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通识联播
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由北大、清华、复旦、中大以及浙大、南大、武大、厦大、重大、港中文等大学十所高校组成。联盟特开设通识教育平台,探讨通识教育理念,介绍核心课程知识,促进高校交流合作,发布相关资讯信息。关注通识联播,锁定中国通识教育实践最前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树乡谈  ·  闲聊三五句 ·  19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通识联播

选课参考 | 北京大学2024年秋季学期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简介

通识联播  · 公众号  ·  · 2024-08-28 18:00

正文



本期推送为大家介绍北京大学2024年秋季学期开设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课程分为四个系列:Ⅰ.人类文明及其传统 Ⅱ.现代社会及其问题 Ⅲ. 艺术与人文 Ⅳ.数学、自然与技术,欢迎大家关注!



2024年秋季学期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简介

(最终请以实际开课情况为准)




Ⅰ. 人类文明及其传统



课程号:02031540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化

开课系所:中国语言文学系

学分:2

授课教师:廖可斌

课程介绍:本课程拟分民族融合、小农经济、政治体制、行政区划制度、职官制度、科举考试制度、儒家经典、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若干专题,比较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主要方面,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整体框架、基本特征及当代意义有基本了解。本课程注重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相关知识,同时强调问题意识、比较视野、当代视角,即从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现象中提炼出若干问题,注重中外文化特别是中欧文化的比较,探讨中国古代文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及其当代价值。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中国古代文化


课程号:02131310

课程名称: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制度

开课系所:历史学系

学分:2

授课教师:阎步克、叶炜

课程介绍:中国在历史早期,就已发展出了发达的集权官僚体制。这个体制在数千年中不断完善,构成了政治行政活动的基本框架,并成为塑造社会形态的决定因素。本课程即以传统集权官僚体制为内容,分门别类地叙述其皇帝、宰相、地方管理、军事管理、选官、法制、考课、监察、官学、品位、俸禄、礼制等侧面,介绍相关的职官设置、运作机制,阐发其制度原理、政治意义及发展变迁,深化学生对这个体制的基本认识。

相关链接:

阎步克、叶炜 | 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制度

走进课堂 | 阎步克:时代变迁与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研究

博雅GE微访谈 | 阎步克:历史学习与通识教育

优秀作业 | 服之無斁:官階制度與中古制服之變


课程号:02132864

课程名称:《史记》解读

开课系所:历史学系

学分:2

授课教师:李霖

课程介绍:《史记》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史学著作。然而,《史记》不单是一部“历史书”,它还承载了太史公未尽明言的思想和主张。这是《史记》的难解之处,也是其魅力所在。本课程尝试从作者的视角,系统、深入地解读《史记》,以期提纲挈领地理解太史公的意指。

相关链接:

走进课堂|“《史记》解读”助教心得与学生课程感想

优秀作业|《大宛列传》在《史记》中的位置及其真意

课程大纲 | 《史记》解读


课程号:02130020

课程名称:中国近代史

开课系所:历史学系

学分:4

授课教师:韩策

课程介绍:中国近代史连接古代和当代,是理解中华文明的近代转型所不可缺少的。本课程旨在帮助修课同学准确把握该段历史的发展脉络及基本知识,引导同学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以期加深对该段历史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从事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以大量原始资料为依据,结合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系统讲授1840年前后至1919年之前,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文化、法制等方面的剧烈变化,帮助同学认识中华文明的近代转型。课程内容包括十三部分:导言、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与湘淮军、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辛酉政变、同治中兴与洋务运动、左宗棠平定西北及海防塞防之争、中法战争与甲申易枢、中法战后的海防建设和高层政局、甲午战争、从戊戌变法到庚子事变、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与民国建立、民初北京政府的统治。


