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反家庭暴力的法治土壤
——摘自《人民日报人民时评》2021.1.12
【菜头文章点评】从蒋劲夫到刘洲成,每每有疑似家暴的新闻都能冲上热搜,不仅体现了群众对家暴行为的憎恶,也从侧面反映了反家暴的
法制
漏洞。究竟应该如何完善?本文“将家暴纳入失信行为”、“将未成年人纳入受害者范围”、“建立涉家暴人员婚姻登记可查询制度”、“普及反家暴观念”等对策相信能够为你提供更多思路。
反家庭暴力是全社会的共识,也是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的前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禁止家庭暴力”规定为婚姻家庭编的重要内容,再次向全社会表明:家庭暴力侵犯家庭成员的人权,是危害社会、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违法行为。
【时事背景:
可作为论据表明目前我国对家暴行为的法律态度。
】
【行文结构分析】第一段作为文段开头部分,直接用民法典规定的内容强调了我国对家暴行为的法律态度,从而引出下文有关“反家暴”的法治探讨。
近年来,随着反家庭暴力法的深入实施,相关法律和制度的不断完善,依法保护家庭成员合法权益的法治意识正在不断提升。不久前,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全国妇联、中国女法官协会召开发布会,发布人身安全保护令十大典型案例。来自
法院系统的数据表明,全国法院每年颁发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数据逐步增加。而来自全国妇联信访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妇联系统收到家暴投诉39371件,同比降低11%;2019年家暴投诉为36002件,同比降低8.4%。
【数据论证:
可用于论证我国在反家暴所取得成绩。
】
法院颁发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数量不断增加,妇联系统接到的家庭暴力投诉数量逐年下降,
这“一升一降”的变化,体现的正是国家依法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全社会反家庭暴力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行文结构分析】第二段采用关于家暴“一升一降”的数据来强调为我国在全社会反家庭暴力中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家庭建设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家庭暴力和家庭纠纷更加隐蔽、复杂。
正因如此,才更要彰显国家禁止任何形式家庭暴力的鲜明态度。(段落主旨)
【菜头提醒:建议大家写作的时候要开门见山亮明分论点,而不是将主旨句“藏”在文段中间等着阅卷人来“找”】
最近,不少地方
通过立法进一步细化反家庭暴力的制度规定,走好法律落实中的“最后一公里”,为预防和惩治家庭暴力加上了一把安全锁。
【优秀句式:
通过立法进一步细化……的制度规定,走好法律落实“最后一公里”,为预防和惩治……
加上一把
“安全锁”
。可用于“立法”话题,预防并惩治“家暴”、“制假造假”、“泄露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
】
比如,不久前施行的《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办法》规定,
实施家庭暴力受到刑事处罚等信息将纳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进一步
提升了施暴者的违法成本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办法》明确,目睹家暴的未成年人是家庭暴力受害人,从而
扩大保护对象。
这些地方立法的新探索新实践,让
反家庭暴力工作更加精细、精准。
【优秀对策
:
①精细化、精准化反家暴制度规定。1)将实施家暴受刑罚等信息纳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提升施暴者违法成本;2)将未成年人纳入家暴受害人范围,扩大保护对象。
】
【行文结构分析】第四段从“提升违法成本”和“扩大保护对象”两个层面来论述精细化、精准化的实施反家暴工作。
相比事后惩戒,事前防范能够更加有效避免家庭暴力悲剧发生。
为此,浙江义乌出台《关于
建立涉家庭暴力人员婚姻登记可查询制度
的意见(试行)》,
婚前可查询婚恋对象是否存在家庭暴力记录,通过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达到预防警示、减少家暴的目的。大数据时代,基于各项信息绘制的数据画像,则为更全面的保护提供了可能。陕西等地的法治实践,正是
基于数据的归集整合帮助人们有效规避风险,并用更为多样的方式让施暴者处处受限。
这也启示我们,防治家庭暴力,法律和技术的手段都不能少。
【优秀对策:
②做好反家暴的事前预防工作:1)建立涉家暴人员婚姻登记可查询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2)利用技术手段归集整合家暴数据,帮助人们规避风险,让施暴者处处受限。
】
【行文结构分析】第五段从“法律手段”和“技术手段”两个层面来论述如何防治家暴。
消除家庭暴力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对
相关执法部门来说,一方面要通过严格执法,让施暴者得到应有惩处
;另一方面,执法者更是普法者,越是群众关注的热点事件就越要
做好反家庭暴力观念的普及,推动形成对家庭暴力零容忍的社会氛围。
在家庭暴力面前,
任何人都不应袖手旁观,
社会支持越强大,受害者也越容易打破沉默。
【优秀对策
:
③厚植反家暴的法治土壤与社会土壤。1)严格执法,让施暴者得到应有惩处;2)做好反家暴观念普及,推动形成零容忍家暴的社会氛围。
】
法律中的条文得到不折不扣的实施,法律的威严才能充分体现,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尊严和权益才能得到有效保护。厚植反家庭暴力的法治土壤与社会土壤,让越来越多的人敢于伸出援助之手,对受害者的支持才会更加有力,实现消除家庭暴力的目标才会更近。
【行文结构分析】第六段从“加强执法力度”和“加强反家暴观念的普及”两个角度来论述应如何厚植反家庭暴力的法治土壤与社会土壤。
1
、时事背景
《民法典》将“禁止家庭暴力”规定为婚姻家庭编的重要内容
,再次向全社会表明:家庭暴力侵犯家庭成员的人权,是危害社会、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违法行为。
可作为论据表明目前我国对家暴行为的法律态度。
2
、数据论证
数据表明,全国法院每年
颁发人身安全保护令
的数据逐步增加;而
2018
年妇联系统
收到家暴投诉
约
4
万件,同比降低
11%
;
2019
年家暴投诉约
3.6
万件,同比降低
8.4%
。
这“一升一降”的变化,体现的正是国家依法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全社会反家庭暴力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可用于论证我国在反家暴所取得成绩。
3
、优秀句式
通过立法进一步细化……的制度规定,
走好法律落实“最后一公里”
,为预防和惩治……
加上一把“安全锁”
。
可用于“立法”话题,预防并惩治“家暴”、“制假造假”、“泄露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
4
、优秀对策
①精细化、精准化反家暴制度规定。
1
)
将实施家暴受刑罚等信息纳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提升施暴者违法成本;
2
)
将未成年人纳入家暴受害人范围
,扩大保护对象。
②做好反家暴的事前预防工作。
1
)
建立涉家暴人员婚姻登记可查询制度
,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
2
)
利用技术手段归集整合家暴数据
,帮助人们规避风险,让施暴者处处受限。
③厚植反家暴的法治土壤与社会土壤。
1
)
严格执法,让施暴者得到应有惩处
;
2
)
做好反家暴观念普及
,推动形成零容忍家暴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