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交水规院
发布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重要信息,是企业文化交流展示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上科大宁志军课题组Device:开发高精度大 ... ·  4 小时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本科生一作发正刊!该领域的革新性突破! ·  4 小时前  
艾邦高分子  ·  【邀请函】2025可持续环保材料论坛(5月2 ... ·  18 小时前  
艾邦高分子  ·  【邀请函】2025可持续环保材料论坛(5月2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交水规院

【媒体聚焦】中国交通报整版刊登水规院定点帮扶泸水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专题文章《播洒大爱 托举希望》

中交水规院  · 公众号  ·  · 2024-12-20 17:55

正文

导语

12月20日,《中国交通报》整版刊登水规院定点帮扶泸水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文章《播洒大爱 托举希望》,介绍水规院重点开展“中交助梦 教育提升”行动,为当地教育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年来,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水规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央企业定点帮扶工作有关部署,以及中交集团推进定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精神,对口帮扶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开展“中交助梦 教育提升”行动,为当地教育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用大爱擦亮“中交助梦”品牌。

2021年以来,水规院连续3年荣获中交集团定点帮扶工作考核最高等级“好”,展现了央企在乡村振兴事业中的责任与担当。

12月5日,阳光明媚,书声朗朗,群山环绕中,泸水市第一中学(简称泸水一中)迎来了水规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邢佩旭,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丽一行。北京客人与泸水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微,副市长高艳飞以及泸水一中教师、家长、学生面对面,问需求、听心声、看变化,共同探讨泸水教育未来发展,调研座谈会简短却振奋温馨。

泸水一中家长代表张海艳深情地说:“小女儿在一中上学,得到优秀贫困高中学生资助后,家庭的负担减轻了,孩子更加坚定了学习的信心,更加积极向上。资助来之不易,我们相信,通过努力,一定能改变命运。感恩水规院,我们一家要将爱心转化为动力,让孩子更加勇敢、坚强,并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家长的感恩认同、孩子们的纯真笑脸、教师们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是对水规院四年来持续深耕教育帮扶最好的肯定与褒奖,也让泸水干部群众更加坚信,习近平总书记“三边三好”“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的重要指示正在成为现实。

跨越万水千山“双向奔赴”

这是一场跨越万水千山的“双向奔赴”。

泸水,曾经是全国深度贫困“三区三州”地区,是云南省认定的27个深度贫困县(市)之一,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2020年,泸水“一步跃千年”,同全国人民一起实现了全面小康。

前进的道路无限光明,但也会充满崎岖与挑战。泸水教育,肩负着全市20万父老乡亲的殷殷期盼,虽奋力前行,却因地处典型的民族直过区、边境一线的边疆区、民族跨境而居的特殊区,任重而道远。

千里之外,坐落于北京市国子监街的水规院,与北京孔庙和国子监一街之隔,民国以前更是国子监南学的旧址,作为圣人邻里,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极其浓厚;作为咨询设计的“国家队”“行业院”,如今的水规院技术人才聚集,走出了多位院士和国家级设计大师,崇文尚教的文化传统植根于心。

2018年到2024年,是水规院与泸水开展对口帮扶的7年,从助力全面小康,到助力乡村振兴,每一年,心相连手相牵,为了“更好的日子”,大家互相启发交流,牢牢牵住乡村振兴发展牛鼻子,也成就了教育帮扶——这场跨越山水的“双向奔赴”。

2021年8月,水规院收到一封来自泸水市教体局的申请函,希望水规院帮扶泸水教师培养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水规院党委第一时间将其列入党委常委会议题,大家一致认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青少年更是关乎振兴的根本。对标推进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在研判泸水市经济社会亟待解决的短板不足和帮扶领域时,水规院党委果断决定把“扶智”作为帮扶的重点方向。

2021年11月,邢佩旭、杨丽等一行,来到泸水市现场考察调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并捐赠20万元支持泸水市设立“中交园丁奖”。

2021年“中交园丁奖”,成为当年教师节雪中送炭的表彰资金。荣誉的颁发,及时激励了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2022年,水规院秉承深耕教育的理念,毅然提高捐资助学额度至40万元,用于表彰优秀校长、骨干教师、教学质量奖等110人,并资助品学兼优的农村高中生活困难学生,助其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环境,安心完成学业。2023年,水规院进一步将帮扶资金提高至60万元,用于表彰28个教育教学质量突出贡献的学科教研组,以及102名市级骨干教师、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并帮助20名生活困难优秀学生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努力考入一本大学继续学习。2024年,水规院在2023年60万元帮扶资金基础上,再次增加20万元,资助10名学生赴北京研学。

2021年至2024年,水规院每年增加20万元帮扶资金,对于一家资金管理非常严格的央企,并不容易。邢佩旭表示:“教育工作既不能急,但也不能等。水规院愿同泸水教育部门一起持续优化合作机制,尽所能把帮扶工作做得更好。”