课程号:02230412

课程名称:佛教艺术和考古:南亚与中国

开课系所:考古文博学院

学分:3

授课教师:李崇峰

课程介绍:作为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广泛传播于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既对其政治、社会、文化和艺术传统产生过重大影响,也丰富了古代各族人们的精神生活。如中国从北魏开始,佛教即“助王政之禁律,益仁智之善行。”(《魏书:释老志》)唐代长安城分设若干“坊”,每坊几乎都设佛寺,负责对坊内百姓的精神束缚。又,中土传统上称佛教为象(像)教; “‘象 教’,谓为形象以教人也。”(六臣注《文选》)因此,佛教雕塑与绘画是佛法传播的重要媒介或手段。

本课程是为全校本科生开设的通识核心课,拟从考古与艺术学科交叉的角度解读南亚(包括中亚)与中国的佛教文化遗产。佛教考古的对象,主要包括地面佛寺遗址、石窟寺遗迹和佛教遗物;而佛教艺术史 研究的重点,则偏重后两项,即石窟雕塑、壁画及单体造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从佛教考古角度讲授,兼及艺术史研究方法。

相关链接:

李崇峰 | 佛教艺术和考古:南亚与中国

博雅GE微访谈 | 李崇峰:教法与世俗之间的佛教艺术

优秀作业 | 《法显传》所见佛教建筑


课程号:02232200

课程名称:美术考古

开课系所:考古文博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倪润安

课程介绍:考古学与美术史同源,都源自于西方古物学,但发展方向不同。一条路径从自然科学中获取基础研究方法,形成了考古学;另一条路径从人文社会科学中获取基础研究方法,形成了美术史。美术考古是考古学与美术史再次交融的结果。

美术考古强调以考古学为基本出发点,以田野考古发掘和调查所获得的人工遗迹和遗物为研究对象,从历史科学的立场出发,依据地层学、类型学、科技考古等考古学研究方法和手段,结合有关历史文献记载,广泛借鉴美术史、思想史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阐明美术考古遗存的产生、发展过程,揭示其审美意识背后所蕴涵的思想观念,去探索和复原古代社会文化。

美术考古的对象十分多样复杂,包括城址、建筑、岩画、壁画、雕刻、造像以及各种工艺品等等。这些包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遗迹遗物,既反映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又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本课程通过十五个专题,在介绍美术考古理论、方法的基础上,以中华文明发展史为线索,讲述中国各个历史发展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美术考古遗存,阐释其形态特征、演变过程、变化原因及其时代观念,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理解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美术考古

优秀作业|半启门:墓葬空间构造虚幻与现实的连结——空间视角下墓葬启门图浅探


课程号:02332323

课程名称:坛经

开课系所:哲学系

学分:2

授课教师:周学农

课程介绍:《坛经》是佛教禅宗的根本性典籍之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课程以敦煌本《坛经》为主要资料,参照后代流行的各种版本,进行详细阅读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禅宗的基本思想及其文化特点。同时,介绍宗教学的研究方法,培养阅读古代文献、观察和分析宗教问题的能力。

相关链接:

周学农 | 《坛经》

博雅GE微访谈 | 周学农:以开放的姿态理解佛教

优秀作业 | 空间与信仰:从佛教考古角度看《坛经》所记东禅寺反映的禅宗信仰


课程号:02332213

课程名称:西方政治思想(现代)

开课系所:哲学系

学分:2

授课教师:吴增定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几位教师合作开设的西方政治社会思想系列课程的第三部分。本课程通过选择阅读早期现代西方思想经典,结合当代学者的研究,理解西方现代政治思想的历史起源和所应对的问题,思考西方现代性的思想发生机制及其内在困境。

相关链接:

吴增定 | 西方政治思想(现代)


课程号:02332976

课程名称:《理想国》

开课系所:哲学系

学分:3

授课教师:吴飞

课程介绍:本课将带领学生细读柏拉图的《理想国》,使同学对一些相关哲学问题有深入思考和讨论,从而培养出同学们阅读、思考和写作的基本能力。

相关链接:

