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潇湘经略
分享和探讨互联网金融的真知与洞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牛散赵哥  ·  A股:超级红包!2月份5大攻略! ·  21 小时前  
牛散赵哥  ·  A股:超级红包!2月份5大攻略! ·  21 小时前  
供应链金融  ·  票交所董事长谈票据如何更好地利企有为 ·  昨天  
茅酒圈  ·  飞天上涨!茅台酒2月4日行情价 ·  3 天前  
茅酒圈  ·  飞天上涨!茅台酒2月4日行情价 ·  3 天前  
扑克投资家  ·  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其人、其事、其志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潇湘经略

陨落,梅德韦杰夫的宿命!普京终于开始艰难转身

潇湘经略  · 公众号  · 金融  · 2020-01-16 18:29

正文

北京时间1月15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宣布俄政府全体辞职。


俄罗斯政坛突然生变。

北京时间1月15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宣布俄政府全体辞职。俄总统普京表示,他有意增设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一职,并打算提议梅德韦杰夫出任此职。

普京向国家杜马提议,由现任俄罗斯联邦税务局局长米哈伊尔·米舒斯金出任俄罗斯总理。

消息出炉后,美元兑卢布短线跳升近400点至61.8059,随后涨幅有所缩小。国际金价也出现异动。

延展阅读1:

梅德韦杰夫的宿命

作者:李建秋的世界
来源:李建秋的世界(ID:lijianqiudeshijie)

你是不是注意到一个问题:作为俄罗斯的二号人物,梅德韦杰夫怎么一直看不见了?

是的,梅德韦杰夫不见了,而即便是一直算是关心俄罗斯时政的知乎,也仅仅知道梅德韦杰夫的亲信遭到了清洗,比如说“开放政府事务部“部长米哈伊尔·阿贝佐夫在莫斯科被捕,前财政部长阿列克谢·乌柳卡耶夫被捕,这都是梅德韦杰夫的亲信,梅德韦杰夫一向是以体制自由派对外昭示形象的,外媒在猜测是不是普京容不下梅德韦杰夫。

有这么简单吗?

1


早在2013年的时候,就有一个神秘的YouTube的视频,视频一开场,就直斥梅德韦杰夫为了和西方妥协而叛国,导致卡扎菲被杀,视频信息非常丰富,比如说退休的将军列昂尼德·伊瓦沙夫接受采访的时候惋惜卡扎菲的倒台。

前总理兼大使普里马科夫在视频中表示,梅德韦杰夫在对利比亚作出决定之前应该与普京进行更多磋商:

“这些事情应该在高层商定。因此,而不能是一个人的决定。”

视频明显经过裁剪,而且长达一个多小时,里面穿插了大量的各式各样俄罗斯政治人物的讲话,穿插了大量的历史事件。

在卡扎菲问题上斥责梅德韦杰夫叛国,绝非仅仅是这一个视频的UP主的观点,作为俄罗斯半官方的媒体RT在五年前也半讽刺的用了一个新闻视频来表达自己的隐含意思:梅德韦杰夫必须要为卡扎菲的死亡负责。

梅德韦杰夫需要对卡扎菲的死亡负责吗?那么就要回顾一下当年在历史上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

第1973号决议授权在利比亚建立禁飞区,而俄罗斯投了弃权票。

这一个致命的投票,就是这个投票,葬送了卡扎菲。

梅德韦杰夫的决定甚至激发了俄罗斯外交官以及俄罗斯安全官员的抗议,当时俄罗斯驻利比亚大使弗拉基米尔·查莫夫向梅德韦杰夫发送了电报,警告最重要的盟友有可能丧生,然后梅德韦杰夫解雇了他,大使返回莫斯科后公开宣布梅德韦杰夫的行为违反了俄罗斯国家利益。

当时梅德韦杰夫是总统,而普京是总理,普京在投票前没有阅读安理会的决议,在后来读了决议案文本的时候,普京发现这个决议文写的很“概括”,这就意味着某些国家可以利用这个决议文来做任何事情,比如说推翻卡扎菲,普京认为梅德韦杰夫被骗了。

