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以促进创新药物的蓬勃发展。
一支关于医患创新支付的纪录片——《执灯者》揭开了整场活动的序幕。片中的主人公,肺癌患者代表
奚叔叔
及其主治医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张勇教授,
淋巴瘤患者代表周女士的主治医生
王教授
,以及血友病患者家属代表
袁女士
齐聚会议现场,进一步分享了他们的故事,传递了在医疗保障体系下重获新生的患者们的真实心声。
奚叔叔
回忆起被诊断为肺癌时的心情,感到无比焦虑和无助,既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又忧虑经济压力。经过四次化疗后,张医生建议他使用阿替利珠单抗,每月需注射一针。奚叔叔作为一名退休老人,儿子平时不在身边,他的生活主要依靠养老金,高昂的治疗费用令他倍感压力。后来,他在张医生的帮助下参加了沪惠保,免疫治疗总费用十几万元,保险报销了绝大部分。奚叔叔深刻体会到了社会的温暖与支持,以及国家的全面保障,这极大增强了他战胜病魔的信心。在慈善捐助和惠民保的双重保障下,他的经济负担得以减轻,能够更安心地接受治疗。
张勇教授
指出,奚叔叔是一位早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需要进行免疫巩固治疗。然而,他所需要的免疫治疗药物(阿替利珠单抗)尚不在国家医保范围内。因此,在治疗时,我们主动与奚叔叔进行沟通,询问他是否参与了相关保险,最终指导他通过沪惠保进⾏报销,从而帮助他获得最⼤程度的经济⽀持。目前,肿瘤药物的新药上市种类日益增多,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然而,每一款新药的研发和制造都需要巨额资金。因此,在药物上市初期,患者通常需要自费,这使得药物价格相对昂贵。许多患者在经济上面临一定的困难,且部分药物并不在医保范围之内。因此,提前参与惠民保和互惠保成为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这类保险手续简单,理赔迅速。也希望未来能够推出更多医疗保险,以便将一些更新的药物纳入保障范围,让患者更快地接触到新的治疗方案,避免因病致贫的现象。
王教授
表示,周女士在2024年5月被确诊为急性弥漫性大B淋巴瘤,当时肿瘤细胞已广泛扩散,病情较为严重。我们为她制定了临床一线治疗方案,包括使用利妥昔单抗和CD79b靶向药物。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灶成功清除。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始终关注周女士的经济状况,主动询问她是否参与了保险,并帮助她获取相关的报销信息,以减轻她的经济压力。不幸中的万幸是周女士之前购买了重疾险,这份保险为她的治疗提供了100%的费用覆盖,所有的住院、检查、用药、手术和后续自体干细胞移植费用均得到了报销。看到周女士能够全力以赴对抗疾病,而不必担心经济问题,作为医生,我们感到非常欣慰。在此也呼吁更多患者关注自己的经济风险,积极参与惠民保和商业保险,以为自己建立更全面的保障。
袁女士
回忆,孩子在8个月大时被诊断为血友病A重型,初期采用VIII因子预防治疗,但频繁的静脉注射给孩子带来了不适。后来,了解到艾美赛珠单抗这款皮下注射药物,并经过协调,在常州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实施该治疗,从而大大提高了治疗的舒适性。在使用该创新药物的过程中,最初依靠江苏医惠保和常州惠民保进行报销,有效减轻了经济负担,使我们能够坚持使用艾美赛珠单抗,确保了孩子的治疗效果。随后,由于惠民保政策的调整,我们参与了宸汐发起的“友爱相伴”项目,这进一步帮助降低了自费药物的费用,使我们能够持续承担药物的支出,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让他们在同龄人中可以自由的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