吴飞 | 《理想国》

优秀作业 | 我们走不出洞穴:理想之国与现实城邦——代特拉需马科致苏格拉底


课程号:02335201

课程名称:孟子哲学

开课系所:哲学系

学分:2

授课教师:王鑫

课程介绍:本课程试图通过对《孟子》七篇的文本细读,深入探讨孟子哲学中的核心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对孟子哲学思想的整体有一初步的把握。

相关链接:

王鑫 | 孟子哲学

优秀作业 | 试论孟子心性哲学中的自反


课程号:02332991

课程名称:中国礼学史

开课系所:哲学系

学分:2

授课教师:吴飞

课程介绍:本课将简要梳理从西周到晚清民国的礼学史,帮助学生熟悉三《礼》及其注疏、解释传统,以及与中国历史演进之间的关系,主要集中于先秦、汉唐、宋明、清代四个阶段,希望能够帮助学生通过礼学,对中国文明的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未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 | 中国礼学史


课程号:03632630

课程名称:德语名家中国著述选读

开课系所:外国语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罗炜

课程介绍:中德文化关系是东西方文化内部两种核心子文化——作为欧洲北方文化的条顿文明和作为亚洲北方文化的华夏文明——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范式意义。本课程旨在从德语国家知识精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特定角度来揭示、阐明和佐证这种意义。本课程首先对中德文化交互关系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与德语语境中的中国图像演变脉络进行概述,以此为基础重点推介、研读和评析十八至二十世纪德语地区重要哲学家和文学家如莱布尼茨、康德、亚斯贝斯、歌德、席勒、卡夫卡等人涉及中国及其文化的代表性著述。本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中文功底,较好的英文或德文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拓展中西文化交流视野并为深化相关研究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相关链接:

罗炜 | 德语名家中国著述选读

优秀作业|席勒对《图兰朵》的“翻译”和创新




II.现代社会及其问题



课程号:12733050

课程名称:环境与发展

开课系所: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王奇

课程介绍:环境与发展这门课程主要以环境专业本科生与对环境问题有兴趣的其他专业本科生为授课对象,课程内容以环境问题的解决为主线,主要分为环境与经济、环境与社会两个单元共13章节,通过多个典型案例或文献的分析与讨论,深入剖析环境问题的产生经济与社会原因及解决对策。课程以“典型案例文献—学生自主探索—教师点评讲授—过程交流讨论”为主要教学方式,过程中关注多个学科之间如何交叉融合以解决全球与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这门课程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与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与潜能,使学生可以掌握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基本知识及最新进展。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深入分析与若干问题的交流研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勤于思考、勇于质疑、既破又立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锻炼并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抽象概括、观点形成、知识运用、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并通过教师各种点评与反馈提升学生思路清晰、观点准确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环境与发展


课程号:02035100

课程名称:学术写作与表达

开课系所:中国语言文学系

学分:2

授课教师:孙华、苏彦捷、张久珍、陈江、宋亚云、邢滔滔

课程介绍:本课程为通识核心课,建议在本科一年级修习。课程通过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信息素养与新型文献资源利用、 逻辑和分析性写作与批判性思维、词汇语法修辞、高效与高质量的表达呈现五个模块,提升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相关链接:

选课推荐 | “学术写作与表达”:新学期,让我们一起点亮学术写作全技能

走进课堂 | 云端相聚,别样精彩:本学期学术写作与表达课程圆满结课!


课程号:02433050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政治学

开课系所:国际关系学院

学分:3

授课教师:王勇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帮助修课同学了解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领域——国际贸易政治的基本历史、基本理论以及相关基本问题,培养分析国际贸易政治问题的基本能力,教学重点包括介绍国际贸易政策与全球贸易体制形成、发展的动力、过程、规律与运作规则。主要教学内容有:国家、社会、利益集团、国际因素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中的互动关系;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政策过程研究;多边贸易体制(GATT与WTO)研究;利益集团在贸易政治的作用等。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 | 国际贸易政治学

