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动车公社
重新思考汽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阿里开发者  ·  3步,0代码!一键部署DeepSeek-V3 ... ·  昨天  
阿里开发者  ·  提示词工程的十大认知误区 ·  昨天  
百度智能云  ·  百度智能云千帆全面支持DeepSeek-R1 ... ·  3 天前  
白鲸出海  ·  字节即梦AI上榜,海艺SeaArt访问量超越 ... ·  4 天前  
白鲸出海  ·  奥特曼率队深夜血战DeepSeek,o3-m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电动车公社

汽车限购松绑!会不会让道路更堵、停车更难?

电动车公社  · 公众号  ·  · 2024-07-21 00:14

正文

关注 「电动车公社」

和我们一起重新思考汽车


今年, 开放汽车限购 的呼声前所未有地强烈。
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要求 “因地制宜优化汽车限购措施”
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到要 “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
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再次提出要 拓展汽车消费新场景,鼓励限购城市放宽车辆购买限制,增发购车指标。

截至目前, 国内正在实施限购的地区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石家庄 海南省 等等,各地限 购政策各不相同。
其中天津、石家庄和海南省的限购力度是比较温和,对城市汽车总体保有量的影响不算太大。而北京、上海这样人口密度超大的城市,限制就严格了很多,有很多久摇不中,一车难求的案例。

在主管部门的号召下,限购城市纷纷做出响应开始“松绑”。
比如, 广州 把指标数增加到了8万个,摇号72次更是直接发放; 天津 面向无车家庭、 久摇不中的个人发放指标; 海南 购买新能源车也无需摇号,都是直接加量的操作。
深圳 杭州 两地,则是放宽了买车的限制。前者取消了 非深圳户籍 申请新能源 指标的社保限制,并且买插混可以作为个人第二台车;杭州则是 针对“久摇不中”和“人才专项”开了绿灯。
就连很多人认为会“铁打不动”的北京,竟然也开始行动, 宣布将于7月21日面向 无车家庭定向增发2万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
虽然2万个指标放在总量里并不算太多,但我身边有不少早已经摇了十多年不中,和已经排了好几年新能源的北京朋友,已经开始重燃希望之火,开始私下问我最近啥车值得买了。
总体上来看,几个限购城市放宽主要针对的是 久摇不中 ,和 有意向购买新能源车 的人群,符合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大方针。
放开限购,无论从宏观上对整体社会经济的促进层面,还是微观上对于很多无车且需要用车的家庭来说,都是重大利好。
不过,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难免会让已经有车的人产生一些担忧。
当初设置限购门槛,大都是为了治理城市拥堵和空气污染。现在限购逐步放开了,车比以前更多了, 道路会不会比以前更堵?停车会不会比以前更难?
所以这一篇就我们来具体聊聊。



01. 修路越修越堵? 交通分流才是关键!



或许有人会这样认为, “堵车治理起来不是很简单的嘛? 只要多修路,再把路修宽一点,不就不堵车了吗?
事实上并非如此!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德国基本上摆脱了二战的不利影响,汽车工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汽车产量增长迅猛,1960年以200万的产量超越英国,成为了欧洲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
德国普通人也开始变得富裕起来,像柏林、慕尼黑这样的大城市私家车越来越多。
这时德国交管部门发现, 一些车流量比较大的地段,在高峰时期会出现车辆拥堵的情况。
于是按照前面所说的,德国交管部门为容易堵车的路段,修建了更为高效、便捷的公路,来解决堵车问题。
想法初衷是OK的,但他们万万没想到, 修建完公路之后,堵车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堵车变得比以前更严重了。
同时他们还发现,英国、法国的一些大城市也出现了 “修路越修越堵” 的情况,一时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1968年,一位德国数学家迪特里希·布雷斯发表了一篇“交通规划悖论”的论文,来解释这个反直觉的现象,在交通规划领域被称为 “布雷斯悖论”
假设从A点到B点,原本有两条路弯曲的道路,两条路路程接近,行车时长也接近。
这时,从A点到B点新建一条笔直的新路。
显然,新路比原先两条旧路路线更短,所以理论上通勤时间也会缩短才对。
但现实情况是,原本走老路的车,大都会为了节省时间,不约而同的扎堆涌入新道路,老路反而没人走了,结果就是大家都堵在了新路上。
大部分的车都堵在了新道路的B点末端,会引发“网络化效应”,导致原本旧路上的车,也难逃被堵车的命。
修路越修越堵,本质上是因为新路的便捷打破了原本老路的交通平衡,让人产生了心理倾向性。
交通流的过度集中,是拥堵的原罪。

所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在修路规划之前修做到“端平水”——即新修的路在通勤时间上要尽可能的与旧路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让道路把交通流均摊掉,达到缓解拥堵的目的。
但,现实往往比理论要复杂得多。
尤其是对于有一定 历史积淀的“老城”,或是水文资源发达的城市来说,全部建成像纽约、华盛顿这样大量横平竖直的道路,必然是不现实的。
既然如此,又如何做到让不同长短的道路,均摊交通流呢?
实际上,造成交通拥堵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驾驶人对于路况信息、车流量缺乏及时的了解。