普京用的语言非常严厉,他认为这个决议是有缺陷且不充分的,他说:“如果读了它,那就很明显,它授权对于一个主权国家采取任何措施,让我想起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然后普京把美国的阿富汗战争,轰炸南联盟,伊拉克战争进行了比较,普京说:“现在轮到利比亚了”。

注意:普京是公开发表这番言论的,尽管普京发言人澄清说这是表达个人观点,但是这个批评毫无疑问就算是一个谴责了,紧接着梅德韦杰夫紧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表达自己为什么要在安理会上弃权,他认为安理会的决定是合理的,俄罗斯不应该否决这个决议。梅德韦杰夫警告普京说,靠语言不会帮助结束紧张局势,谈论十字军东征之类的言论,是他无法接受的。

而实际上梅德韦杰夫在投票前和奥巴马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当时的西方媒体甚至用“奥巴马的指示”来形容这次投票。

2011年12月22日,这是梅德韦杰夫最后一次在俄罗斯联邦议会发表国情咨文,他说尽管利比亚发生战争,但是他并不认为和北约的关系特别糟糕,并且宣称乌克兰完全有权寻求和欧洲的一体化。

卡扎菲死后,利比亚战争并没有结束,梅德韦杰夫成了全俄媒体攻击的对象。

梅德韦杰夫此时依然在推进其经济改革的倡议,私下会见了全俄27名主要寡头,寡头们正在等待2012年总统大选的结果,梅德韦杰夫希望寡头们支持他的改革提议,并且暗示寡头们他会参选,要么寡头们就必须接受俄罗斯停滞不前的现状。

寡头们很困惑,有些寡头把梅德韦杰夫的讲话解读为他们的最后通牒,但是梅德韦杰夫给寡头们的信息非常混乱,寡头们甚至无法确定他是否有意愿或者有能力连任。

六月,此时俄罗斯大选已经结束,梅德韦杰夫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的时候,第一次承认他想再度连任,随即又不得不承认,这并不是他一个人能够决定了的。

而这,就是梅德韦杰夫政治生涯的真正结束,此后的梅德韦杰夫已经亮相越来越少了。

2


坦率的说,梅德韦杰夫 不是没有过机会,在2008年到2011年,梅德韦杰夫有大把的时间,在梅德韦杰夫刚执政时期,就爆发了那次著名的格鲁吉亚事件,8月1日,格鲁吉亚首先对南奥塞梯发动攻击,而俄罗斯在8月8日才发动进攻,很多人当时惊讶于普京迅速回国,但是各位注意了:5月8日普京就任的总理,8月1日格鲁吉亚开战,8月8日俄军才介入。

也就是说,当时实际上普京是总理的身份,而军事问题本该是由总统掌管的,

所以从8月1日到8月8日之间,梅德韦杰夫在干嘛?

我翻查了《卫报》2008年9月13日的新闻,在冲突结束后,新闻如下:
乔治布什打电话给梅德韦杰夫:“你是一位自由派背景的年轻总统,为什么需要这个?”

梅德韦杰夫引用过去小布什曾经说过的话:“我告诉他,我们别无选择。”

梅德韦杰夫认为,这场危机对于俄罗斯与美国和欧盟之间的关系并不造成很大影响。

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的故事还没有完,在2012年,也就是这场战争结束四周年的纪念前,俄罗斯互联网上流传着一个纪录片《迷失的一天》,闹得整个俄罗斯沸沸扬扬。

2012年8月8日,一群退休的俄罗斯将军,包括前总参谋长尤里·巴卢耶夫斯基组织在一起,看了这部纪录片。

巴卢耶夫斯基说:

“从我的角度来看,总司令应该说一句话:按照计划行事”这个命令是最主要的,这个命令被拖延了太长的时间。”