优秀作业|欧盟碳边境协调机制


课程号:02432440

课程名称:国际法与国际关系

开课系所:国际关系学院

学分:3

授课教师:赖华夏

课程介绍: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密不可分,国际法与国际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理解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与世界历史演变的核心议题。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民族国家体系、为现代国际关系体系奠定基础,到殖民帝国借用国际法为谋求势力扩张和资源攫取构建合法性,到《联合国宪章》成为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根本原则,国际法在近代以来国际关系演进进程中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际法也是理解当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核心问题。清末民初,国际法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签署并参与制定多项国际条约,是中国融入世界体系、参与国际秩序的关键举措。国际法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变革。随着近年来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以南海仲裁案、中美贸易战为代表的国际法问题成为中国外交面临的紧迫挑战。

本课程采取国际法和国际关系交叉学科方法与视角,重点讲授国际法的基本原理和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课程由两部分组成:前半学期介绍国际法核心理论和历史;后半学期以前半学期讲授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按照国别和专题,重点讲述中美两国的国际法实践、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和国际环境法。课程侧重分析国际法规则的历史语境、政治基础和意识形态,通过案例分析阐明国际法与国际秩序如何相互建构,深入理解国际法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国际法的核心原理和分析工具,并初步具备将这些国际法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国际关系分析的能力。为更好地服务于这一教学目标,课程在课堂讲授和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将充分运用课堂练习,由教师带领学生解读国际条约、国际组织决议、国际法院判决、政府声明等一手材料,帮助学生领会国际关系的国际法原理、理解国际法与国际关系之间的复杂互动。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 | 国际法与国际关系

走进课堂|《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助教心得与学生课程感想


课程号:02432210

课程名称:民主的历史与现实

开课系所:国际关系学院

学分:3

授课教师:汪卫华

课程介绍:民主是当代世界最重要的政治现象,也是当代政治科学讨论的核心议题。这门课程将围绕民主发展的历史轨迹和现实争议,提纲挈领地讨论民主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以及民主与经济发展、社会结构、政治文化、国家能力等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现代西方民主进行反思,为认识和讨论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相关链接:

优秀作业|马来西亚民主的现况和未来——读罗伯特·达尔的《论民主》后


课程号:02930188

课程名称:公法与思想史

开课系所:法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章永乐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一系列中西思想名著原典的解读,思考现代公法秩序的一系列基本概念与基本前提,同时锻炼学生精读文本的能力以及通过思想史研究提出新问题的能力。并带学生了解国家建设与宪法变迁、帝国与国际法、政党与代表制、政治伦理与法律伦理等相关问题,拓展学生知识面,为学此课程做足相关的文献知识。课程内容将根据授课人的研究进展,逐年调整。

相关链接:

章永乐 | 公法与思想史


课程号:03100130

课程名称:国外社会学学说(上)

开课系所:社会学系

学分:2

授课教师:孙飞宇

课程介绍:本课程将帮助学生了解现当代(1930年代以后)社会学理论的核心人物、重要著作和关键概念,有选择地梳理社会学理论自两战期间至今的发展脉络、问题意识和理论特色,培养基本的社会学著作阅读能力。

相关链接:

孙飞宇 | 国外社会学学说(上)

博雅GE微访谈|孙飞宇:成为自我教育的人


课程号:03130020

课程名称:国外社会学学说(下)

开课系所:社会学系

学分:2

授课教师:李康

课程介绍:本课程将帮助学生了解现当代(1930年代以后)社会学理论的核心人物、重要著作和关键概念,有选择地梳理社会学理论自两战期间至今的发展脉络、问题意识和理论特色,培养基本的社会学著作阅读能力。

相关链接:

李康 | 国外社会学学说(下)

走进课堂 | 李康:以日常的劳作,摇摇滚滚


课程号:03130903

课程名称:社会研究:经典与方法

开课系所:社会学系

学分:2

授课教师:渠敬东

课程介绍:社会学确立标准意义上的学科体系,始于19世纪,用“社会”的视角来观察生活、理解世界,则从现代性的肇始便展开了。社会学,或社会科学,如何建立一套社会的逻辑,如何诉诸社会的方法,用全新的方式来揭示社会存在,分析社会事实和现象,是其经验研究所探讨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其得以奠基的问题域。