如果人在出发之前就得知某一条路正在发生拥堵,那么他大概率会选择一条不堵车的路,哪怕多绕点路,进而形成交通分流。
如果道路拥堵无法避开,且已经堵到了难以接受的程度,就会有一部分人选择放弃开车,选择其他的交通方式。同样也可以缓解交通压力。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德国开始做交通广播,同时在许多主要街道都设立了电子告示牌之后,道路拥堵情况出现明显好转的原因。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获取道路信息的途径比以前更直接,更高效,其中 导航地图 就起到了关键作用。
我们不但能通过导航地图的颜色,很直观的判断车流量的大小,同时还能得知根据实时路况计算后用时最短的推荐路线,进行合理的出行规划。

不过,现在这个路线推荐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比如很多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冷门”但不堵车的小路,还没被地图纳入推荐范围呢。
除此之外,现在地图上显示的拥堵,大都来自导航用户数据上传的结果。以后采用V2X车路协同系统来检测交通流,会比现在的反馈更精确、更有时效性。
说白了就是,城市道路承载交通流的能力,还有很大的潜力去挖掘。 就像近几年电池包的进步一样,提升能量密度不仅仅局限于电池原材料本身,提升电池包体积利用率同样重要。


02. 车和路,都要智能



不知道大家开车有没有经历过这样一种情况。
你在一条原本畅通的封闭公路上开车, 莫名其妙地开始堵车了, 堵了很长的一段路。
你以为一定是前面的车发生了事故才导致的拥堵,于是无奈中又怀着好奇心前进,结果到最后发现, 什么事故都没有,道路莫名其妙的又通畅了, 让你怎么也想不通。
遇到这种情况,你大概率是碰见 “幽灵堵车” 了。
简单来说就是,在原本畅通的道路上,你前面有个司机,可能因为玩手机,或是路上突然跑过去个小动物,突然踩了一脚刹车。
结果跟在他后面的司机为了防止追尾,也踩补了一脚刹车。
于是,跟在后面的第三辆、第四辆、第五辆……第N辆车,都因为第一辆车的一脚刹车而踩了刹车,最后导致车流速度短时间明显下降。
这就是道路版的蝴蝶效应。 无论是前面有“龟速行驶”的慢车,还是突然急刹,都有可能在原本畅通的道路上形成“幽灵堵车”。
再举一个比较好理解的例子,同一条车道上的车都在等红绿灯,有的人反应快,有的人反应慢。这时你起步的速度,完全取决于前面人的反应下限。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导航地图上新增的 红绿灯读秒和绿灯提醒 功能,在上线之后颇受好评,因为这可以大幅缩小 人和人之间在反应上的差距。
无论是幽灵堵车,还是等红绿灯时被前车卡位,都是因每个人开车的风格不同导致的。
这时,智能驾驶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理论上来说,智能驾驶不需要在通勤效率上完全碾压人类司机,只需要做到比少部分开车不太好的司机强就行。
当然,前提是智能驾驶进化到事故率和接管率足够低,让司机敢放心去用智驾
大面积智能驾驶的覆盖,是可以尽可能抹平人与人驾驶水平的差距的,从而有效提升城市整体的通勤效率。

除了“智能的车”以外, “智慧的路” 也是必不可少的。
传统的红绿灯都是预先设置好秒数的,如果秒数设置与当前车流不匹配,就可能出现出现一边空无一车,一边堵的要命的情况。
同时,也会给需要调秒数的红绿灯带来不少工作上的麻烦。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 智能交通信号灯 投入市场。 以往的“人看灯”,逐渐在转变为“灯看人”。
比如,南京、杭州、广州等城市,最近几年正在搞 “绿波带”
所谓绿波带,就是一条交通线路上,红绿灯根据车流经过路口的时间做出响应调整,实现车流到达路口时正好遇到绿灯。
从交管部门的上帝视角来看,绿灯就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故称为“绿波带”。
所以如果你最近开车觉得运气特别好,总是遇到一路绿灯的话, 大概率是智能信号灯在帮忙
根据第三方研究报告显示,将传统红绿灯更换为智能红绿灯后,整体通勤效率会提升30%以上,绿灯空放率降低85%以上,高峰期间拥堵时间可降低20-25%。
此外,更少的拥堵缓行、怠速等灯、频繁启停,也同样有利于社会整体的节能减排。


03. 堵车,智驾破局?



说完了怎么应对堵车,再来简单聊聊怎么缓解 停车难 的问题。
和堵车一样,停车也是个世界级的难题,尤其是对于人口密度超大型的城市来说。
新建停车场需要空间,而在有限的空间里,建停车场建到最后,总会有物理上饱和的那一天。
所以缓解停车难问题的关键,和前面提到的缓解拥堵问题一样, 需要尽可能的将已有的停车资源利用起来才行。
了解香港的朋友应该知道,香港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停车难度堪比地狱级。
于是,香港孕育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职业—— 泊车仔
说白了就是,你把车交给代客泊车的小哥,让他帮你找附近的停车场和车位,回头你再给他一些小费报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