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头条
上海吃喝玩乐第一榜,提供最鲜活的城市资讯,记录最有温度的城市生活。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关于上海城市美学的补白。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头条

中国又添一处世界遗产,上海人坐高铁直达!风景老嗲了!

上海头条  · 公众号  · 上海  · 2017-07-16 19:55

正文


上海已经正式入伏

连空气中都夹杂着一股热浪

特别想找寻一处海岛

吹吹海风、静静漫步

看日出日落



中国这么多海岛

头条菌认为最不能错过的 就是


鼓浪屿

上海——厦门

来回车票不到800多元

说走就走


这座仅有1.91平方公里的小岛

比阿拉世纪公园大不了多少

与厦门岛隔海相望

岛上四季鲜花竞开

各式建筑错落有致

海岸曲折逶迤

深巷琴音缭绕



就在几天前的7月8日

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

“鼓浪屿”

通过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的审核

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成为中国第52处世界遗产



很多人不禁产生了疑问

这个有着“海上花园”美誉的小岛

为何能成为世界遗产呢?


不上鼓浪屿,不算来厦门


在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前

鼓浪屿是文青的聚集地

是年轻人们拍照的好去处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树木苍翠,繁花似锦

特别是小楼红瓦与绿树相映

显得格外漂亮


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

在历史的更替中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

三大柱式陶立克,罗马式的圆柱,巴洛克式的浮雕......

处处洋溢着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

因此鼓浪屿也有 “万国建筑博览” 之称


鼓浪屿街道短小,纵横交错

清洁幽静,空气新鲜

步入其中,有种世外桃源的错觉


满是怀旧味的老巷子里

到处是文艺复古小清新的店铺

这些地方可是文艺青年的必到之处


这里的节奏很慢

安静闲适、清静如一

岛上的居民生活得淡定从容


随处可见慵懒的猫咪

在树荫下纳凉打盹

日子过得跟这座岛上的人一样惬意


漫步沙滩

感受海风的吹拂

整个身心都放松了


漫无目的地行走在幽静的小道

能听到恬静曼妙的音乐

享受大城市无法企及的片刻安宁


美丽的龙头路

是鼓浪屿岛上最重要的一条商业街

琳琅满目的小吃,征服了南来北往的食客


远眺就是厦门岛

鼓浪屿的老建筑与厦门岛的新建筑交相辉映

仿佛一个在诉说着古老

一个在侃侃而谈着未来



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遗产

肯定不止是美丽二字这么简单

在大多数人看来

鼓浪屿成为世界遗产

离不开这里中西合并的古老建筑

也离不开曾经恬静的生活气息

头条菌这就来为大家扒一扒其中原由

官方对于鼓浪屿是这样评价的:“鼓浪屿见证了清王朝晚期的中国在全球化早期浪潮冲击下步入近代化的曲折历程,是全球化早期阶段多元文化交流、碰撞与互鉴的典范。



庞大惊艳的世界遗产地图



『建筑——殖民期间西洋建筑涌入』


在鼓浪屿岛上

有70%左右建筑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造的

鸦片战争之后

殖民、移民者、传教者纷纷来到鼓浪屿

教会学校、教堂公馆、别墅 等居住建筑

在岛上密密麻麻地分布



在近现代历史中

曾经有 13个国家在鼓浪屿派驻领事

岛上现有 51组代表性历史建筑及宅园

4组历史道路

7处代表性自然景观

2处代表性文化遗迹

它们与岛上现存的 900余栋历史风貌建筑

共同构成了鼓浪屿独特的城市历史景观



英国领事公馆旧址


1843年厦门开埠

英国率先在鼓浪屿派驻领事

先租民房,后向英商购买别墅作为领事馆

英国领事公馆旧址

坐落于田尾一片临海的开阔场地

可以观察厦门港船只的通航要道

该建筑最初为两层,后来改建成一层

外形采用砖石木结构

是典型的单层殖民地外廊式建筑


美国领事馆旧址


除第一次鸦片战争当事国英国外

美国是最早派驻厦门领事的国家

现存美国领事馆旧址为1930年翻建

三角形山花、科林斯柱式,严谨的荷兰式砌法

都是当时美国最流行的古典复兴建筑风格

整体造型庄重大气典雅


日本领事馆旧址


后来,法国、奥地利、意大利等

各个国家纷纷派驻领事

日本也在岛上派驻了自己的领事馆

日本领事馆旧址(现在的鹿礁路24号)