本课程通过细致追溯和辨析社会科学的经验研究,通过对西方经典研究,中国经典研究和中国现代研究的梳理和呈现,实现三个教学目的:

1、进一步厘清“社会”的概念和方法及其与社会现象或者社会事实的关系,勾勒社会科学经验研究及其方法的关键线索;

2、梳理社会科学的经验研究在中西不同传统中的不同问题和方法,呈现不同分析路径及其逻辑基础;

3、对已有的经验研究做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批评,教授学生从事实际研究见识和能力。

相关链接:

渠敬东 | 社会研究:经典与方法

通识经典 | 渠敬东:通识教育、经典与经验

走进课堂 | 渠敬东:传染的社会与恐惧的人


课程号:03130940

课程名称:人类学导论

开课系所:社会学系

学分:2

授课教师:林叶

课程介绍:本课的“人类学”是指“社会文化人类学”。其源自欧美,早期以研究非西方社会(特别是前工业的所谓部落社会)的文化和社会为目标,即所谓“异文化”研究。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后,人类学家的研究也开始涉及他们自己所生所长的社会和文化,以及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如中国等)。

统而说之,作为人,我们自然离不开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求,而人为满足这些需求的活动总是通过“群”(即社会)进行,总是在某种“文化”形式下进行。

社会中总有经济生产、政治统治形态,同时这些活动也受制于人自己所创造的象征符号,如语言和文字等,如此便有象征性的支配以及统合性的宗教存在,而象征符号就是“文化”。这些物质性和精神性方面的文化与社会形态在每一种人类的群体(群体的界限本身也是变化的)之间都有差异。人类学家格尔茨(Clifford Geertz)说:“人类学就是这样一面镜子,它照出人类是如何五花八门的。”对这些社会和文化的“差异性”的研究构成人类学家的关注焦点。

人类学家的任务不仅是对这些差异加以描述,而且还试图对这些差异之间的相互关系给出一种理解和解释。人类学家甚至还要对“是否能理解一种异文化”以及“对异文化的描述是否能具有真值性”这样的知识论进行研究。面对当代以“现代化”为目标的社会,人类学提供一种关于人类生活多样性的视角和另一种“世界”的可能性。

本课将从社会科学的视角,对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问题、研究方法和经典著作进行介绍,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当代的问题意识。本课在介绍社会科学视角的人类学问题时,将对这些基本概念进行反思和批评。

本课将中国人类学者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研究案例和思考作为另一个重点,介绍中国人类学者的研究案例、发展脉络、问题方向,以及当代中国人类学与国际人类学的对话。本课将聘请学者主要就此一方面讲授前沿性研究。

人类学电影是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期间将介绍人类学学者的影视实践,以及民族志电影的特征。


课程号:03232460

课程名称:公共组织行为学

开课系所:政府管理学院

学分:3

授课教师:田凯

课程介绍:公共组织行为学是国际上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等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本课程将立足国际前沿,系统讲授公共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如何激励雇员、领导力的开发与培养、决策制定、组织结构设计、组织发展与变革等重要内容。课程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注重理论与公共部门实践相结合。

相关链接:

田凯 | 公共组织行为学


课程号:03230020

课程名称:政治学原理

开课系所:政府管理学院

学分:3

授课教师:马啸

课程介绍:本课程包括政治与政治学、利益与政治、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统治、政治管理、国家、政党、政治社团、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社会化、政治革命、政治改革、政治民主等十八个方面的内容,展开阐述了关于人类社会政治的本质和政治生活基本方面的理论和观点。本课程是政治学、行政管理学专业的主干理论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理解政治的本质和基本规律,形成政治分析的基本能力,并且为政治学和行政管理学其它课程的学习作理论准备。

