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吕考研
原公众号“吕建刚老湿”改为“老吕考研”啦! 老吕坚持每日分享管理类联考、经济类联考干货。考MBA MPA MPAcc 等专业的同学快关注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田俊国讲坛  ·  【2月22-23日】心智突围工作坊第九期(北 ... ·  昨天  
HSE集结号  ·  【PPT】员工安全行为养成精品培训课程 ·  2 天前  
HSE集结号  ·  【PPT】员工安全行为养成精品培训课程 ·  2 天前  
田俊国讲坛  ·  田俊国:在人际关系中保持最大限度的独立 ·  2 天前  
田俊国讲坛  ·  【2月26日】第32期《10天非凡心力训练营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老吕考研

最后30天,复试还有机会逆袭成功吗?

老吕考研  · 公众号  ·  · 2020-03-12 00:00

正文


戳上方蓝字"财会喵"关注我们
并点击 右上角 ●●●菜单栏 ,选择 “设置星标”
每晚12:00,喵喵陪你学会计

距离4月上旬的复试,满打满算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你们复习的怎么样了?特别是考五科的同学,要抓紧啦,不算准备政治、英语和面试的时间,每门科目的备考时间也只有6天了。

我想现阶段,还没有备考好的同学,大概是这样两种状态吧:

第一种: 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型
每天都信誓旦旦地对自己说,今天好好休息、放松一下/今天处理完这件事,明天一定开始好好做人,好好准备复试。第二天,依旧从早上拖到下午,从下午拖到晚上,而晚上,很不巧,追的剧又更新了.....

好不容易静下心打开书,看不了几行就会碰到看不懂的专业名词和法条,一旦掏出手机开始百度,又忍不住将魔爪伸向了各种app......

第二种: 越学越晕型
一个劲的灌输知识点,却还不知道高频考点怎么考察;
一个劲的疯狂刷题,却找不到题与题之间考察的知识点的差异。

为什么进项税额一会转出一会不转出?为什么自产产品一会视同销售,一会不视同销售,视同销售为什么有的确认收入,有的不确认收入?为什么增值税不视同销售,消费税要视同销售?

且不说金融工具和长投,光一个增值税的问题就能让人哭晕在厕所。

会计,本质上其实是一门逻辑学。 其中不到20%的问题,是准则的硬性规定,找不到什么逻辑可言;但有80%以上的内容,都是有迹可循、有理可依, 不理解根源性的底层逻辑,单单记了忘,忘了记,当然越学越痛苦,越学越晕了

那么,还剩30天,专业课还没开始OR还没摸出门道,还有救吗?

当然。
首先,大家要明确一点,专业复试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其实题量都不大,相比我们各种职称、职业资格考试来说,本身能考到的范围就很少。另外,有些学校专业课考了4、5门,每门都得考几题,可考范围就更小了。

那大家想一想,当出题量有限时,如果你是出卷人,你会怎么出题?全出难的、偏的?那可能大家分数都一样,都没有分,还怎么区别化筛选?

所以,大家大可放心。 对于复试来说,主要考察的还是专业素养,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专业原理性知识的融会贯通。 最后30天,通过有方向性的训练,完全可以拿下复试,成功上岸。

好啦,明确了逆袭成功的可能性,接下来给大家讲讲这30天需要注意哪几点。

第一: 明确考点范围
考点范围的明确不仅包括章节内容,还包括这个章节的考察形式。 有些章节理解会计处理可能有一定难度,属于前面章节的融合,比如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更正、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但是复试对于这些章节的考查基本是名词解释和简答。

所以,后期冲刺我们完全可以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对于这些章节简单理解后背诵即可。

另外,自从我们开始带背团后。总有同学问,我一开始就背可不可以?只要是人,背下的东西总会忘记的,你先背的内容基本到后面就会忘记了,所以需要先理解,然后开始集中时间和精力记忆。

另外,还要注意在 短期内尽量提高重复次数 对于需要背诵的名词解释和简答,千万不要每天花费一上午或者考前最后几天,花费一整天的时间去进行记忆。 长时间去记忆,效率一定越来越低,4次半小时的效率远大于一次两小时的效率。

对于这一点,我们复试通关班的同学,一定深有体会。在30天魔鬼计划里,我给大家安排了每天早读—听课——画框架——看书、做题——睡前翻阅,每天五轮的滚动复习后,很多同学都反馈知识点学的更透彻了。

第二:主动总结解题步骤和命题陷阱
会计、财管这类专业课,都属于需要一定理解和思考的学科。以财务会计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时对损益的影响,就有至少三种考察方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