这毫无疑问是在指责梅德韦杰夫的优柔寡断和软弱,而这个指责是来自前总参谋长,就更显得指责是多么严厉。

而谁都没想到,在梅德韦杰夫当上总统的2011年,他的优柔寡断和软弱再次显现出来,葬送了卡扎菲。

梅德韦杰夫或许是个好人,他算是一个自由派,或许他在加拿大,澳大利亚之类的政坛能够发挥的更好,很显然,他真的不适合俄罗斯。

我们把视线回归到2011年的梅德韦杰夫的国情咨文,这次的国情咨文,梅德韦杰夫提到了:“乌克兰完全有权寻求和欧洲的一体化”。

而就在这次咨文发布了以后的两年,乌克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亲欧盟示威运动,当时的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中止和欧盟签署政治和自由贸易的决议,最终导致了亚努科维奇的下台。

川普的弹劾案现在轰轰烈烈,从弹劾案目前公布的资料,可以毫无疑问的决定,美国介入了乌克兰的问题,而且是深度的介入。

那么回过头来,我们是不是应该说,当年梅德韦杰夫的国情咨文,是不是给了美国人以及欧盟一个“不好的信号”呢?当美国人或者欧盟国家看到梅德韦杰夫的国情咨文,他们是会觉得俄罗斯已经放弃了乌克兰,还是觉得梅德韦杰夫是一个真正的自由派人士呢?

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了,但是毫无疑问,2011年的国情咨文如同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一样,杀伤力同样的巨大,断送了亚努科维奇的前途。

2019年6月,普京接受了《金融时报》的采访,彼时的采访是以“普京认为自由主义过时”这个标题来作为噱头的,但是这个视频里面最关键的一点,金融时报却没有提。

那就是当年出兵叙利亚,普京说自己当年在出兵叙利亚的时候也非常的踌躇,但是最后还是决定赌一把,赌赢了。

普京不是神仙,也不是所谓的坚强硬汉,我可以想象当年普京是顶着多大的压力做出这个决断的。

坦率的说,对比中国,普京的俄罗斯所面临的困境不是中国可以比的,俄罗斯的GDP和韩国差不多,比中国差得远,中国无论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都远超过俄罗斯,中国可以一声不吭,也可以高调指责,即便是中国一声不吭,对于各国来说都是一种无声的杀伤力,钱是人的胆,中国的市场不是俄罗斯可以比的。德国的汽车,法国的空客飞机,以及中国巨大的农产品的需求。

巴西右翼总统雅伊尔·博尔索纳罗当年上台的时候,很多人怀疑是不是中巴关系要闹僵,从现在的情况看,这位右翼总统怕是没有闹僵的资本,不但没有闹僵,还准备多烧点亚马逊雨林,多种点大豆,来满足中国永无休止的大豆需求。

13亿人口的需求,是那么简单的可以无视的吗?

是的,中国可以,俄罗斯不可以。

但是俄罗斯只能高调,它没有低调的资本。

对于俄罗斯来说,梅德韦杰夫的自由派是没有存活的空间的,这不是俄罗斯自己能够决定的,每一次俄罗斯出现了自由派,几乎都成了欧美国家玩弄的工具,这一次是梅德韦杰夫,上一次是叶利钦。

在梅德韦杰夫决定成为自由派,在梅德韦杰夫决定和欧美搞好关系的那一刻,就决定了梅德韦杰夫的宿命。

延展阅读2:


普京终于开始艰难转身

作者:二号头目
来源:九边(ID:ertoumu893)

真正的历史性大事件,往往回溯时候才能被挖出来,比如这段时间发生的中俄的天然气管道的投入使用,长期看来,这件事可能是改变世界格局的事。

这事的重要性其他文章说的差不多了,比如打破美元结算的枷锁,再比如降低中国对马六甲的依赖,不过这个协议是2014年签署的,在这之前,曾经经历了长达20年的艰苦谈判,到现在为止,我还没看到谁说清楚了为啥谈了20年,最终在2014年谈成落地,这过程中,俄国人到底发生了什么心路历程的转变。