相关链接:

博雅GE微访谈|马啸:从寻常处认识政治学

马啸 | 政治学原理


课程号:03233160

课程名称:政治分析中的重大问题

开课系所:政府管理学院

学分:3

授课教师:刘颜俊

课程介绍:本课程将选择性地讨论一些具有基础理论意义和丰富现实意义的重大政治学命题。

具体的,本课程将重点结合政治学一些根本性的理论争论及其前沿进展,以科学探究的品味,每周选择理论性较强同时兼具论证严谨性(reason and rigor) 的阅读材料(以相关经典和前沿书籍章节为主,辅之期刊文章)进行研讨,训练学生对政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理论建构和推理以及科学论证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加深其政治学基础理论素养,提升其分析性地研究政治学重大命题、建构理论解释和运用合适的研究策略的能力。

每学期所选择聚焦讨论的问题可能有所不同。具体的课程内容,见最新课程大纲。

相关链接:

博雅GE微访谈 | 刘颜俊:政治分析中的重大问题

优秀作业|多元共治还是群氓无首:社区异质性对政治参与的影响——来自CGSS 2018、2021的实证证据

优秀作业 | 政治分析中的重大问题(上)


课程号:02535370

课程名称:《资本论》选读

开课系所:经济学院

学分:3

授课教师:方敏

课程介绍:《资本论》是马克思最具有代表性和最成熟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成果,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读的经典著作。

“《资本论》选读”是中级程度的政治经济学课程,选取《资本论》中最重要的理论部分,以专题形式进行讲解,使学生通过阅读原著,深入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和原理,理解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性分析。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 | 资本论选读

优秀作业 | 从唯物史观看波兰尼与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之辩  ——基于《资本论》与《大转型》的比较分析




III.艺术与人文



课程号:00137975

课程名称:音乐与数学

开课系所:数学科学学院

学分:3

授课教师:王杰、毕明辉

课程介绍:本课程依循人类文明史上音乐发展的大致历程,从零开始讲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介绍其背后的数学,描述两者之间的互动,比较两者的思想方法之异同,以期打通文理界限,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分析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针对综合大学非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本课程将进一步充实音乐理论和音乐欣赏方面的内容。

相关链接:

王杰 | 音乐与数学


课程号:12635320

课程名称:现当代建筑

开课系所:城市与环境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董豫赣

课程介绍:本课程将重点集中在梳理西方现代建筑的发生、发展的脉络上,结合同时期西方其他艺术的发展线索,对第一代四位主要现代大师的建筑思想进行分别探讨,并考察他们的思想在西方当代建筑的主要影响与不同表现,最终落实到对中国现当代建筑的现状与西方同时期建筑的差距与差异的反思,从而提出中国当代建筑的地域性问题与国际化问题。

通过将中国现当代建筑问题置于更加广阔的国际视野当中,希望不但能够拓展非建筑学的学生们关于建筑的一般视野,并期望他们能结合自己的专业重新评价与审视中国现当代建筑与城市问题。

相关链接:

董豫赣 | 现当代建筑


课程号:02034300

课程名称:大学国文

开课系所:中国语言文学系

学分:2

授课教师:白一瑾、范晓蕾、张静芬、李林芳、胡琦、路杨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课程,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汉语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最基本途径。本课程将围绕培养目标,对学生在中外文学作品赏读、汉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以及口才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系统培养与训练。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 | 大学国文


课程号:04332710

课程名称:西方美术史

开课系所:艺术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丁宁

课程介绍:西方美术作为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她的存在与发展见证了西方文明的价值取向和更迭,是物化形态与精神表达的一种创造性的融合,蕴涵了让后世感受和理会内中丰富而又鲜活的精神力量的价值。西方美术史十分迷人,尤其是其中的经典作品,常常令人倾倒,难以忘怀。所谓“经典”(classical)一词源自拉丁文的“classicus”,意为“第一流的”。我觉得,无论是学文还是学理的大学生,都应该了解一点美术史,这是感受和理悟人类第一流的文化成果的重要途径。

