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当事人为中心,画出父母、兄弟姐妹、配偶、子女等一级亲属,再画出父母的兄弟姐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二级亲属,再画出堂表兄弟姐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兄弟姐妹等三级亲属,形成家谱图。同时标出每个亲属的性格和职业,有没有不良嗜好(如酗酒、吸毒、赌博)、犯罪记录、意外死亡,以及亲属间的关系(包括亲属与当事人的关系)。
关系密切的亲属必定会被内化,形成客体面具。这些客体面具可能会转化为主体面具,也可能不会。判断有没有转化为主体面具的标准是,这个亲属与当事人的性格像不像。如果像,说明已经被认同;如果不像,说明还没有被认同。
未被认同的亲属继续以客体面具的形式存在,其作用是投射。当事人在一生中很可能会经常遇到与某个亲属相似的人。
如果亲属(尤其是父母)间的关系是融洽的,当事人的内心就是统一的。如果亲属间冲突非常厉害,当事人的内心就会矛盾重重。如果亲属间关系非常疏离、老死不相往来,当事人的内心就会出现分裂和压抑。
荣格的父亲是一位牧师,几乎把信仰当成生活的全部。荣格把他内化,形成牧师面具。
牧师面具和心理医生面具很相似,荣格后来成为心理医生与此有关。
据说,荣格的父亲的家族里有3名牧师(包括荣格的父亲),母亲的家族里有6名牧师,所以荣格的牧师面具是很强的。
荣格的母亲具有“双重人格”,白天,她是一个非常好的母亲,有着发自内心的母性温暖,饭菜做得美味极了,对人十分友好且生性愉快。但是,到了夜晚,母亲就显得古怪和神秘。“从母亲的卧室的门传来了怕人的声响。”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吵架,长期分居。荣格内化了母亲,也具有“双重人格”。
荣格的祖父是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医学教授。荣格就是用祖父的名字命名的。同名很容易引起内化。荣格一直以祖父为荣。据说祖父在1850年前后就重视与强调心理治疗的作用,尤其是在精神病院引入心理治疗的必要性。荣格把祖父内化,形成心理医生面具。
荣格的外祖父是瑞士巴塞尔的主教,知识渊博,而且富有诗人的才气,据说还具有通灵的能力,有第六感的视觉。荣格把他内化,形成通灵者或巫师面具。后来他提出心理医生的三个原型,分别是:疗伤者,巫师,炼金术士。
荣格有一个表妹,也有通灵的能力,荣格曾多次参加由她表演的“降神会”和特异功能,他的博士论文《超自然现象研究》就是以表妹为研究对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