我们今天就说下这事,毕竟这个不起眼的事情背后,其实是俄国的一次战略重心的调整。

1

为什么是普京

咱们从1999年开始说,因为在1999年之前的俄罗斯一直不太正常。

1999年的普京似乎没太想明白,自己一个圣彼得堡市长,怎么就成了俄国总统热门候选人。

我们在上篇分析过苏联解体,到了1999年,整个俄国基本可以分成这么几支力量:

首先是西方派,也叫自由派,也就是跟西方打得火热,羡慕西方先进科学文化,希望俄国也能跟西方一样,主要包括俄国经济寡头和知识分子们。


寡头们在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私有化中赚的盆满钵满,属于俄国激进改革少数受益人,所以他们非常希望俄罗斯继续西化下去,最好能把法律也确立起来。

这个不复杂,如果俄国成了法治社会,他们这些抢劫来的财富就可以一直持有下去,如果一直维持之前的状态,他们这帮强盗迟早会被其他强盗给抢了。再者,强盗完成了原始积累,最希望的就是制定规则,今后别人再没法走自己这条路。而且希望用规则把自己保护起来,这样就可以免于清算。所以他们非常希望俄国继续深度西化。

知识分子就不说了,在1999年,很多知识分子脑子已经彻底被西方给征服了,以为跟着西方混,人家就会收留下俄罗斯,然后让俄罗斯跟西方一样富有。

奇怪的是,叶利钦本人也是西方派,他和西方打得火热。

其次是他们俄罗斯民族主义者们,这些人主要是前苏联遗留下来的官僚们,还有类似索尔仁尼琴那样的大喷子,这些人对西方充满警惕,他们怀疑西方不安好心,嘴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担心俄罗斯按照西方智库给的方案走会掉坑里。

对,你没看错,索尔仁尼琴就是写《古拉格群岛》那个,在苏联时代啥都不干,整天变着花样骂苏联,苏联解体后他激情澎湃的骂美国和西方,认为自由主义是这个星球上最垃圾的东西,连苏联都不如,毕竟苏联还有个优点是寿命短。

再次是俄罗斯的强力部门,军方和克格勃这两伙人。俄国和美国差不多,美国是军工复合体,军人和金融寡头在政府里话语权很重,所以他们自己说自己是军队保护着的银行。

同样的,俄国就是一个官僚和军工的复合体,这两伙人的话语权也非常重,苏联后期克格勃头子一度频繁担任苏联领导人就是明证。这伙人有个专业的名称,叫“silovik”,字面意思是“强人”,一般特指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这玩意就是克格勃的衍生品),内务部等特务部门出身的高官。

最后一拨力量,最重要却也是最无关紧要的一帮人,也就是俄罗斯刁民们,几乎没人管他们,但是他们却有最终的决定权,非常暴躁,惹怒了可是要屠掉沙俄13万贵族枪毙沙皇全家,军队弹压都不好使,第一个站出来闹事的就是军队。

所以在1999年,叶利钦经历了10年来的各种艰辛后,身心俱疲,准备退休不干了,退休前不得找个接班人嘛,毕竟他的第二任任期还没满。

能接任总统的候选人很多,但是能同时被上述四方势力同时接纳的,只有普大一个。

西方派一直把他当自己人,因为他就是那伙人给提拔的,七寡头之一的别佐列夫斯基当初力荐普京,普京才从一个圣彼得堡地方官员直接进了中央,而且正是別佐列夫把普京拉入了叶利钦的小圈子,他们几个平时聚在一起喝伏特加看二人转,关系好的不得了。

叶利钦自己也看上了普京,也是因为普京是自己一手提拔,而且普京这人非常看重“忠诚”,之前顶着压力出手救过自己的恩师,所以叶利钦觉得普京将来应该不会反攻倒算。这个倒是真的,他们克格勃在这方面非常讲究,大家注意下,现在在俄国蹦跶的很凶的那个美女候选人,也是普京恩师的闺女,一度甚至鼓吹克里米亚是乌克兰的,要是别人像她那样折腾,早就。。。。不多说了,你们都懂。