本课程专为大学素质教育开设,特别侧重介绍西方美术史经典作品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读解西方美术杰作的能力,以此加深对欧洲文化的理悟,提升自己审美的趣味。

相关链接:

丁宁 | 西方美术史

丁宁:唤醒与照亮

优秀作业|“诗人之眼”——重返维米尔描绘的光影诗意


课程号:04334010

课程名称: 古代西亚北非神话与艺术

开课系所:艺术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贾妍

课程介绍:古代西亚与北非是文明的诞生之地,也是神话的孕育之乡。这一地区悠远而深邃的神话传统遗留下极为丰富、精彩的图像和文字材料,并对今天的东西方文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课程致力于引导学生通过对经典神话文本极相关图像的细致阅读,了解古代西亚北非神话的基本母题、谱系、及叙事传统,并在神话产生的原境中(包括考古、建筑、仪式等),尝试进一步探讨神话传统与古代政治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此外,通过视觉材料的引入和解读,本课程也期待助力学生拓展古典研究的视野和方法,培养文、图、物相结合进行研究的关键能力。

作为通识核心课,以及北京大学人文基础跨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古典语文学”项目(亚非古典学方向)的专业课之一,《古代西亚北非神话与艺术》课程面对全校范围内对古典学感兴趣的各专业本科同学开设。课程致力于引导学生通过对经典神话文本以及相关图像的细致阅读,使本专业的学生了解古代西亚北非神话的基本母题、谱系和叙事传统,并且在神话产生的原境中(包括考古、建筑、仪式等等)进一步探讨神话传统与古代社会政治之间的关系。此外,作为本科通识课程,本项目通过视觉材料的引入和解读,助力本科学生拓展古典研究的视野和方法,培养学生将文、图、物相结合的重要研究能力。选题内容结合经典文献与前沿研究,材料丰富,穿插翻转课堂教学,课堂生动。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古代西亚北非神话与艺术

博雅GE微访谈 | 贾妍:我们的教室就像时光机

优秀作业|冥府絮语——基于《吉尔伽美什史诗》的再创作


课程号:01833970

课程名称:影视文化与批评

开课系所:新闻与传播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张慧瑜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通识核心课,也是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高年级的选修课,这门课程以电影、电视文化为核心,本课程全面系统地教授影视文化与批评的理论及方法,结合中外电影史、电视史的案例,展现不同批评理论的脉络和实践方式,增强学生从影视理论和文化史、社会史的角度来研究影视文化现象,掌握影视批评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影视批评来训练写作社会评论的角度和方法。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影视文化与批评

博雅GE微访谈 | 张慧瑜:纪录片与我们的时代

优秀作业|《李双双》:叙事裂隙与乡村想象




IV.数学、自然与技术



课程号:00136700

课程名称:普通统计学

开课系所:数学科学学院

学分:3

授课教师:艾明要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面向全校文科和理科的本科生开设的一门统计学课程。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本课程的练习题都是真实的观测记录,它们是由任课教师多年收集的来自经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近二十个不同学科的社会报告,统计局公告及科学文献记录。此外,学生还将在本课程中通过自己的统计实验来验证许多数学规律。

作为人类认知自然和社会的工具,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搜集和分析数据的一门方法论科学。当代科研工作者应该学会应用统计方法解决他们在各自学科领域和国民经济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 | 普通统计学


课程号:00131560

课程名称:古今数学思想

开课系所:数学科学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范后宏

课程介绍:本课程深度解读、反思和评判数学经典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培养数学开拓创新能力。数学教育的一个要义是发展人类的理性思维,超越感性思维的限度,达到宇宙的任何角落,达到时间的任何时刻,从而才有可能使得人类成为宇宙的主人。从数学四个基本思维方式的统一来反思各个文明中数学的区别。古希腊数学,古代中国数学,Newton-Leibniz 之前的欧洲数学,虚数的存在和奇妙,一元三次方程的对称解法,一元四次方程的根式解,方程背后的对称原理,Newton和Leibniz的数学思想和比较,数学的内在价值观,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的联系。如果还有课时,选择介绍一些Newton-Leibniz之后的数学思想。可以根据课堂具体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选择的内容。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 | 古今数学思想


