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廖瑾
专业优先还是学校优先?面对数百所学校,上千种专业,如何在高考之后选择一个自己满意的大学和专业成为一项“浩大”的工程。
而与往年相比,随着高考改革推进,本科批次的合并,大类招生的推行,志愿填报也迎来诸多变化。6月5日,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覃红霞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志愿填报的前期了解和准备工作一定要做足,避免临阵茫然。至于专业优先或是学校优先,在她看来,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选择因人而异,需要具体分析。
有明确自我计划的学生可专业优先
“如果很早就有自我计划,明白自己想要读什么专业,这些学生可能会是专业优先模式。而有些学生可能从小到大较少去探索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专业和职业的问题,或者还不明确自己真正喜欢的职业或专业,专业对他们来说影响力较小,他们的目标是首先需要选择一所好学校,之后才是专业。”覃红霞分析道。
她指出,对于成绩拔尖的学生,他们会很明确地冲刺985或211高校,而把专业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而对于上一般大学的学生而言,他们则更可能要关注自己的专业选择问题。
在走到选什么专业这一步,覃红霞提醒,学生应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而不要一味追求热门、高就业率或是“万金油”专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是很重要。”她认为,真正的专业学习是从大学开始的,大学是职业探索非常重要的时期。同时,进入大学后,学业负担仍然很重。覃红霞表示,读自己喜欢的专业才能更好地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我们看到,即便在一些顶尖的大学,有些学生也会因为挂科太多而退学。”她说道,这些学生往往没有学习的兴趣,读不下去后遗憾退学。
除了专业和学校,覃红霞强调,城市因素也不可忽视。
长期关注高招政策,志愿填报的高考圈升学服务平台CEO白聪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同样提到,如果学生希望能获得更广阔的视野,他建议首先考虑城市因素。但他同时表示,国家目前正在推行“专业组+学校”的志愿填报模式,以期在某些产业和学科上引导学生培养自己喜欢的和擅长的方向。
“生涯教育”亟待补充
根据历年来学生们填报志愿的情形,覃红霞观察到,有很多学生在面临选择,规划自己未来时显得手足无措。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李海云也提到,一些学生在专业和学校选择上“功利又模糊”。
“曾经一位校外辅导老师告诉我,她觉得特别难过的是,她教的很多学生成绩特别好,但是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学习只是惯性或者不得已,对自己的兴趣和未来没有思考,也没有兴趣去思考。”李海云说道。
“我认为要在中小学逐渐增加社会实践和职业生涯教育,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真正意味着什么。同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她希望,未来学生们能结合理想、自我认识和社会责任感理性地选择志愿。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高考改革之下,不少省市也正在推行生涯教育。比如新一批高考改革试点省市中,江苏省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围绕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自我认识与生涯规划等六个方面进行写实记录,建立个人档案。
除了生涯教育,覃红霞表示,当前的高等教育招生体系复杂,学生和家长很难了解每一个专业和职业之间的关系,某一专业面临的就业选择范围是什么,“家长、学生、学校和社会之间公共信息获取程度、交流程度不对等”,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很功利地奔着公众认为的“好专业、好学校”而去。
此外,随着高考改革,选课走班制的进行,覃红霞认为新高考背景下志愿填报可能会变得更为复杂。
“比如,每一个学校的不同专业选考科目都是不一样的,而不同的大学即便同一个专业选考科目也可能不一样,有些学校的专业要求的选科还与普通认知不同。”她举例,“有些学校会计要求选考物理,或者很多专业限选3门选考科目等。”
因此,她建议,在高考考试结束到志愿填报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学生和家长应尽早做好志愿准备。
“家长需要立刻了解学科专业学习的基础和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经济学等很多学科需要数学基础。”她表示,为了更有针对性的选择还应该去了解自己意向学校的发展历史、优势学科、发展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等。
李海云则建议,在志愿填报期间,家长和孩子要商量,在孩子意见基础上引导,“而不是替孩子做决定”。“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讲这个时候选专业和人生职业的关系,也听一听孩子对未来和专业的想法。”她表示。
在一些省市将本科批次合并的变化下,覃红霞认为,最重要的是关注各地考试院信息,准确把握各省市的招生规则细节。
你会如何选择呢?
来澎湃问吧一起讨论吧!
戳这里加入讨论
本期见习编辑 常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