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们也能接受普京,因为普京自己就是俄国官僚出身,担任过圣彼得堡市的市长,官僚们觉得普京是自己人,尤其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经济最好的地区,那里是普京发迹的地方,那里的官僚们更是无条件支持普京。

在普京执政后,大批圣彼得堡的官僚得到了提拔,比如当初的圣彼得堡副市长办公室主任的谢钦(副市长就是普京自己),到现在都是俄罗斯最炙手可热数一数二的大红人。


此外军方和克格勃,他们也认为普京是自己人,毕竟普京有漫长的克格勃间谍的生涯,普京执政后,大批的前克格勃特务进入了权力核心,也就是我们上文说的silovik。

最重要的是,俄罗斯的人民也认可普京,俄罗斯那十年点太背了,一直在走下坡路,诸事不顺,但是担任总理的普京还是顶着巨大压力咬着牙在车臣打赢了一场反分裂战争,尽管代价巨大,并且一屁股麻烦,但是俄罗斯人认为也勉强能接受,大家都觉得车臣就是俄国最后的边疆,一步不退,打死也不退。

所以多方妥协下,1999年12月31日,身心俱疲的叶利钦宣布不干了,让当时担任总理的普京接任自己。普京在上台当天签署了第一个总统令,永久赦免了叶利钦家族,并且表示永不追责,然后他入住克里姆林宫,俄罗斯历史上的新篇章也就开始了。


2

一切向西方靠拢

刚上台的普京准备怎么经营俄罗斯呢?

对,向西方靠拢,加入西方幸福温暖的大家庭。

2000年到2002年是普京和西方的蜜月期,打得火热。

比如他和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希拉克,德国西罗德都打的火热,有事没事去找那哥几个下馆子,更重要的是,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他和小布什的私人关系特别好。

众所周知,小布什是一个知名神棍,应该是美国总统里最迷信的一个,尽管美国历任总统除了特朗普和奥巴马,都有信仰,据说奥巴马信仰伊斯兰,因为他爹信仰伊斯兰,特朗普本来什么都不信只信钱,最近为了拉选票,天天跟福音派搞在一起,啥是福音派?就是新教里的一支,把耶稣当理财经理的一个教,他们捐款的原因是觉得多捐就能多赚,这么一伙人,跟川普气质很搭,所以叫来玩个“白宫降神”也就很正常了:


普京刚上台那会儿,为了和信神的小布什打好关系,下了不少功夫,他俩第一次在斯洛文尼亚见面那会儿,作为一个共产党、前克格勃,竟然从怀中掏出一个十字架,还说了一个不知真假的小故事,说是这玩意是普京妈的最爱,曾经拿到耶路撒冷耶稣墓前开过光,后来普京他家失火了,从废墟里只找到了这个十字架,然后拿给小布什看。小布什非常感动,当场就表示,“总统先生,我可以叫你弗拉基米尔吗?”

这句话中国人自然很难理解,翻译成中国人能理解的方式,就是 : 布什问普京“我可以叫你京京吗?”大概就是这么个感觉,场面一度非常感人。

而且在稍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大家问小布什,“小老师,你觉得普京这人咋样?”,布什温情脉脉地说,“我从这个人的眼睛里看出,他是一个极为坦诚和值得信任的人。我们谈得很好,我看到了他的灵魂。”,坐在边上的普京非常感动,回过头对小布什说“谢谢您”,场面又变得尴尬起来。

普京见完布什后,又去找英国首相布莱尔,和布莱尔相谈甚欢,布莱尔表达了西方欢迎俄罗斯加入的愉快心情,也表示要帮助俄罗斯尽快恢复经济,甚至表示要撮合英国最大的石油公司去俄国投资,普京非常高兴,觉得人生一帆风顺。近二十年前的普京还很年轻,略腼腆,站的笔直。


