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凌凌柒。
最近上海闹白蚁,
到了晚上我们公司的小伙伴都不敢开窗了。
外头乌泱泱一片
今天说两个比较敏感的事。
小银行最近闹出了不少动静。
多家村镇银行被吸收合并解散,再加上“退金令”的事。
好多用户来问我:
柒柒,听说金融机构要暴雷了?
银行和保险公司还安全吗?还能存钱吗?
大家可能不知道,
光去年一年,银行机构法人就减少了77家,
平均一个月有6.4家银行机构退出。
即便如此,截至23年年末,
咱们还有4490家银行,
其中农村金融机构3765家,占了80%以上。
包括
1607家
农商行、
499家
农信社、
23家
农村合作银行、1636家
村镇银行
。
虽说咱们人口多,但4000家银行,也属实有点太多了。
随着城市发展的分化,中小银行必然会走向兼并、解散的道路。
为啥这么说呢?
谁都知道,银行赚的是存贷差的钱。
存到银行的钱,如果借不出去,就是空转。
但借给谁,也有讲究。
就算是咱们借钱,也会愿意借给人品好、收入稳定,还债能力强的。
银行也是一样,会更愿意把贷款投入到高需求、低风险、经济好的地区。
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自然不用愁。
而三线和农村融资难,发展就会大大受限。
所以,当初促进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发展,
禁止农商行资金出省。
就是为了让地方的资金、尽量用在自己身上。
而不是被大城市虹吸。
但这两年整个银行业压力都不小,
一方面净息差岌岌可危,另一方面区域银行不良率居高不下。
其中,不良贷款规模增长最大的就是农商行,光去年增长了1077亿。
所以,
今年1月,金监局就明确要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
在加上去年去年颁布的
新资本管理办法
,
未来,中小银行的分化合并,
只会越来越快。
说到中小金融机构化险,
就不得不提最近众说纷纭的退金令。
不瞒大家说,我本来不打算公开讲的,
老用户应该了解我,对于风险提示我一向是比较迅速且谨慎的。
前年河南村镇银行出事,我应该是第一批在公众号提示风险的。
所以,退金令一出,
我就发朋友圈提示了风险:
不打算公开讲,有两个原因:
一来,我不喜欢过度分析还未落定的事。
比如保险法更改、比如退金令。
退金令虽然公布了,怎么个章程还没说。
我又没趴在政策制定人的床底下
事情没有可以参考的案例,一通分析没啥意思。
二来,我不喜欢借助政策风向煽动情绪。
虽然我偶尔为了阅读标题党一下
,
但是内容写的都很谨慎、客观,不偏颇。
但是舆论发酵越来越大,不少新粉丝一直来问我。
那就简单说说我的观点。
首先,很多煽动恐慌的账号解读说,
退金令跟当初的退房令一样。
国资一撤走,金融行业就会跟房地产一样完啦!
银行、保险、理财要暴雷了!
这就有点扯了。
房地产不行了,
是人口周期到了这个阶段,
供需不平衡,居民负债率高企才不行的。
详细分析:
房地产解读
有没有退房令,房子都会是这个结局。
而存款和保险安不安全,依托的是国家的特殊的监管机制和信用背书。
尤其保险的安全,
不取决于股东是不是央企,而在于再保险制度、偿付能力监管、保险法的机制。
即便是金融市场风雨来袭,
存款、保险和国债,也都是最后一层安全资产。
而理财安不安全,看的是底层资产。
就算你买的是央企参与的定融产品,该亏钱也是会亏的。
(这两年还少了吗
)
且,我们得明白一个道理,
政策本身不是重点,重点是政策背后要解决什么问题。
退金令肯定不是冲着搞坏金融体系,
让大家不敢存钱、买保险、投资的...
退金令说了那么多,核心就两点:
其一,“央企”“原则上”不再“新”参股金融机构;
其二,对“风险较大”的金融机构“原则上”不予参股。
那就很明显了,
退金令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
金融行业要风险出清。
央企的退出,就有两个意义:
1、不给风险资产背书,避免有些人只看背景不顾资产风险,
盲目接盘等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