产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着重宣传“低价买好酒”这一理念,吸引消费心智,产生“不买我就会亏”的念头,从而达到促销的作用。
这套销售逻辑清晰严整,尤其是抓住了酒类传统销售的痛点,借助互联网渠道大行其道,不只是三人炫,酒仙网和五粮液携手打造的“密鉴”也在爆款打造的模式下迅速火热。
而这次容大坤沙的新品发布,细究背后的商业逻辑,和这一套爆款打造模式十分类似,唯一缺少的是名酒品牌的加持。而最近几年中,连锁品牌、零售品牌,携手大厂开发产品的案例屡见不鲜,也都各有成败,但当下的白酒市场趋势,酒仙网的这一套爆款打造模式却不一定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一方面,时代已经发生巨变,网络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主流和常态,消费者能够获取产品、企业、品牌信息的路径和方式透明且多样,自说自话的时代已经过去;另一方面,白酒行业向上集中态势发展明显,名酒的话语权越来越重,市场占比也必然会进一步提升,消费者择酒也多以圈层消费和名酒驱动为主,容大酱酒背后的宋代官窖和酒中酒集团还不具备足够强的品牌吸引力。
环境不同,背景亦不同,时代更不同,容大酱酒的爆款之路,任重而道远。
卖
149
元
/
瓶的全坤沙?
在行业内一直有这么句人尽皆知的话,一句是“
300
元以下没有好坤沙”,一句是“酱酒是稀缺资源”。酱香型白酒因其复杂的生产工艺和长生产周期,成本偏高、产量相对清香、浓香型白酒要少,这已经成为行业公认的事实。
况且,在经历过酱酒热潮下的“酱酒泛滥”,以及2023年酱酒经济泡沫的破裂,流通市场上的酱酒产品呈现出数量大,品类多,品质参差不齐,价格高位浮动的基本现状。在消费升降级同存,以及中国白酒行业向优势产区、名优酒企和知名品牌的趋势的加速引导下,酱香型白酒因其特殊性,正在向着“高端、精品、差异化”方向发展。
这就导致了一瓶真正意义上的好酱酒,工艺成熟精湛,原粮曲药品质优秀,时间陈酿丰富悠长,将很难再跟“百元”“民酒”相关联。事实上, 在很多消费者群体的认知里,酱酒也牢牢地占据了“商务、政务、宴请、馈赠”等场景。
就市场表现来看,真正在老百姓餐桌上显露身影的,无论是国台、习酒、还是郎酒,单瓶价格也都在300元起步,可以说,在市场规律和赛道产品定价方面,全坤沙酱酒已经形成了固有价值价格定位线。
| 在这样的现实条件和风潮下,不少行业专家也犀利地指出,在当下的发展阶段,“大众酱酒是伪命题”。
去年3月份台源酒的出现,算是给这个论题给予了一定的反驳。但就178元/瓶的台源酒来看,在茅台集团的强品牌背书加持下,高品质碎沙工艺,飞天茅台轮次酒添加,使得台源酒在大众酱酒板块,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先驱案例。
但就之后的发展情况来看,台源酒后劲并不强,甚至有些许“颓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热度期后,酱酒消费依旧回归传统定位,台源酒固然性价比较高,但百元价格带的酱酒产品还是较难抢占消费者心理预期的高地。
而在19日晚间酒仙集团推出的“容大坤沙”,似乎是在继台源酒之后,又一次对大众酱酒赛道的挑战,而且这次规格更高,标准更高,大有论剑之意。
据郝鸿峰介绍,容大坤沙就采取的是产自茅台镇的全坤沙酱酒,酒体生产方便是在过去数年间频繁在酱酒圈出圈,并收获诸多赞誉的“宋代官窖”,每一瓶就都保证是5年以上的老酒,不打折扣;另一方面,酒仙网打出了“PK600”“PK1000”的概念,即任意一瓶容大坤沙敢于对标PK市面上零售价600元的酱酒、任意一瓶存放3年以上的容大坤沙敢于对标PK市面上零售价1000元的酱酒。
| 149元PK600元,这是一个“疯狂”的举动,但就是这样的“疯”劲,才更值得人品味。
酒仙敢于提出这样大胆的比较,将自己架在行业风口成为众矢之的,作为企业方,必然不会做搬起石头砸招牌的事,毕竟郝鸿峰还怀揣着酒仙千亿的梦想。有如此言论,只能表明一件事,那就是酱酒成本价和零售价巨大的价格差值空间,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市场竞争的平衡。
反观现实也的确如此,价格倒挂现象的不断深化,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意识到白酒产品价格的虚高,消费也变得愈发冷静和克制。
在这样的环境下,容大酱酒这个出生甚晚的酱酒品牌,要想从一个新锐产品变成一个大流通产品,切入自己适合的赛道,十分重要,也许这就是容大坤沙敢于提“全坤沙”概念,敢于以149元/瓶价格PK600元/瓶的理由所在。
放在行业、市场、酱酒品类赛道、大众酱酒理念的角度上来看,这是一个“打破规则”的开始,至少从现在行业和媒体反馈的情况上来看,容大坤沙在短期内的确也和台源酒一样。
打破规则后,方向在哪?
必须承认,从营销角度上来看,酒仙的这一仗打得的确漂亮。
“好喝好看好实惠”“把容大酱酒打造成中国性价比酱酒的第一品牌”“爱拼才会赢,够拼才能爆”,无论是理念还是理想,酒仙都依托这场年度盛典和新品发布会,向行业内外进行了有效传播。
不少地方经销商在线观看了发布后,都对这款“容大坤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有个别经销商在朋友圈公开发文咨询容大酱酒品牌的基本情况,也得到了许多人的回应。
但必须认识到的是,短期的火爆只是一时。白酒产品和行业现在不缺少短平快的割韭菜,或者说,伴随着经销商、代理商和客户群体对于酱酒产品认知的不断深入,短平快的酱酒运作方式已经越来越不入流。
映射到发布会后的,行业、资本各方对于容大酱酒或赞赏或质疑或否定的态度来看,当前的容大酱酒,要更加理智一些,不仅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更要对自己的产品和经销商伙伴负责,打破规则后,如何站立,如何洗牌,如何直迎挑战,是更加紧要的问题。
在九频道看来,容大坤沙的发布,存在两个方面的风险,一个是对于自己品牌定位的弱化,以往的容大酱酒,从直观的产品价格上来看,几乎分布在600+,属于高端酱酒产品定位,此前数年间打造的高端酒设,在历届糖酒会上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固的产品认知。
虽然从价格带布局的角度上来看,产品延伸至百元级产品并不稀奇,但基于容大酱酒本身的品牌力并不算很强,此时发布容大坤沙,不仅连带“打击”了自己的已有产品,同时也显得有些着急,有弱化品牌定位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