鼓浪屿岛上完整留存的19世纪外国领事馆建筑

包括日本领事馆旧址、警察署旧址和宿舍旧址三部分

文物建筑面积总计四千多平米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领馆停止运行

此后交由厦门大学作为职工宿舍使用


延平戏院旧址


延平戏院旧址坐落于鼓浪屿市场楼上

整座建筑建筑面积2700多平方米,共三层

楼下是大面积的市场、二楼是戏院

戏院内设有约600个座位

演戏、放电影、说书都在这里

延平戏院开了11年,1942年停业

先后改名为“鼓浪屿戏院”、“鼓浪屿影剧院”、

“鼓浪屿电影院”

1987年鼓浪屿音乐厅建成后,鼓浪屿电影院停映


毓德女学校旧址


170年前

是一个男尊女卑封建礼教根深蒂固的时代

大部分女子地位低贱、饱受歧视

且不说读书识字了

甚至连生存的权利都经常被轻易剥夺

而鼓浪屿毓德女学校

开厦门女子教育先河

当年的西方牧师娘在这里细心教授

才让后来更多的中国女子受教育认识世界


救世医院和护士学校旧址


1898年,救世医院总院迁到鼓浪屿

这是鼓浪屿第一座综合性医院

如今的救世医院和护士学校旧址

已经成为 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

这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北京之外的第一座实体分馆

旨在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鼓浪屿

展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量外国文物珍品


汇丰银行公馆旧址


汇丰银行公馆位于鼓新路57号

建在笔架山东北端的断崖上

1873年由英商怡记洋行修建

当时称怡记洋行的闲乐居

后作 汇丰银行高级人员住宅兼金库

故被称汇丰银行公馆

这个三叶草形平面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

一度成为鼓浪屿的标志性建筑


英国伦敦差会女传教士宅


英国伦敦差会女传教士宅

是鼓浪屿早期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的珍贵实例

见证了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

鼓浪屿外国传教士的活动

该建筑曾是 原伦敦差会女牧师、女教士居住的房子

被当地人俗称 姑娘楼”


厦门海关副税务司公馆旧址


厦门海关副税务司公馆大约建于1860年

位于漳州路9号

又称“大帮办楼”

是当时 厦门海关高级员工的住宅

整体建筑造型简洁洗练

明显受到当时现代建筑风潮的影响

带有美国草原别墅风格


黄荣远堂


黄荣远堂位于鼓浪屿福建路32号

在千余幢鼓浪屿老别墅中

它可谓是最具代表的一栋

主楼和副楼的雅华贵

加上精致的花园使得这座建筑更显气派

该建筑早先是菲律宾华侨施光从的别墅

1931年被华侨黄仲训买下


菽庄花园


菽庄花园位于鼓浪屿的南面港仔后海滨

台湾富绅林尔嘉所建

当时他在鼓浪屿定居之后特别怀念台北板桥故园

所以就在1913年创建“菽庄吟社”并建菽庄花园

菽庄花园有着典型东方园林的韵味

同时又融合了西方造园的风格

1951年,林尔嘉在台湾病逝后

其夫人将菽庄花园捐献给了厦门市政府


杨家园


杨家园建于1935年

菲律宾华侨杨忠权 、杨忠懿于20世纪初兴建

整个杨家园由四栋楼房组成

是鼓浪屿十大别墅之一

走进杨家园,池塘中鱼游碧水,庭院里花繁树茂

可以说是闹中取静


黄氏小宗


黄氏小宗建于19世纪

是鼓浪屿现存最早的闽南传统木构院落式民居之一

当时美国一名传教士兼医生来到鼓浪屿

就居住在黄氏小宗

让洋人住进家族的祠堂

足见当地百姓的友善和豁达

这里也曾是 近代厦门第一个西医诊所

后来,这座祠堂 开设了私塾

为当地近现代教育开了先河


四落大厝


鼓浪屿幸存最早的闽南红砖之一

建于19世纪上叶

黄有山、黄勗斋、黄崑石祖孙三代及族人建设

是鼓浪屿现在保存下来规模最大、最完整的

一组闽南红砖厝建筑群


三一堂


三一堂建于1934年

名字既寓意三个教会联合兴建之意

更蕴含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教义

是鼓浪屿岛上唯一一座完全对称的建筑

八角形穹顶能产生良好的音响效果

殷承宗、盛中国、郑石生、周小燕等著名音乐家

都曾经在三一堂举办过专场音乐会


还有很多代表性的建筑

例如工部局遗址、会审公堂旧址、

日本警察署及宿舍旧址、和记洋行仓库遗址、

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旧址、丹麦大北电报公司旧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