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大经济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人大经济论坛”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同名认证新浪蓝V“人大经济论坛”。人大经济论坛感谢多年来用户的支持,新网址迁移至http://bbs.rdjjltorg ,欢迎新老会员不吝赐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财经  ·  两大央企重磅公告!多股涨停! ·  昨天  
起点财经  ·  GDP唯一负增长!这个省会,没有退路! ·  3 天前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漾漾荡漾的漾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大经济论坛

割美国韭菜补贴中国农业—用工业的高效方式做农业

人大经济论坛  · 公众号  · 财经  · 2020-01-02 12:03

正文

真香

01


我觉得2019年整个互联网圈,都被真香定律给控制了。


起因是年初拼多多撒币,搞百亿补贴,然后被整个互联网圈嘲讽,什么补贴来的用户不是好用户,什么高品质消费升级,什么精细化运营,什么参与感,什么高效互动,什么心智影响等等等等。


互联网思维的一大特征就是喜欢瞎造词,把一堆早就玩烂了的东西通过反复造词来搞全新的PPT重头再来一遍。


结果到了年底,你一搜百亿补贴,你要不是互联网从业者,你可能都会分不清到底是谁在百亿补贴。


每一家都在搞各种补贴,而且名字还都是百亿补贴,不止电商,百亿补贴这4个字最近已经有点江南皮革厂内味儿了。


各种嘲讽拼多多的公司用实际行动演绎了真香定律。


如果你做营销,消费者到底要什么?


便宜,东西好,没了。


看透这一点,其实就特别简单,不用搞各种复杂的活动和运营,消费者不愿意看乱七八糟的东西,大家又不熟,谁想和你天天腻歪,还不是馋你的便宜么?


规则简单,补贴到位,该发钱正儿八经发钱,保证货好,才是真的对消费者好。


你们或许以为我又要吹拼多多百亿补贴了,并不是,百亿补贴我已经吹得嘴疼了。


要是能被你们简单猜到我想写什么,我可太失败了。


农业上行的最大电商玩家

02


提起拼多多,不少人印象往往是沙雕电商,神奇百货,魔幻世界记录仪,工业时代吃饱撑了的生产力,城乡折叠结合部,互联网乡村小卖部,等等等等等等,不管怎么说,始终是摆脱不了电商这个概念。


即使是现在各种真香的百亿补贴,也不过是人傻钱多的电商。


我自己用拼多多,最高频的是2类产品。


一类是百亿补贴的各种高补贴商品,便宜不占王八蛋。


另一类更高频的,是农产品。


拼多多上的高销量的那些水果店,性价比炸穿。


由于性价比实在是过于恐怖,质量也还行,导致我买的都有点怀疑人生。


以至于前段时间我例行跑行业的时候,刚好附近有拼多多的农业基地,我顺道去工业区附近的一些农业基地跑了一趟,我真的对这些便宜又好的农产品十分好奇,不去看看是没法安心的。


跑了几个农业基地,我发现拼多多在这个领域疯狂的在砸钱扩张,不声不响地使劲砸钱。


知道么?拼多多现在是农产品上行的最大电商玩家。


什么叫农业上行?简单讲就是帮农民把农产品电商化,直接把农产品卖给全国各地的人。


听起来不新鲜,各大电商平台的农产品也不少。


但这里面其实有很大的不一样, 拼多多正在通过卖货重构农村和城市基于【人货场】的关系链。


农业是最难啃的领域,之前电商前辈们已经失败过好几次了。


但是一旦啃下来,收获同样是巨大的,毕竟农业是我们的基本盘。


拼多多这次啃农业的思路,和他们做促销一样,看着简单粗暴无脑,但是有效。


农业核心问题

03


我们常说农民的产品烂在地里卖不出去,便宜的让农民糟心。


但是另一方面超市里的农产品价格贵的让人糟心。


这种价格差市场让我们感慨这个世界还是有中间商赚差价。


但是但凡对经济学有基本的认知,都知道从客观经济事实上,中间商是承担了巨大风险的,如果没有足够的毛利率,生鲜品的损耗就足够弄死一切中间商。


这就和开饭店如果没有60%以上的毛利率,就是找刺激一样。


总之,农业品这个行业,存在着很多最基础的核心问题等待解决,不解决这些问题,谁来搞农业都会裤子不保。


农产品这个行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有哪些?