希望更多的园丁被看见

截至目前,泸水全市共有学校140所、教学点14个,其中幼儿园98所(含民办2所)、小学35所、初中5所、完全中学2所,在校学生34206人、教职工2231人。

34206,这个数字有千斤重。因为,每一名学生,都是泸水发展的希望,每一个人,都是各自家庭的未来。辛勤奋战在泸水教育一线的老师们,正是托举34206名学生的坚强基石。

高艳飞告诉记者,泸水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千头万绪,而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先为园丁们提供更好的条件,给予更大的支持。水规院设立的“中交园丁奖”,是对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认可和尊重,是对这些积极参与教育资助、关心学生成长的教职工们工作的肯定。荣誉的设立,感染了更多的教育工作者,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对学生的关怀和教育事业的支持中来,营造出一种“爱心互助,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提升。

荣获2024年“中交园丁奖——学科骨干教师”的张春丽,是泸水市第二完全小学的一名英语教师,她和另一名老师何丽萍构成了该校“唯二”的英语师资力量,这个学期,张老师要教两个年级,一共300个孩子。“有的孩子家长进城务工,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有的孩子家长是半文盲。这些孩子学习基础弱,如果再缺乏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很容易掉队。”

即便“势单力薄”,也一样全力以赴。

张春丽告诉记者:“我们会根据这一年学生的情况,在暑假期间就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两个老师假期分头备课,制定初步教案,开学后再相互检查,确定最终教案。”

不仅关心孩子的学习,他们的身心健康也是老师们关注的重点。近年来,泸水实施千师进万家计划。一次,张老师在家访途中遇上泥石流,山路已经走了一半,虽然危险,但为了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问题,她还是不愿半途而废。就这样,她和家长约定,走小路在途中相会。见面在小路上,交流在石头边,学生的问题也在辗转的会面中,得到了沟通和化解。

张老师的故事,正是泸水2200余名园丁默默耕耘的缩影。“我们设立‘园丁奖’的初衷,正是希望更多的张老师们被看见、被肯定、被鼓励。通过一批批、一代代老师的奋力托举,传递给孩子们全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和期许。”邢佩旭在座谈会上有感而发。

今年的教师节,泸水市召开表彰大会。走上颁奖台,手捧红色的证书,披着绶带,一向淡定的张老师有些激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我的学生有的考上了公费师范生,有的选择留在了家乡工作。现在国家、各级政府和爱心企业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感谢中交给我的这份荣誉,这是对我个人价值的肯定,我一定守护好这份荣誉,当先进作表率,继续为泸水的教育发光发热!”

照亮学子前行路

在泸水,地势最平的地方是学校,房子最坚固的地方是学校。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帮助与关爱。水规院为困难家庭学生提供补助,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孩子前方的路。

高艳飞表示,这一补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使家庭不至于因为学生的教育支出而陷入经济困境,也打破了困难家庭学生面临的教育资源获取障碍,使不同经济背景的学生能够在教育资源的获取上更加平等,使他们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

作为有着66年建校历史的中学,泸水一中是泸水市市属唯一一所寄宿制一级三等完全中学,也是云南省25所边境口岸中学之一。走进学校,中交集团捐赠的图书馆散发着淡淡墨香,教室窗明几净,不时传来洪亮的读书声。远处的宿舍楼,整齐晾晒着学生的衣服。操场上,少年肆意奔跑挥洒汗水。有的孩子离家太远,或者家人外出打工,老师们还会把孩子带到自己的家里过生日。每晚11点半之前,教室的灯一直亮着。

一切是如此安宁却又充满斗志与生机。同学们日复一日,如同倔强的小草,努力向上生长,展现了超出这个年纪的担当和成熟。

玛普三艺,这是一个淳朴而聪明的傈僳族小姑娘,也是全家人的希望所在。她目前是泸水一中高一年级学生,成绩在年级排第一,是人们常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学霸级存在。今年,她得到了1万元资助,可是她却没有全部花掉,将一部分存了起来。她说:“这样自己能够更加安心学习,存下的钱还可以留到大学使用。水规院的资助,对我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激励。我要努力学习,去回报这份关怀。今后我想当律师,去维护公平与正义。”

胡梅芳,一个有些腼腆的高二年级女生。家里有三个姊妹,爸爸因车祸丧失了部分劳动能力。虽然有政府帮扶项目的资助,但还是让原本负担较重的家庭变得很拮据。拿到水规院的资助基金后,她给自己买了学习资料和生活用品。谈起自己的学习成绩,她说自己有些不太满意,数学没考好,只考了年级第13名。

这个要强的小姑娘有些清瘦,却非常懂事。她说,老师每天都很辛苦,除了教授知识,还会在自己心情郁闷时加以疏导,有时生病了,老师还会像妈妈一样带着自己去医务室看病。谈起未来,她想当一名英语老师,把自己所学全部传授给学生。

在泸水一中,还有许多的玛普三艺和胡梅芳,孩子们的物质生活虽然并不富裕,但却有着坚强纯真的精神世界。他们自强自立,刻苦努力,对于外界的帮助,懂得感恩回馈。

有了他们,泸水的明天一定会灿烂美好,美丽的中国梦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