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博物馆书院
金钱,历史,艺术,未来! The Money, The History, The Art, The Future!与最顶尖的政商学界精英群体共赴书香之约。阅读丰富人生,江湖洞悉天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际金融报  ·  3800亿!阿里豪赌AI ·  21 小时前  
海西晨报  ·  涨幅超过黄金!很多人都在买 ·  3 天前  
海西晨报  ·  涨幅超过黄金!很多人都在买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博物馆书院

金融泡沫之南海泡沫事件

金融博物馆书院  · 公众号  · 金融  · 2018-09-25 18:02

正文


什么是南海泡沫事件

南海泡沫事件(South Sea Bubble)是英国在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间发生的一次经济泡沫,它与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及郁金香狂热并称为欧洲早期的三大经济泡沫,经济泡沫一语即源於南海泡沫事件。


相比密西西比泡沫和郁金香泡沫,南海泡沫更加有名,而且影响力更大,因为它发生在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


密西西比泡沫事件的背景

早在南海公司成立以前,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就曾与爱德华·哈利(1664年-1735年)讨论一个构想,让国家向某些企业授予权力垄断某地区的贸易,然后再从那些公司获取部分利润,以便让政府偿还因参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而欠下的大笔债务。这个构思很快就引起爱德华·哈利的兄长,即时任财务大臣(Lord High Treasurer)罗伯特·哈利(后为牛津伯爵)的兴趣。在他的倡议下,南海公司遂于1711年透过国会法案成立,并从政府获得权力垄断英国对南美洲及太平洋群岛地区的贸易,而这两个地区在当时被坊间视为商机无限,因此哈利对公司的期望很高,甚至夸耀地称之为“牛津伯爵的杰作”。


除罗伯特·哈利外,南海公司主要由一些富有的商人组成。为了吸引这批商人加入公司,政府游说他们若购买为数达1,000万英镑的国债,政府就会向他们提供六厘年利率,再额外每年提供8,000英镑,以作回报。由于涉及开支庞大,政府当时更要求国会将酒、醋及烟草等货品的部分税收收益预留,以用于支付每年高达600,000英镑的利息。公司成立后,总部位于伦敦针线街的南海府,而主席则由约翰·布伦特爵士(Sir John Blunt,1665年-1733年)出任。


在1713年,英、西签订《乌得勒支和约》,标志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步向终结。在和约中,西班牙准许英国垄断对西班牙美洲地区的奴隶贸易,而专营权很自然落在南海公司手上。奴隶贸易在当时被视为很赚钱的行业,南海公司的前景亦被看好。有关和约的签订被当时托利党政府视为一大胜利,因为南海公司成功为政府有效融资,并与由辉格党控制的英伦银行抗衡。


在1716年,南海公司进一步从奴隶贸易中取得优惠待遇,到1717年更向政府多买额外200万英镑的公债。但好景不常,西班牙在1718年与英国等国交恶,并爆发四国同盟战争,南海公司的前景一度暗淡下来。可是,公司却仍然强调前景明朗,并在1718年邀请英皇乔治一世加入董事局成为总裁。


密西西比泡沫事件的经过

事件起因源于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公司表面上是一间专营英国与南美洲等地贸易的特许公司,但实际上是一所协助政府融资的私人机构,分担政府因战争而欠下的债务。南海公司在夸大业务前景及进行舞弊的情况下被外界看好,到1720年,南海公司更透过贿赂政府,向国会推出以南海股票换取国债的计划,促使南海公司股票大受追捧,股价由原本1720年年初约120英镑急升至同年7月的1,000镑以上,全民疯狂炒股。然而,市场上随即出现不少“泡沫公司”混水摸鱼,试图趁南海股价上升的同时分一杯羹。为规管这些不法公司的出现,国会在6月通过《泡沫法案》,炒股热潮随之减退,并连带触发南海公司股价急挫,至9月暴跌回190镑以下的水平,不少人血本无归,连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爵士也蚀本离场。


南海泡沫事件使大众对政府诚信破产,多名托利党官员因事件下台或问罪;相反,辉格党政治家罗伯特·沃波尔在事件中成功收拾混乱,协助向股民作出赔偿,使经济恢复正常,从而在1721年取得政府实权,并被后世形容为英国历史上的首位首相,此后,辉格党取代托利党,长年主导了英国的政局。至于南海公司并没有因为泡沫而倒闭,但事实上,公司在1750年以后已中止对南美洲进行的贸易业务,它最终维持至1853年才正式结业。


南海公司创办人牛津伯爵

泡沫以后

在1720年12月8日,国会召开,并随即就南海泡沫事件展开调查,其中下院更成立一个秘密委员会专责调查。为了阻止局势恶化,下院的罗伯特·沃波尔曾建议英伦银行及东印度公司各购入900万镑的南海股票,虽然这个建议得到国会支持,但最后没有落实。到1721年1月,国会通过法案禁制南海公司董事离开英国,并著令要他们如实交代他们拥有的资产价值。下院的秘密委员会随后在1721年2月发表调查报告,指南海公司进行非常严重的诈骗及贪污活动,另外又伪造公司账目,此外部分董事又与官员私相授受,其中更有董事透过不法投机活动而赚取可观利润。

在下院的报告中,受牵连的官员包括曾受贿的财政大臣约翰·艾思拉比、邮政总局局长老詹姆士·克拉格斯、南方大臣小詹姆士·克拉格斯、甚至乎是内阁掌权人斯坦厄普勋爵及巽得兰勋爵等等。其中,艾思拉比在1721年1月被迫辞任财相,其后更被起诉犯下“最声名狼藉、危险和罪大恶极的贪污罪”,至3月被下院裁定罪成,除了被遂出下院外,更被判监禁在伦敦塔内;至于克拉格斯父子两人在举国痛骂下分别在3月和2月去世。此外,在沃波尔的维护下,斯坦厄普勋爵、巽得兰勋爵及部分人士最终被判无罪,但值得注意的是,下院认为坦厄普勋爵无罪的票数仅仅比有罪的票数多三票。


随後在国会通过法案下,南海公司董事们的财产被充公,总值2,014,123英镑,不过其中354,600镑退还予南海公司董事们,作为他们基本营生所用。以主席约翰·布伦特爵士为例,原本拥有18.3万身家的他充公後只剩下5,000镑;至于馀款则用於救助南海泡沫事件中的受害人。经调查后,委员会得出南海公司的股本在1720年年尾时共值3,700万镑,其中只有2,400万镑股本分配予持股人,其馀1,300万镑诈骗得来的股本仍由公司持有。在这笔款项中,最后有800万镑被用以瓜分为股息,每股派息作价33镑6仙令8便士,以作为对南海股票持有人的补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