随后又去找了德国人,德国人首先表达了对两德合并时苏联未加干预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示要尽快推动俄罗斯加入北约。

对,你没听错,俄罗斯当时正在计划加入北约,彻底倒向西方,西方也表达了对斯拉夫野生兄弟的欢迎之情。


随后美国发生了众所周知的恐怖袭击,也就是“911”,美国很快就认定是阿富汗干的,要去修理阿富汗,但是大家看地图就知道,说是那么说,做起来麻烦一大堆。大家看图:



美国需要远渡重洋,到了阿拉伯海之后离阿富汗还有一大截,需要到阿富汗的邻居那里找个基地。


阿富汗周围那几个国家除了巴基斯坦跟美国关系还不错,其他的,比如伊朗,还有那几个斯坦,都很讨厌美国,反而跟俄罗斯关系不错。


小布什他们正在愁怎么解决,普京跳出来,自告奋勇说是要去说服那几个斯坦,因为历史上他们几个都是俄国的附庸,罗曼诺夫宫廷一般把那几个货统称为突厥斯坦。


这事遭到了俄国政府高层的一致反对,尤其是军方和克格勃他们那伙人,他们天生仇美,觉得这事根本没必要管。


为此,普京把这几个不服的拉去他在索契山峰顶上的别墅里单练,费尽千辛万苦,终于说服他们帮助美国人,把塔吉克斯坦的几个机场租给美国用于轰炸阿富汗。此时美俄的关系达到了历史新巅峰,仅次于“二战”中他俩同仇敌忾一起对抗纳粹。


不仅如此,普京还关闭了两个苏联时期的海外军事设施,分别是位于越南和古巴的两个侦听站,这两国国家都一度让美国痛苦不堪,普京这样做,示好的诚意一览无余,美国人也表示收到了俄国人的诚意,石油大亨出身的小布什把普京叫到自己在德克萨斯州豪华的家族农场里,随后普京要求小布什夫妇去他们在圣彼得堡的家里,一起观看俄罗斯人传统保留节目《胡桃夹子》。


一切都其乐融融,眼瞅俄国真要加入西方了,那个时候某东方大国正在和俄国谈天然气协议,这事优先级自然低的不得了,俄罗斯也心不在焉,谈不成也正常。


3

天边的阴霾


俄罗斯一直都不太明白,为啥西方总要针对它,刚刚在酒吧就着腌黄瓜喝啤酒,一回头针对俄罗斯的各种举措就上来了。


比如正当普京和西方领导人谈笑风生的时候,意外地发现北约已经把前苏联的几个小伙伴拉入了伙。


北约势力范围划分到了俄国的眼皮底下,就在2002年,北约一口气扩招了7个东欧国家,包括三个前苏联加盟国,北约的势力范围直指莫斯科城下,却不接受俄国加入。


而且北约随后要在这些国家部署新式武器,还声称不是针对俄罗斯,这特么已经不是欺负俄罗斯虚弱了,这是在侮辱俄罗斯智商。


最过分的事发生在2003年,这件事把东欧熊给逼到墙角了,也就是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为啥要打,讨论了好多年,最著名的一个说法是“为了石油”,很多人就争辩,说美国自己那么多石油而且伊拉克战争之后伊拉克的产能一再下跌,怎么可能是去争石油呢?


这就叫线性思维,大家要知道一个常识,为啥美元有那么高的信用?美国财政部印刷的一堆废纸从其他国家买汽车买袜子买吉娃娃?


因为“美元石油”是一种绑定关系,沙特这样的产油国只接受美元支付,中国日本德国得先拿自己的工业品去换美元,然后再拿美元去沙特买石油,你不这么干,你就买不到沙特的石油,现在明白了吧。只要石油是必需品,美元就是必需品。


但是伊拉克叙利亚是传统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一直对美国没啥好感,而且伊拉克的存在对“石油美元”也是一种威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