课程号:00136540

课程名称:数值方法:原理,算法及应用

开课系所:数学科学学院

学分:3

授课教师:卢朓

课程介绍:本课程将带领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方法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理,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科学、人文、工程等各个领域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兴趣。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本科生,因此教师在讲授中将尽量避免严格而繁琐的数学证明,通过数值实验以及多个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案例(如高考报专业、如何选购手机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原理和掌握数值方法的应用。课程依托北太天元软件进行教学,该软件是打破西方科技封锁的国产基础软件,集成了传统的数值方法,学生通过本课程,可以学习到如何借助北太天元将其进一步应用在自己本专业和其他感兴趣的领域中。

本课程此前为通选课,2024春季学期首次作为通识核心课开课。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数值方法:原理,算法及应用


课程号:00432300

课程名称: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科学基础

开课系所:物理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闻新宇

课程介绍:“全球变暖”已成为今天人类社会普遍关心的全球性问题之一。究竟“全球变暖”在观测事实上是不是真实的?“全球变暖”是不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与此相关的科学理论上是不是像争论的那样存在欺骗性?未来持续变暖的可能性和幅度有多大?全球持续变暖对人类社会乃至自然生态有哪些严重影响?我们现在应该采取哪些应对策略来减缓全球变暖?等等一连串的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地探讨。本课程致力于向包括文科、理科在内的各个学科背景的同学,介绍“气候变化”这一全球变暖的科学基础,希望对未来中国社会的精英群体理解“全球变暖”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起一定的基础性的科学铺垫作用。希望更多领域的同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关注并理解应对全球变暖的紧迫性。这是今天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欢迎广大同学选修这门课,我们希望你们了解全球变暖所面临的挑战。

相关链接:

闻新宇 |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科学基础

博雅GE微访谈 | 闻新宇:为世界的“阴影之地”而奋斗


课程号:00430109

课程名称:演示物理学

开课系所:物理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李湘庆

课程介绍:课程采取以实验贯穿教学组织方式进行教学。具体作法是,精选若干演示试验,组织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題,讲解相关的物理规律,引导学生感悟物理学的精髓,使学生对物理学获得一个初步而准确的整体印象,作为今后自身扩展科技知识的基础。

相关链接:

李湘庆、穆良柱 | 演示物理学

课程感言 | 演示物理学


课程号:00432265

课程名称:现代天文学

开课系所:物理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GREGORY JOSEPH HERCZEG

课程介绍:天文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最古老的学科,它的起源可以上溯至远古时代。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发展和算术、几何知识的应用,天文学最终从原始的宗教、信仰中脱离出来。随着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哈勃,一代代哲学、科学巨匠,一个个划时代理论的提出,今天的天文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体系。

时至今日,随着技术的发展,天文的研究手段已经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包括自适应光学、综合孔径等先进的观测技术,以及超级计算机等高效的计算能力。而天文学者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其实仍然是宇宙的起源、我们星球的最终命运、地外文明的存在等命题,虽然还没有找到最终的答案,但是随着探测技术的更新,对于这些命题我们不断获得着新的认识。

本课程通过对天文基本概念的讲解和望远镜观测实践,对天文主要研究领域以及研究前沿的介绍,包括天文的发展历史、太阳系与行星、恒星、星系、以及宇宙的演化等,使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尤其是非物理专业的学生,能够了解天文的常见概念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课程在不同学期开设中文版和英文版,分别由中外教师授课,内容大致相同。

相关链接:

课程大纲|现代天文学


课程号:01034040

课程名称:化学与社会

开课系所: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学分:2

授课教师:卞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