第一,供给端不稳定,农民的生产力确实是有靠天吃饭的情况存在的。


第二,单一农民的抗风险性极差,一点点小波动,就是农民的破产。


第三,销售渠道不通畅,这里的不通畅,不仅仅是农民等着人来收,同时也包含农民自己在电商平台售卖的时候,流量费巨贵,成本算不过来。


以及各种电商活动的复杂性,让农民难以理解,这些都是销售门槛。


第四,物流问题,物流是制约生鲜的最大问题,农产品都是有保质期的,一套高效的物流体系是农产品电商的核心制约因素。


但是维系这套物流体系,非常贵,如果没有足够恐怖的发货量摊平成本,这套体系有也等于没有,果子还没运费贵呢。


最后,再谈一个农产品的核心机遇,那就是毛利率足够高,真的足够高,水果类产品的成本在丰收年份单斤成本几分钱真的是可能存在的。


那接下来看看拼多多是怎么在这个现状中疯狂造作的。


农民核心诉求

04


虽然我也是互联网从业者,但由于我经常跑线下调研,所以我经常会对一些腿上没有粘过泥土,没有被村里野狗追着在麦田里飞奔过的同行是有一点点心理优势的。


我被野狗追的时候,那种生死时速的感觉,是办公室感受不到的风驰电掣。


我想说的是,纯互联网思维,在农业这种硬核朋克领域,是完全玩不动的。


互联网企业想吃农业,第一件事儿就是忘掉互联网,踩到泥地里,切实去了解农民的核心诉求。


农民到底想要什么?其实特别简单。


种出来的东西,如果自己不上电商卖,有一堆人排着队来收购。


种出来的东西,如果自己上电商卖,可以有人帮自己解决一切问题,自己只管卖就行。


什么花里胡哨的营销,数据化,AI,在解决农民需求上统统没有意义, 农民就是想把自己辛苦一年的东西,用最快的速度,给消耗掉,换成钱。


同时学习成本越低越好。


拼多多的解决方案也是非常简单粗暴,农民缺什么,尽全力满足就可以了。


农民的核心诉求是卖货,是收购价格高。


拼多多的典型特点是,只要产品足够便宜,销量可以达到非常恐怖的地步,不缺流量。


直接联合当地的供销社,组成一个联盟,统一供货开始走量。


注意,在这个节点,拼多多的核心优势除了流量之外,还有一个是,营销费用极低,拼多多目前对于农业产品的流量费用只有同行的零头,而且还会专门做农业补贴。


成本低,流量大(拼团模式的流量威力真的恐怖),这时候整个盘子就可以快速运转起来。


销量巨大的情况下,单一成本又被进一步压缩,最终就会反应在售价上。


拼多多上的农产品,虽然便宜,但是由于销售成本真的低,供销社在农民手里收购的时候,收购价是并不低的,农民根本不吃亏。


这个商业模型简单粗暴,需要的是肯把流量给农业的心。


物流效率也是一个大问题,农产品的物流时差是按秒来算的,早一些和晚一些,差别会非常大。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物流网络,中国邮政不管天涯海角都能到达,拥有史诗级的覆盖能力,但是代价是速度感人。


拼多多的物流解决策略很直接,和地方邮政合作,砸钱,补贴,直接把发货物流线搬到田地上,同时强推自动化流程。


嗯,就是搬到地头,按秒算新鲜度。


收到订单,直接信息推到邮政系统,直接打单,开始装车,满了就一车拉走。


由于订单量实在是大(真的便宜),基本上农民要不停地摘果子,不是接单摘果子,而是要拼命摘果子满足订单需求,摘下来就要赶紧打包,邮政就在现场拉货打物流单,一车一车的往外运,整个流程从摘果子到送走,完全是工厂自动流水线的操作,邮政硬生生给玩出了顺丰的速度。


而且物流上,由于下沉市场农民消费升级,现在大货车送完货再也不用空车回去,都是在送过后顺路再带着农民们的快递回来。


最终形成了一种神奇的循环。


我那天在地里坐了一整天,就看着这个流水线,从早到晚,陷入了这种似真似幻的情绪里。


用纯工业的高效方式做农业,这种赛博朋克的冲击甚至让我陷入了哲学迷思,这到底是魔幻还是真实。


低买高卖的优化可能性

05


当流量成本低到一定程度,物流效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出现了天然的利差。


农民中出现了一批做电商的人,从乡亲手里收农产品,直接在拼多多卖。


有大量农民在开个人农产品店,可以叫做新农人。


跟农民们讲复杂的流量策略,讲各种营销模板,没有意义,人家听不懂也不愿意听。


拼多多的开店模式对于他们是最简单的流程,你上架,只要你发货能力跟得上(拼多多会参与改造),拼多多就能帮你卖出去。


流量费用不用考虑,营销费用更不用考虑,在拼多多上你花钱也买不到流量,根本没有这种产品,只要你便宜那么几块钱,比什么都管用。


有时候甚至产品本身不赚钱都没关系,因为拼多多会补贴农产品,靠着补贴也够了。


这背后就是,从农民手里的收购价,也有更多的提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